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二维超声、超声造影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符合入、排标准的290例单灶PTC,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有转移组(114例)和无转移组(176例)。纳入相关临床及超声特征,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在性别、年龄、桥本甲状腺炎(HT)、结节大小、成分、回声均匀性、纵横比、微钙化、结节周围甲状腺被膜连续性、增强程度、增强均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35岁、结节≥1.00cm、微钙化、结节周围甲状腺被膜中断是单灶PT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HT(OR=0.312)是CLNM的保护因素(P<0.05)。 ROC曲线AUC为0.864(95%CI 0. 823~0.906),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76.1%。结论 当单灶PTC患者为男性、年龄<35岁、结节≥1.00cm、伴微钙化、结节周围甲状腺被膜中断时,CLNM风险增高;HT是CLN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532例(638个结节),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其中训练集372例(446个结节),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发生CLNM患者130例(CLNM组,166个结节)和未发生CLNM患者242例(非CLNM组,280个结节);验证集160例(192个结节),其中CLNM组58例(70个结节),非CLNM组102例(122个结节)。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结节最大径、内部回声、微钙化、多发灶、后方回声衰减、内部成分、纵横比、结节边缘、被膜侵犯、彩色血流信号。选取训练集中CLNM组与非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集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结节最大径、多发灶、边缘、微钙化、纵横比、被膜侵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TC患者216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4例(CLNM组),非转移者162例(NCLNM组),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与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5折交叉验证法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两组性别、穿刺手感、多灶性、最大径、微钙化、血流信号、增强均匀性、增强模式及浅方被膜连续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多灶性、最大径、血流信号、增强均匀性、增强模式、浅方被膜连续性均为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2、3.482、2.730、2.581、3.096、3.65...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构建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82例,依据是否发生CLNM分为CLNM组32例和非CLNM组50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CLNM组与非CLNM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5个、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均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PTMC患者发生CLNM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决策树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的247例PTC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组和非转移组建立决策树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预测CLNM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多灶性、肿瘤最大径、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超声图像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临床淋巴结阴性(cNO)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接受甲状腺外科手术的CLT合并PTC、术前超声提示cNO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存在CLNM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比两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各因素及其联合模型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cNO PTC合并CL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微钙化、内部血流、被膜接触状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微钙化、后被膜接触是cNO PTC合并CLT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三因素预测cNO PTC合并CLT CLNM的AUC分别为0.670、0.624、0.683,其联合预测CLNM的AUC为0.859。结论 术前超声特征可能有效预测cNO状态下PTC合并CLT患者CLNM,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组织结果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62)和非转移组(n=38)。比较两组术前的超声特征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与甲状腺癌CLNM的危险因素;绘制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癌CLNM诊断的ROC曲线;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超声诊断CLNM的敏感度、特异性等诊断效能参数。结果 转移组结节大小≥1.5 cm,边界不清晰,质地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信号丰富的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大小≥1.5 cm、边界不清晰、质地低回声、有微小钙化、纵横比≥1及血流丰富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结节大小≥1.5 cm、边界不清、质地低回声、有微小钙化、纵横比及血流信号丰富对甲状腺癌CLNM有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20、0.649、0.636、0.649、0.602及0.808)。超声诊断甲状腺癌CLNM的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门诊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80例,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TC。通过术后病理分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LLNM组,n=46)、未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NLLNM组,n=34),收集其临床特征与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前超声可疑LLNM相关的独立因素,ROC曲线计算分析患者肿瘤直径预测LLNM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被膜侵犯、淋巴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微钙化及结节纵横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结节微钙化均是与L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患者肿瘤直径曲线截断点为1.404 cm,对LLNM诊断的敏感度为52.2%、特异性为88.2%,曲线下面积为0.709。  结论  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404 cm、结节微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可增加颈侧区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二维超声特征、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应变式弹性成像(SE)相关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104例PTC患者,共106个结节,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E、SWE检查,分别获取剪切波速度比(Eratio)及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评价常规超声特征及SE、SWE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纵横比>1、边缘模糊、微钙化及Eratio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SR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Eratio、结节最大径>10 mm、微钙化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者联合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大于结节最大径(0.661)、微钙化(0.671)和Eratio(0.684)。