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鉴别腮腺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7例腮腺肿块患者(共265个肿块),测量并比较MRI所示肿块最小ADC值。结果 167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8例、73个肿块,最小ADC值(1.38±0.23)×10-3 mm2/s;腺淋巴瘤43例、54个肿块,最小ADC值(0.69±0.13)×10-3 mm2/s;恶性肿瘤31例、38个肿块,最小ADC值(1.08±0.20)×10-3 mm2/s;良性淋巴上皮病变7例、17个肿块,最小ADC值(0.64±0.10)×10-3 mm2/s;淋巴瘤5例、23个肿块,最小ADC值(0.56±0.12)×10-3 mm2/s;淋巴结炎性肉芽肿6例、28个肿块,最小ADC值(0.78±0.16)×10-3 mm2/s;淋巴结反应性增生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肝脏肿瘤进行常规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 s/mm2和1000 s/mm2,测量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65肝脏肿瘤同时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结果肝癌、肝脏转移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1.12±0.23)×10-3 mm2/s、(1.51±0.43)×10-3mm2/s;肝囊肿、肝脏血管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2.43±0.68)×10-3 mm2/s、(1.99±0.78)×10-3 mm2/s;肝脏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区域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对肝脏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癌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ADC值在分型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经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癌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共计113例,通过DWI序列获取ADC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情况及其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Ⅰ型与Ⅱ型卵巢上皮癌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分别为:(1.09±0.21)×10-3 mm2/s、(0.75±0.12)×10-3 mm2/s和(0.88±0.20)×10-3 mm2/s、(0.59±0.11)×10-3 mm2/s,两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10.56、9.10;P<0.01);ROC曲线结果示:平均ADC值、最小ADC值鉴别Ⅰ、Ⅱ型卵巢上皮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6、0.916;Ki67弱阳性组、阳性组与强阳性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分别为:(1.13±0.2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 mm2/s,平均T2值为(95.6±30.6) 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 mm2/s,平均T2值为(65.5±12.7) 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前评估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瘤体微观结构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8~2021年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3.0 T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均测量瘤体ADC值,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ADC值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区分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效能,并研究ADC值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中分化直肠癌ADC值[(1.16±0.05)×10-3 mm2/s、(1.04±0.08)×10-3 mm2/s]高于低分化直肠癌[(0.93±0.0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显示,ADC值区分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直肠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05×10-3 mm2/s,曲线下面积为0.902 (95% CI: 0.831~0.972);直肠癌瘤体ADC值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微淋巴管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6、-0.61、-0.59,P < 0.05)。结论  直肠癌瘤体ADC值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分化程度和微观结构特点,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微淋巴管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基于3.0 T MR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 2018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获得病理证实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49±15.69岁),包括良性结节50个和恶性结节35个。所有患者使用3.0 T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常规及DWI扫描;b值选取0、1000 s/mm2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估ADC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高于恶性结节[(1.22±0.26)×10-3 mm2/s vs(0.84±0.15)×10-3 mm2/s];ADC值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93,最佳阈值为0.91×10-3 mm2/s,其灵敏度为74.1%,特异性为100%。结论ADC值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性磁共振参数,基于3.0 T MRI的ADC值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王丽娜  秦雅宏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2):2309-2311+2327
目的:评价磁共振ADC值定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1月至2022年10月间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1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另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均进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且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各种病变类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PSA值。结果:前列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DWI图、ADC图表现不同。健康志愿者组的ADC值为(2.11±0.18)×10-3mm2/s、腺体增生组为(1.91±0.16)×10-3mm2/s、前列腺炎组为(1.89±0.15)×10-3mm2/s、间质增生组为(1.37±0.10)×10-3mm2/s、前列腺癌组为(1.18±0.08)×10-3mm2/s, 5组的ADC值有显著差异(P<0.05);任意两组的ADC值对比,除去前列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以不同b值获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2例(良性组)、恶性21例(恶性组);将其术前5个b值(0、200、400、600和990 s/mm2)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导入ITK-snap软件,于b值为990 s/mm2的DWI上手动勾画ROI,利用自编程序分别计算ROI内不同b值的ADC百分位数(ADC 5%、25%、50%、75%、95%)、平均值、偏度及峰度,绘制直方图曲线;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 b值为400、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5%、50%、75%及平均值均高于恶性组(P均<0.05);b值为200、400、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25%高于恶性组(P均<0.05);b值为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95%高于恶性组(P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b值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无锡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诊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磁共振DWI序列检查,b值分别为1 000 s/mm2、1 500 s/mm2、2 500 s/mm2。