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旨在提高肝癌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的30例肝癌术后复发的再切除治疗资料。结果30例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34例次,二次手术30例,三次手术4例,其中包括3例肝移植;第一次手术与第二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40.8±13.1)个月,第二次手术与第三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23.0±19.9)个月(P<0.05);30例原发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6.5±2.1)cm,复发病灶平均最大直径为(3.8±1.2)cm(P<0.05)。结论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仍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L  Shi M  Zhang YQ  Li J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47-49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为肝癌患者手术中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 将152例初治的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以下标准手术:74例宽切缘组患者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边缘2cm,近端距肿瘤边缘1cm完整切除;78例窄切缘组患者切除范围距离肿瘤〈1cm,切缘无癌残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 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宽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窄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两组无瘤生存期(t=6.01,P=0.0142)和总生存期(t=6.23,P=0.0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2cm,近端距肿瘤1cm切除为标准的手术范围可较合理地延长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184例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1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对HCC患者肝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高(>100 ng/ml)、有微血管浸润、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多个肝内复发肿瘤以及早期肝内复发(≤12个月)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复发肿瘤的数目和复发时间是影响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69例单个复发肿瘤患者中,经再次肝切除手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和23个月,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未进行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9个月,4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A级、单个复发肿瘤、复发时间较晚(>12个月)、经过再次肝癌切除手术或局部消融治疗的HCC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再切除术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采用Kaplan-Meier 和Log-rank 对数秩检验对23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引入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另外,对各次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再次手术后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68% 、36% 、35% ,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9% 、22% 、7% 。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第1 次手术时门静脉癌栓形成、第1 次手术时肝硬化结节直径大小、第2 次手术切缘距离、第2 次手术后辅助治疗。未得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各次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第1 次手术中合并门静脉癌栓或硬化结节直径较大的患者,行再切除术预后差。第2 次手术中肝切缘距离>1cm或者术后辅以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肝切除术是其最有效的治愈性治疗措施之一.由于HCC经门静脉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解剖性肝切除术(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AR)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一并切除了荷瘤门静脉分支流域肝段,能有效减少HCC术后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制约肝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癌手术中应用氩气刀处理残肝断面对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9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01-01-2013-01-31不能根治性切除肝癌手术患者,分氩气刀组和传统电刀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时间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氩气刀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24.3%、37.8%、69.3%、82.1%和90.8%,传统电刀组分别为30.8%、58.3%、78.4%、89.1%和96.7%,两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6±1.7)和(4±1.3)个月.传统电刀组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氩气刀组,复发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05,P=0.001.氩气刀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60.4%、23.3%和10.1%,传统电刀组分别为80.1%、45.8%、12.5%和7.1%,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5.2)和(10±6.5)个月,氩气刀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电刀组,中住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746,P=0.003.结论 肝癌术中应用氩气刀处理残肝断面可杀灭创面残留肿瘤细胞,减少肿瘤复发,在降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以及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肝脾脏联合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2年3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收治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患者 67例 ,其中 38例行肝脾联合切除术 (切脾组 ) ,2 9例仅行肝癌切除术 (非切脾组 )。对 2组的临床资料及术前 1天、术后 7天外周静脉血及脾静脉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切脾组血小板及白细胞术后回升明显好于非切脾组 (P <0 .0 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切脾组 2 8.9% ( 11/ 38)、非切脾组 2 0 .6% ( 6/ 2 9) ;1年复发转移率 :切脾组 2 1.1% ( 8/ 38)、非切脾组 2 0 .7% ( 6/ 2 9) ,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 1年复发率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术前、术后外周血及术中脾静脉血中的VEGF浓度相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切脾组2 9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地接受了 1~ 3次介入化疗 ,而非切脾组则因为血像过低有 7例患者被迫终止了介入化疗。结论 切脾组患者 ,在术后血像回升及接受介入化疗方面明显好于非切脾组 ,而 2组术后近期复发转移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  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 总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21例确诊为左叶肝细胞癌且已行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etomy, LAH)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 构成LAH研究组。在同一时间段, 以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肝硬化程度为配对条件, 在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病例库中进行1:1配对抽选, 共21例纳入LAH配对组。  结果  LAH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156.67±32.15)min, 术中失血量为(157.14±40.51)mL, 两者均少于配对组(P=0.036, P < 0.001)。LAH研究组术后患者平均镇痛剂使用时间为(2.19±0.51)d, 平均首次进食时间为(2.24±0.44)d, 平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2.71±0.78)d, 平均住院时间为(7.86±1.24)d, 均优于配对组(P < 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中位随访期为21个月, LAH研究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62%, 配对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67%, Log-rank比较两组肝癌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左叶肝细胞癌是安全可行, 具有一定的近期优势, 且术后总体生存率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合理治理方法。