结论 SWE技术及二维常规超声相关参数能够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其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基于SE技术的SR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联合甲状腺超声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的风险。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CLNM的PTC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期无CLNM的PTC患者104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检测sTK1等指标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sTK1等指标的水平差异,卡方检验分析颈部超声结果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选取2022年1~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PTC患者对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观察组sTK1水平高于对照组(2.06±0.75pmol/L vs 1.59±0.6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P <0.001),而血清TSH,TG,TGAb水平与是否发生C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75,0.61,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BRAFV600E突变丰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间行甲状腺手术且病理证实为PTC的1046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测定BRAFV600E突变丰度。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19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27例)。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2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结节数目、结节位置)以及突变丰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同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RAFV600E基因突变丰度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男性、<45岁、肿瘤最大径≥1 cm、多发结节数目以及多侧结节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2.0% vs 19.9%;72.1% vs 54.5%;38.9% vs 19.0%;25.8% vs 18.0%;16.2% vs 1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6、32.62、50.63、9.06、7.78;P<0.001、<0.001、<0.001、=0.003、=0.005);PTC伴有淋巴结转移的BRAFV600E突变丰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2.44±20.23)% vs(27.21±2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最大径≥1 cm、多发结节、BRAFV600E突变丰度高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35、0.425、2.578、1.651、2.057;P均<0.05)。ROC曲线显示BRAFV600E突变丰度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8.69%、65.71%、48.69%、65.71%、0.574。 结论BRAFV600E突变丰度高的PTC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丰度高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病例,分析年龄、性别、有无桥本甲状腺炎、术前超声检查结节数目、单双叶分布、被膜侵犯、BRAF基因突变、结节长径之和(TTD)、最大结节与所有结节长径和比值(TDR)对有无CLNM的差异。结果入组144例多灶性PTMC,CLNM率28.5%(41/144);结节单双叶分布、性别、伴有桥本甲状腺炎、TTD、TDR等有CLNM组和无CLNM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BRAF突变组、45岁组、≥3个结节组、被膜侵犯组CLNM率较高(35.2%∶17.0%,42.9%∶21.1%,63.2%∶23.2%,57.9%∶17.9%,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显示病灶数目≥3个、45岁、被膜侵犯是多灶性PTMC有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灶性PTMC病灶数目≥3个、45岁、被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常规超声分类、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及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CU)多模态超声成像评分在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背景下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HT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310例,共计结节339个,行2D、UE、CU,根据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和PTC组,对两组结节单一诊断方法及三者联合应用评分分布结果进行比较,使用ROC曲线对HT背景下PTC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确定截点值。结果:良性结节组和PTC组单一诊断方法及三者联合应用评分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多模态超声诊断PTC的AUC及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法(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可提高HT背景下PTC的诊断效能,9.5分为良性结节及PTC的截点值。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超声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超声征象,为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PTC患者的超声征象。其中59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11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采用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限值。采用χ2和秩和检验比较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超声征象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RI、PSV判断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限值分别为0.735、13.95 cm/s。与PTC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直径、是否有晕环、是否累及甲状腺上极、有无微钙化、血供分级、RI及P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原发灶回声、边界是否清晰、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C原发灶直径及PSV这2个因素是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独立因素。