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AS与相关因素、疾病的中医证型,并力求通行。方法:将317例下肢AS患者按证候分型,分析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①血脂异常远大于其他诸因子,差异显著(P<0.005)。②痰浊阻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阳虚寒凝>湿热湿毒,痰浊阻滞、湿热湿毒与其它各型差异显著(P<0.005)。③痰浊阻滞BMI增高为首,血脂异常次之;瘀血阻络冠心病为首,高血压、BMI增高、血脂异常、脑梗塞次之;气阴两虚糖尿病并发症为首,糖尿病次之;阳虚寒凝脑梗塞为首;湿热湿毒型占2.73%,以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BMI增高、血脂异常为主。结论:下肢AS以痰浊阻滞为主要证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为次要证型,阳虚寒凝、湿热湿毒型又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证型与其病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192例DPN患者,通过检索文献,初步拟定46个中医症状和体征,进行量化赋值。采用R型聚类、简单对应分析进行统计学推断。结果在聚类图的适当位置截取,46个中医症状聚为5个基本证型: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瘀血痹阻证和痰湿阻络证。对应分析显示,中医证型与病变程度分级相关联(χ2=30.752,P<0.01),气虚证与DPN的Ⅰ级(无症状的DPN)最近,阴虚证与Ⅱ级(有症状的DPN)最近,阳虚证与Ⅲ级(功能受累的DPN)最近。瘀血痹阻证和痰湿阻络证在二维投影图的中间,与DPN病变程度某个分级的关系均不十分明确。结论气虚、阴虚、阳虚、瘀血痹阻和痰湿阻络是DPN的中医基本证型。随着DPN病变程度的进展,中医证型也发生由气虚、阴虚到阳虚的转化,而瘀血、痰湿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20年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医治疗癌痛证型和方药的归纳,探讨癌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的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的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癌痛的常见证型,治疗方剂及药物。[结果]瘀血阻络,热毒内蕴,痰湿凝聚,气血亏虚,阳虚寒凝和肝郁气滞为癌痛的主要证型,血府逐瘀汤、八珍汤、失笑散、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为常用方剂;延胡索、甘草、当归、桃仁为常用药物。[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癌痛的各类证型和方药分析,将癌痛病机分为瘀、痰、虚、毒四个主要类型,多夹杂寒凝,痰毒流注,并应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豁痰逐饮,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作为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兰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随机抽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20例,以调查问卷方式收集资料,数据分析采用对应分析。结果:2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分别为:肾虚髓亏型108例,占49.1%;阳虚寒凝型27例,占12.3%;瘀血阻滞型52例,占23.6%,兼夹型33例,占15.0%;肾虚髓亏合并阳虚寒凝型16例,占7.3%;阳虚寒凝合并瘀血阻滞型8例,占3.6%;肾虚髓亏合并瘀血阻滞型9例,占4.1%。结论:可将膝骨性关节炎辨证分为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肾虚髓亏合并阳虚寒凝型、肾虚髓亏合并瘀血阻滞型、阳虚寒凝合并瘀血阻滞型,兼夹型在本次调查对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0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对各证型间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构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2)阴虚阳亢证与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比较性别构成不同。阴虚阳亢证男女比例约为1∶2,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3)平均年龄由低到高分别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4)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病程主要分布在0~10年,阴虚阳亢证病程主要分布在11~20年,阴阳两虚证病程主要在20年以上;(5)1级高血压主要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2级高血压主要为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3级高血压主要为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痰湿壅盛证。结论:(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相关;(3)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主要证型分布随年龄增长、病程进展、血压水平的升高,呈现由实致虚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不同中医证型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气阴两虚(A组)、痰瘀阻络(B组)、阳虚寒凝(C组)、肝肾亏虚(D组)四组。比较四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末端MCV、SCV及其AMP差异。结果:1)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CV在痰瘀阻络型、阳虚寒凝型、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中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在痰瘀阻络型、阳虚寒凝型、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S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中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AMP提示,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V、SCV以及AMP在DPN不同证型中的变化具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温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门诊197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阻型50例(61膝);阳虚寒凝型48例(58膝);瘀血阻滞型49例(63膝);肾虚髓亏型50例(66膝)]均采用温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评价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各中医证型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均有改善(P<0.05),阳虚寒凝型优于其他3型(P<0.05),风寒湿阻型及肾虚髓亏型优于瘀血阻滞型(P<0.05)。各型治疗后关节滑液中IL-1、IL-6、TNF-α含量均下降(P<0.05),阳虚寒凝型优于其他3型(P<0.05)。结论 温针治疗风寒湿阻型、阳虚寒凝型、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以阳虚寒凝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程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情况。方法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肝活检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将肝组织炎症分为G0—2、G3—42个级度,纤维化分为S0—2、S3—42个级度,比较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差异。结果肝郁脾虚组、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在G0—2级度者分别占96%,74%,11%,在S0—2级度者分别占96%,91%,10%;肝组织炎症级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组织纤维化级度: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大致相同,但均轻于瘀血阻络证。结论慢性肝炎的5个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证候,揭示瘀血阻络证的证候特征。方法:通过数据库查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表现,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汇总整理,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分布规律。结果:71篇文献中有关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证候共17项,以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胁肋刺痛、胁下痞块、肝掌蜘蛛痣、面部红斑赤缕、面色晦暗为最常见症状、体征。结论:目前对明确的瘀血阻络型慢乙肝的临床证候及疗效观察较少。临床专家学者对国家的中医辨证标准的内容比较认可,但上述临床表现出现频次排序与指南中的主次证安排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