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68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密闭式吸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道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吸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综合护理在NRDS密闭式吸痰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情况及肺通气指标情况。结果吸痰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均高于吸痰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_2)则低于吸痰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呼吸指数(RI)、肺动态顺应性(Cdy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提高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HFOV+SIMV模式)20例和对照组(SIMV或A/C模式)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h、12h和24h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1h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上机后12h、24h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3;0.33、0.55,P均>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结论 HFOV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18):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李克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206-1207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使用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6.
马杏林 《全科护理》2014,12(1):69-7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不同吸痰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心率(HR)下降20%、肺部感染、血性痰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痰恐惧、痰液喷出例数、24h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可更好地维持病人的氧合状态、减少气管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儿科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60例入住PICU的重症肺炎合并先心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前瞻性类实验研究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由普通护士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研究组除常规气道吸痰外另由经培训的护士,每日2次对患儿进行震颤叩击排痰。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后首3日24h平均吸痰操作次数。吸痰前后血气分析PaO2、PaCO2指数变化,胸部听诊改善,5 d、10 d后胸片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吸痰次数、PaO2、PaCO2改善情况、呼吸机应用时间、肺部听诊好转率,胸片在机械通气的第10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胸片在机械通气的第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儿科持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排出气道内痰液,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秋宇  刘朝辉  李霞 《护理研究》2011,25(26):2388-2390
[目的]了解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病人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组选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潮气量(Vt)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5 min与吸痰前1 min相比,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较吸痰前有明显变化;观察组病人呼吸参数、血气分析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吸痰效果好、并发症少(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呼吸参数及呼吸道压力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剂(PS)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按通气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PS后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PS后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比较2组通气后1、6、12、24 h桡动脉血气值[包括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无创通气时间、入院后总吸氧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2组无创通气后24 h床旁胸部X线片改善情况及治疗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时点P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点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后24 h床旁胸部X线片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创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PS联合Duo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NRDS效果优于PS联合NCPAP。  相似文献   

10.
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6):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防治早期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胎龄≤32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1 h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可显著改善早期拔管失败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losed suction system,CSS)与开放式吸痰(open suction system,OSS)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分为观察组(CSS吸痰)45例和对照组(OSS吸痰)42例,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痰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在上机时间、吸痰后即刻氧饱和度、住院时间等方面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撤机后气管插管残端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应用CSS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可有效降低气管导管残端细菌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更适于临床早产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进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和对照组27例用开放式吸痰管方式,观察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痰培养阳性率、VAP发生率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吸痰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及VAP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为临床机械通气患儿提供了最适宜有效安全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8月收治的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密闭式吸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参数、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28 d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1天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PO 2,PO 2/FiO 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通气、氧合状态,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05%聚维酮碘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分别应用0.05%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第3天、第5天、第7天的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05%聚维酮碘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进行干预。观察吸痰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吸痰操作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效果显著,可减轻吸痰对患儿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CS)与开放式吸痰法(OS)对气管插管早产儿动脉血气、气管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55例气管插管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实施CS,对照组实施OS,在吸痰前20 min及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抽取动脉血气,比较两组同一时间段及同组吸痰前后血气情况,并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吸痰后2 min与吸痰后5 min Sp O2及S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CS对早产儿动脉血气影响小,可以降低早产儿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缩短早产儿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留置吸痰管于气管内按需吸痰辅助治疗重症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抗生素、对症支持、雾化吸入、体位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通过留置吸痰管向气管内注入气道湿化液,根据需要从留置吸痰管内按需吸痰。以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住院天数、行机械通气例数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入院96 h氧分压(75.1±3.3)mm Hg(1 mm Hg=0.133 k Pa),入院96 h二氧化碳分压(52.4±3.4)mm Hg,入院120 h氧分压(78.6±4.7)mm Hg,入院120 h二氧化碳分压(51.8±3.9)mm Hg;与观察组的入院96 h氧分压[(79.8±5.4)mm Hg]、入院96 h二氧化碳分压[(49.1±2.8)mm Hg]、入院120 h氧分压[(84.9±4.4)mm Hg]、入院120 h二氧化碳分压[(48.3±2.2)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呼吸困难(2.78±0.47)分,与观察组的(2.43±0.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93±4.87)d,行机械通气5例;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16.55±3.71)d,机械通气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重症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经鼻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对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及时解除痰液滞留,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留置吸痰管对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无创正压通气、胸部物理疗法等,对照组采用口咽通气管按需吸痰,观察组行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以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困难评分、痰液性状评分、使用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行有创通气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上机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是(70.9±6.7) mmHg、(50.4±3.8) mmHg,与对照组的(66.3±5.2) mmHg、(53.1±4.5)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机10 d后呼吸困难评分为(1.8±0.7)分,与对照组的(2.5±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评分为(1.6±0.4)分,与对照组的(2.5±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使用无创通气(97.8±19.6) h,与对照组的(127.4±25.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最终应用有创机械通气1例,与对照组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16.9±2.8)d,与对照组(22.6±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伴有呼吸衰竭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时,采用经鼻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能保持引流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改善缺氧,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