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b值下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b值为2 500 s/mm2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b值为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 500 s/mm2下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高于b值为1 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前列腺癌组ADC值比前列腺良性增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ADC值降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乳腺肿瘤患者共36例,其中恶性24例,良性12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DWI成像采用4个b值(分别为0、400、800和1000 s/mm2),分别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共3组ADC值。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者,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当b=800 s/mm2时,取ADC值为1.33×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79.8%。当b=1000 s/mm2时,以ADC值为1.15×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0.6%。结论 DW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值为1000s/mm2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ment,DCE)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能(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106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DCE联合DWI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等情况。结果:在病理检查中,恶性46例(43.40%),良性60例(56.60%)。在DWI诊断中,真恶性32例,真良性46例;在DCE联合DWI诊断中,真恶性43例,真良性58例。在诊断效能方面,DCE联合DW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3.40%、93.48%和96.67%,均明显高于对DWI诊断的73.58%、69.57%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磁共振表现方面,乳腺恶性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1.22±0.23)×10-3mm2/s]明显小于乳腺良性[(1.63±0.26)×10-3m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早产儿诊断中磁共振ADC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MD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87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ADC值,比较两组ADC值,比较实验组病灶部位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比较实验组初诊、复查时病灶部位ADC值,比较ROI区域左侧视辐射、胼胝体层面上部、侧脑室上部、中部、下部,半卵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ADC值。结果:实验组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参照组ADC值[(1534.26±67.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灶部位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1382.1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恶性。对全部患者行不同b值(500 s/mm2、1 000 s/mm2、2 000 s/mm2)的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下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效能;对比不同b值下不同性质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异。结果:b值为2 000 s/mm2时,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者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P> 0.05)。b值为2 000 s/mm2时,恶性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AD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良性及恶性肿瘤患者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差异,探讨其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肺部肿瘤患者50例,其中恶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组),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及多b值(b值分别为300、500、800 s/mm~2)DWI检査,比较2组肺部病变实质在不同b值下ADC值及SI值差异;绘制不同b值的ROC曲线,分析ADC、SI值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能以及最优b值。结果 b值为300、500、800 s/mm~2时,良性肿瘤组ADC值[(1.80±0.30)×10~(-3)、(1.60±0.26)×10~(-3)、(1.40±0.23)×10~(-3)mm~2/s]高于恶性肿瘤组[(1.50±0.18)×10~(-3)、(1.32±0.18)×10~(-3)、(1.11±0.20)×10~(-3)mm~2/s](P均0.05),SI值(391.31±77.11、291.34±77.47、202.38±69.21)与恶性肿瘤组(431.23±79.64、313.57±77.70、223.31±68.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值为300、500、800 s/mm~2时的AUC分别为0.785,0.794、0.819,且b值为800 s/mm~2时ADC值的鉴别诊断效能最大,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截断值为1.37×10~(-3)mm~2/s,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88.2%。结论多b值DWI检査可用于肺部肿瘤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b值为800 s/mm~2时ADC值诊断肺部肿瘤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疾病患者(85个病灶)以及10名健康自愿者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分别测量40个正常乳腺,22个恶性病灶,50个良性病灶,13个炎性病灶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比较分析各组ADC值;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并分析比较两者在乳腺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能。结果①b=5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0±0.13)、(0.90±0.19)、(1.68±0.30)、(2.03±0.30)×10^-3mm^2/s;b=1,0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6±0.16)、(0.68±0.20)、(1.53±0.33)、(1.85±0.31)×10^-3mm^2/s。