方法: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对32例肝癌切除后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次肝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68.8(22/32)、40.1%(13/32)。结论:复发后再次肝切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对32例肝癌切除后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次肝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68.8(22/32)、40.1%(13/32).结论:复发后再次肝切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4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总结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结果,比较对照组血清sEC与观察组围术期血清sEC.结果 观察组中,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中2例患者因肝中静脉损伤,3例患者因肝实质深部出血腔镜下止血困难;35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观察组术后复发时血清sEC水平高于观察组术后和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sEC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对肝切除术治疗的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放疗, 将患者分为术前放疗组(30例)和单纯手术组(112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RFS)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标准化均数差(SMD)评价各因素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行肝切除术的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RFS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回归模型调整倾向得分(CAPS)以及逆概率加权(IPTW)方法研究暴露因素及混杂变量与RFS的关系;敏感性分析采用E值评估未测量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潜在影响。结果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中男性分别占96.7%(29/30)、87.5%(98/112), 年龄分别为(55±10)岁和(54±12)岁。PSM法匹配前, 两组间性别、丙型肝炎患者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清蛋白、甲胎蛋白、术后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和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直径为8cm以上的巨块型肝癌病人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 本所1995-1998年的病例资料,用Kaplan-Meier方法研究单纯切除术病人,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病人生存曲线。Log-rank方法比较各生存曲线的差别。结果:单纯切除组病人、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术前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0月,33.0月,和49.0月(P=0.011)。结论:提示术前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优于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结果。对于肿瘤直径在8cm的肝癌,应该在术前或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5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随机分为FTS治疗组(FTS组)及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总的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 0.05), 肝功能恢复更快,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 < 0.05), 总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减少,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运用FTS理念在肝癌肝切除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患者恢复更快, 同时可减少总的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5/32),与对照组患者的18.18%(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7.
残癌危险因素对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en ZG  Lin ZY  Xia JL  Zhang BH  Ye SL  Chen SY  Gan YH  Wu XF  Chen Y  Ge NL  Wu ZQ  Ma ZC  Zhou XD  Fan J  Qin LX  Ye QH  Sun HC  Zhou J  Tang ZY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2):116-118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和对照组(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残癌低危者,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以单因素统计方法和Cox模型,分析研究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残癌高危因素对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作用的影响。结果 对于残癌低危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97.2%、78.0%、66.5%、66.5%和91.2%、81.4%、70.3%、54.4%,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7667);而对于残癌高危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9.5%、73.4%、59.2%、53.8%和70.5%、61.9%、46.8%、46.8%,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2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切除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决定于患者有无残癌的危险因素,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可延长有残癌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期,而对于无残癌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不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06-02-2009-02 154例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肝功能、乙肝抗原阳性、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肝外转移、甲胎蛋白水平、NLR以及术后患者NLR下降等对生存期的影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单因素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TACE治疗前患者NLR的平均值为2.5,其中NLR≥2.5(69例)和NLR<2.5(85例)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和13个月,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术前高水平的NLR、术后NLR水平下降、肿瘤直径≥5cm、血管侵犯和甲胎蛋白水平升高与短的生存期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水平NLR(OR=0.678,95%CI:0.476-0.897;P=0.038)和血管侵犯(OR=1.489;95%CI:1.002-2.234;P=0.039)为降低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高水平的NLR是降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患者的NLR升高与下降相比,NLR水平的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更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预后营养指数(PNI)在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白蛋白和总的淋巴细胞计数算出 PNI 值,分析 PNI 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NI 是影响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高 PNI 组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56.20%,而低 PNI 组仅为36.10%,差异显著(P =0.01)。分层分析发现在早期肝癌患者中,PNI 亚组间的总体生存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在晚期患者中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PNI 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术后肿瘤的复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年龄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低龄组(≤53岁)的肝脏储备情况较高龄组患者(>53岁)好,但是低龄组也存在更多的肿瘤侵袭因素。在经过117个月追踪随访之后,87人确认死亡。低龄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5.43%,而高龄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48.31%(P=0.0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此外,172例随访病人中有76例在术后出现了肿瘤复发。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低龄组患者和高龄组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的复发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但是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