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肢体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理征象,尽管恢复其血液循环是肢体所必须的,但是再灌注又可能加重缺血组织的损伤,谓缺血再灌注损伤[1].近年来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有些方法已应用于临床,疗效肯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是临床外科较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琛琪  ;周明武 《医学综述》2014,(13):2324-2326
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包括肢体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止血带止血、休克、断肢再植、组织移植等均经历此过程。LIR损伤不但可引起患肢骨骼肌水肿、纤维化、患肢坏死,而且可影响全身各系统,严重时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过去的研究一直认为LIR损伤机制是由氧自由基、钙超载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等途径引发的,但近些年研究发现一氧化氮、抗凋亡基因等多种因子在LIR损伤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提示LIR损伤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宏宇  安洪 《新疆医学》2002,32(2):64-67
一、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理论的提出过去学者们对肢体缺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肌肉缺血的研究上。临床上解决缺血的问题主要是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当缺血的组织恢复血循环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于组织一段时期缺血后的再灌注,目前认为损伤机制与自由基、钙超载和一氧化氮等多种炎性反应因素有关,其防治包括抗氧化药物及缺血预处理等措施。由于损伤组织发生代谢障碍,进而肌肉组织坏死,并引起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及身心造成严重影响。故本文主要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与器官脂质过氧化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兔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改变。方法;利用新西兰兔一侧后肢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和血-再灌注组(1/R)。分别取胫骨前肌标本测定三磷酸腺(ATP)磷酸肌酸(PCR)及内二醛(MDA)含量,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肌浆网膜钙泵(Ca^2+ATPase)活力,取心、肺、肾细胞测MDA及SOD。结果:I/R组各项指标改变  相似文献   

7.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研究热点,特别是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参阅相关文献,从血小板活化、中性粒细胞激活、NF-κB的作用、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细胞凋亡、微血管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制备大鼠单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测量缺血期末、再灌注后1h、2h、4h、8h、12h NO、血浆丙二醛、骨骼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变化并观察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O在缺血期末和再灌注早期(1h)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正常,应用SOD后血清NO显著下降。结论:NO在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损伤性作用,SOD可减轻该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演  瞿宁厚 《西部医学》2009,21(8):1400-140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亦反映在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本文仅就后者的发生机制,对局部和全身的影响以及对其防治等方面的若干进展进行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LPO,SOD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甲组(n=6)持续应用止血带3h;乙组(n=6)间隔应用止血带3h(每隔1h松止血带10min);丙组(n=8)于应用止血带前20min静注地塞米松后,持续用止血带3h。各组分别于松止血带前(作为缺血期)及松止血带后10min,20min,40min,60min取兔后肢腓肠肌,测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甲组松止血带后与缺血期相比,LPO和SOD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组和丙组较甲组LPO和SOD明显降低(P<O.05)。电镜显示松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乙组、丙组较甲组损伤较轻。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间歇用止血带与地塞米松预处理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常规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上止血带前20 min对照组采取生理盐水处理,右美托咪定组则采取右美托咪定处理,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松止血带时、松止血带半小时后患者的静脉血情况,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同时观察心动过缓与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松止血带半小时后TNF-α、MDA均明显高于进入手术室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松止血带时、松止血带半小时后TNF-α、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高血压与止血带疼痛等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应预防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1-14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预防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液中加入1 mg/kg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成功后切皮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体外循环结束后4 h(t3)、体外循环结束后8 h(t4)以及结束后24 h(t5)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研究组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巴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4及t5时间点LDH显著高于研究组,在t3、t4、t5时间点CK-MB及cTnI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7.7±1.3)%,对照组为(1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中使用盐酸法舒地尔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米帕明(Imipramine,Imi)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存在的抑郁状态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目前,该药对整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证实Imi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发现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钙拮抗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DVT)是下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极易被忽视,多数病人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且极易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期影响患者生活,少数患者可发生肺栓塞,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为提高对本病的治疗及预防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重点对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潘璇璇  梁平平  洪静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36-1238,1242
目的 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可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常规功能锻炼方式需在患者骨折处稳定后开展,恢复慢,需选择一种科学规范的锻炼方式.本研究用软底舞蹈鞋和绷带两条制成自助式功能锻炼鞋,分析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在下肢骨折术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平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71-275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指的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其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实心、脑、肾、肝、肺、胃肠道、肢体及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IRI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防治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06间我科收治的21例恶性肿瘤术后LDVT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4%(21/392),左侧13例,右侧8例。21例均经治疗和加强护理得到好转。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肌内效贴布疗法是将弹性治疗贴布贴于皮肤以协调肌肉功能、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在临床康复尤其是运动损伤的康复中应用广泛,具有消肿、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预防损伤的作用.本文就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