结论 PTC原发灶的一些超声征象与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为术前PTC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资料,构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82例,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按照有无发生CLNM分为CLNM组32例和非CLNM组50例,比较两组多模态超声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CLNM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甲状腺浸润与非CLNM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是PTMC患者CLNM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最大径>1.0cm、微钙化数量>5个、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是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6.868,P=0.551,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分析显示,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924,约登指数为0.73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3%、92.0%,95%CI为(0.864,0.984),准确性为87.8%。结论: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能够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预测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接受淋巴结根治术的PTC患者,按转移区域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NLNM,n=152)、单纯中央区转移组(CLNM组,n=47)、侧颈区转移组(LLNM组,n=48),单因素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纵横比、包膜接触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2、32.554、8.716、30.770,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灶最大径是预测CLNM及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5,OR=0.203、2.657);包膜接触范围仅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01,OR=2.090)。年龄与CLNM和LLNM均呈负相关(β=-1.596、-1.285)。结论年龄 < 45岁、病灶最大径 > 10 mm、包膜接触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病灶包膜接触范围对于LLNM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包膜接触范围越大,发生转移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外侵犯(ETE)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 2 月至 2019年 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 112例(157枚结节),术前均行 CEUS 检查,对 PTC 有ETE组和无ETE 组的大小、内部回声、边缘、血流信号、纵横径比、增强方式、均匀性和增强强度等变量进行 χ2 检验或 Mann-Whitney U 检验,再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PTC的ETE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定量分析参数峰值半降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TPH)、上升支斜率(wash in slope,WIS)和肿瘤最大径诊断PTC的ETE的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大为最佳截断值,判断各定量参数诊断PTC的ETE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CEUS的定性特征(肿瘤最大径)在PTC 有ETE和无ETE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PH和WIS是诊断PTC的E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88、0.892、9.758,P<0.05),定量分析参数以TPH诊断PTC的ETE价值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0.805,最佳截断值为60.96, 诊断PTC的ETE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8.3%、60.8%。结论:CEUS的TPH和WIS和肿瘤最大径与诊断PTC的ETE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癌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PTC患者838例,根据癌灶数目是否≥2个分为多灶组283例和单灶组555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多灶组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灶性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多灶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术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肿瘤最大径及腺外侵犯比率、伴有钙化灶比率与单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5.25±4.18)kg/cm2]、癌结节形态不规则比率(85.5%)、边界不清比率(84.1%)、含微小癌灶比率(68.2%)、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比率(32.2%)、双侧癌发生率(79.9%)、总淋巴结转移率(54.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8%)、TNM分期Ⅲ期比率(17.7%)和Ⅳ期比率(6.7%)均高于单灶组[(24.40±3.43)kg/cm2、79.1%、75.5%、58.9%、19.8%、0、35.7%、33.0%、10.3%、4.5%](P0.05);多灶组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肿瘤最大径[(1.23±1.16)cm]及合并HT发生率(67.0%)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0.89±0.09)cm、33.0%](P0.05);肿瘤最大径增大(OR=1.959,95%CI:1.135~3.379,P=0.016)和合并HT(OR=2.072,95%CI:1.214~3.536,P=0.008)是多灶性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灶性PTC多见于双侧甲状腺,常含有微小癌灶,易合并HT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增大和合并HT是多灶性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超声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PTC患者627例,共737个结节,分为BRAF V600E(+)组和BRAF V600E(-)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超声及临床特征。结果: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71.8%。BRAF V600E(+)组和BRAF V600E(-)组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包膜外浸润、超声最大径、病理直径及PTC结节的回声、形态、边缘、微钙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包膜外浸润、PTC结节形态及微钙化是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包膜外浸润、甲状腺结节形态及微钙化与PTC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对PTC的超声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估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原发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及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7例PTC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其术前常规超声图像及VTI分级进行分析,比较各个因素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无相关性。将各独立危险因素赋值为1,计算每个结节包含危险因素的分值,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截点。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微钙化、极低回声、血流Adler分级Ⅱ~Ⅲ级及VTI 6级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PTC原发灶具备≥2项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82.1%,准确性为88.3%。结论:PTC原发灶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及VTI可以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微钙化、极低回声、血流Adler分级Ⅱ~Ⅲ级及VTI 6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