②取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阈值时,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16×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03×10^-3mm^2/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阈值,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30×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14×10^-3mm^2/s。结论DWI量化分析对乳腺良(不包括炎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采用ROC曲线确定的b=1,000 s/mm^2时的ADC阈值对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搜集70例(23例良性,共24个病灶;47例恶性,共48个病灶)乳腺病变并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单b值、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多期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于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单b值、多b值DWI图像相应参数值ADC、ADCstandard、D、D*、f值,同时生成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良恶性乳腺肿瘤之间各参数值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并利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灶的ADC、ADCstandard、D、f值分别为(1.01±0.18)×10-3 mm2/s、(1.10±0.18)×10-3 mm2/s、(0.86±0.16)×10-3 mm2/s、(25.50±9.23)%,良性病灶分别为(1.42±0.29)×10-3 mm2/s、(1.53±0.27)×10-3 mm2/s、(1.28±0.26)×10-3 mm2/s、(15.98±3.68)%,两者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良恶性病灶之间D*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23)。良性病灶I型TIC曲线更多见,恶性病灶III型TIC曲线更多见。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32,当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 mm2/s,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91.7%,而联合IVIM模型参数D和f值所得AUC可提高到0.974,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100%。结论扩散加权成像IVIM模型参数中ADCstandard、D、f值能够用来协助诊断乳腺的良恶性病变,联合D和f值能够得到比传统的ADC值、多期动态增强TIC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对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年龄28~80岁(平均46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术前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和DWI扫描,绘制肿瘤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获得相关参数(峰值时间Tpeak、600 s时的廓清率),在表观弥散参数(ADC)图上显示测量的肿瘤ADC值,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之间的TIC参数及ADC值,并分析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4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28例,主要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恶性12例,病理类型较多。多形性腺瘤以A型(缓慢上升型)、C型(快进缓降型)曲线为主,且A型曲线只存在于多形性腺瘤中,其中1例为多形性腺瘤恶变,可将多形性腺瘤与其他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腺淋巴瘤以B型(速升速降型)曲线为主,较具有特征性,恶性肿瘤以C型曲线为主,但是C型曲线也存在于部分良性肿瘤中,两者之间存在部分重叠。腮腺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恶性肿瘤的ADC值(1.13×10-3 mm2/s vs 0.84×10-3 mm2/s),其中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腺淋巴瘤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腺淋巴瘤和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常规扫描结合动态增强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联合ADC值可进一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性病变9例(13个椎体,恶性组)。以患者自身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共34个正常椎体)。通过AW 4.3工作站测量并两两比较3组间的Fast ADC及Slow ADC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Fast ADC分别为(4.31±1.48)×10-3 mm2/s、(2.85±1.26)×10-3 mm2/s、(0.86±0.63)×10-3 mm2/s,Slow ADC分别为(0.68±0.08)×10-3 mm2/s、(0.38±0.08)×10-3 mm2/s、(0.23±0.04)×10-3 mm2/s。3组间Fast ADC及Slow 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可为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参数(Fast ADC及Slow ADC)。  相似文献   

19.
潘美宇 《大医生》2023,(1):123-125
目的 探讨1.5 T磁共振(MR)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成像(D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疑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5 T MR多b值DWI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早期前列腺癌的MR表现。比较在不同b值下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的弥散系数(ADC);观察不同b值时DWI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早期前列腺癌的T2加权成像(T2WI)及ADC图主要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DW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早期前列腺癌组织在b值取800 s/mm2、1 000 s/mm2、1 200 s/mm2、1 500 s/mm2下的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P<0.05)。b值=1 500 s/mm2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47%、83.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DWI联合MRI动态增强特征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病变患者(共98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DWI和MRI动态增强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及病灶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结果:98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39个,恶性病变59个。强化的方式:19个边缘强化(2个纤维腺瘤、15个乳腺癌、1个炎症、1个囊肿合并感染);5个导管状强化(4个导管癌、1个增生);3个无强化(乳腺囊肿);40个不均匀强化(30个乳腺癌、1个叶状肿瘤、6个纤维腺瘤、2个增生,1个脂肪坏死并纤维化);28个均匀性强化(10个乳腺癌、7个乳腺增生、8个纤维腺瘤、1个叶状肿瘤、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网状强化(2个乳腺炎、1个巨乳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29个I型流入型,21个II型平台型,48个III型流出型。表面扩散系数(ADC)值: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06±0.19)×10~(-3)mm~2/s,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60±0.20)×10~(-3)mm~2/s,P0.05,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为(1.8+0.32)×10~(-3)mm~2/s。结论: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