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痂延长术治疗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短肢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骨痂延长术治疗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严重短肢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长骨髓内延长器对24例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肢体短缩畸形行股骨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短缩8.4(6-12.5)cm。结果随访3-5年,24例患短肢畸形全部纠正,股骨延长6.2-12.5cm,平均0.6mm/d。20例跛行消失,4例跛行明显减轻。结论股骨骨痂延长术是治疗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严重短肢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22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行THA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随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45(24-5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或感染复发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2 mm的透亮带,无假体松动。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9.5(73-97)分,较术前平均45.3(25-6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2,P〈0.001)。结论 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穿刺误诊的原因。降低穿刺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我院骨科近10年来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穿刺误诊6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病史、手术所见、术前术中穿刺液的比较以及对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术后随访1~3a,痊愈2例,左髂骨慢性骨髓炎伴窦道形成1例,左股骨上端慢性骨髓炎1例,遗留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2例。结论 脓腔与关节前后重叠。病儿检查欠合作或检查不全面以及邻骨骨髓炎引起的关节反应,是穿刺误诊的主要原因。术中一旦穿刺关节液与术前穿刺脓液有明显差异,则应积极寻找另外病灶,不要轻易切开关节腔,以免关节处感染关节内感染,影响髋关节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4.
患儿 女,l岁半,因左髋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个月入院,入院时患儿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7.℃,左下肢屈曲外展外旋位,腹股沟区可触及2.0cm×7.cm大小条索状包块,质硬,触痛阳性,有波动感,活动度差。左髋肿胀,皮肤不红,皮温稍高,股三角区压痛阳性,足底纵向叩击痛阳性,左下肢Tomas征阳性,髋关节活动受限。骨盆X线片示:骨盆及股骨骨质未见破坏,左侧髓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层次不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病理性脱位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病理性脱位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38例中20例作临床系统性回顾。20例均行切开复位,其中还同时行大转子下移术13例,大、小转子关节成形术2例。14例行髋臼重建术。结果 述后期复位成功率达90%,但获中心性复位仅38。8%。经6个月~12年随访,多数病例疗效满意,髋关节无疼痛,稳定性增加,活动度也逐渐加大。部分头颈吸收破坏者疗效不尽人意,表现为短肢畸形、活动受限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化脓性髋关节炎遗留关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HA治疗陈旧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18例病人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通过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依据随访时X线片评估假体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例病人随访(29.6±2.3)个月(24~35个月)。下肢短缩由术前的(4.17±1.24)cm改善至术后的(0.62±0.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3,P<0.001);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38±3.81)分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87.61±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84,P<0.001);其中优秀9例,良好6例,尚可3例,优良率为83%。切口脂肪液化1例,其余均愈合良好。术后脱位1例,进行翻修手术。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THA治疗陈旧性化脓性髋关节炎遗留关节畸形病人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化脓性髋关节炎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0年5月~2005年3月,收治15例化脓性髋关节炎继发髋关节病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36~56岁。患化脓性髋关节炎时年龄为8~15岁,平均11.3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感染静止时间为23~44年,平均29.5年。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总和为30~110°。4例患者下肢有2~6cm的短缩,平均3.8cm。2例患者窦道闭合后形成贴骨瘢痕。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采用小型髋臼杯和先髋细直柄假体,2例采用普通假体结合髋臼后上方结构性植骨。股骨侧和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固定4例,其余患者股骨侧和髋臼侧均为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患者术后2周扶拐下地,非骨水泥固定患者术后3~4周扶拐下地,行结构性植骨的2例术后12周下地行步态练习。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切除组织行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阴性。4例患肢短缩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距均控制在1.3cm以内。随访16~72个月,平均49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增至术后平均90.5分。随访期内未发生无菌性假体松动和感染复发,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骨关节病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早期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解除关节僵硬和患肢短缩等问题。采用特制的小型髋臼杯或自体结构植骨能较好地重建髋臼,必要时选用先髋细直柄假体能较好地解决严重的股骨上段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脓性髋关节炎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1990~2002年诊治的144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予总结分析。结果:入院确诊时间≤7天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达96.7%,8~15天者为66.7%,≥15天者则只有6.7%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情和减少遗留关节功能障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骨关节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就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骨关节病的时机、髋臼侧及股骨侧处理方法以及假体类型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THA是治疗化脓性髋关节感染后遗骨关节病的有效手段,为避免感染复发,建议感染静止期达10年以上时手术。此类患者可能存在髋臼侧发育不良,髋臼覆盖率差,行THA时可选择高位造臼、髋臼内陷截骨、结构性植骨、Cage、钽金属垫块或3D打印假体等方式处理;股骨侧可能存在股骨髓腔细小、股骨颈前倾角增大、颈干角增大、大转子延长和骨质差等问题,行THA时可通过股骨截骨及选择合适型号假体进行处理。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骨关节病患者多较年轻,为获得更好的远期假体生存率,首选非骨水泥型假体。结论THA可有效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骨关节病,但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术者应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0.
包勤德  康树林 《中国骨伤》2000,13(11):672-673
我科自 1980年至 1998年收治小儿股骨头坏死后遗畸形2 4例 ,采用不同术式重建其患髋功能 ,取得一些经验及教训 ,供同道参考借鉴。1 临床资料   2 4例中获得随访 18例 ,其中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5~11岁。发病原因 :婴幼儿髋关节感染后遗畸形 5例 ,Perthes病 7例 ,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 6例。本组病儿均表现不同程度跛行 ,有 1~ 3cm的患肢短缩。患髋屈髋、外展均有障碍 ,5例髋关节僵硬不能正常下蹲。本组病人X线片检查显示股骨颈变短且增宽 ,股骨大粗隆呈高位 ,3例出现股骨头鸟嘴样畸形。本组病例的关节粗隆间距 (A…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0例婴幼儿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症的治疗,年龄2~11岁,大多数为新生儿时期发病,严重者股骨头战坏死吸收致头颈缺如,患肢短缩畸形。对10例不同术式治疗病例经2~8年平均3.7年随访,作者认为股骨牵引下移同时行髋臼成形术,以大转子代替股骨头负重,股骨不短缩,髋关节功能好,而且大转子骨骺随着生长进一步生长发育,临床效果较其它术式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 Wassel Ⅳ型复拇术后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McBride手术原理结合综合矫治的方法,治疗Ⅳ型复拇术后遗畸形32例36指.[结果]32例36指,术后进行1~5年(平均28个月)随访,按TAM评定法优良率为100%,拇指外形及功能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以McBride手术原理为主要方法矫治该型畸形,手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复拇指单纯切除后遗畸形的整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拇指单纯切除后遗畸形,往往导致手部功能的障碍。从1988年1月起,共收治9例有后遗畸形的病人,对拇内收畸形,关节偏斜和伸拇无力等畸形作了综合整复治疗,功能和外形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寻求更好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8例住院患者。结果: 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在早期特别在新生儿期极易漏诊, 高原地区因文化、经济、交通、信仰等原因更容易漏诊, 早期诊断率较低, 后遗症严重, 致残率极高。结论: 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治是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关键因素, 特别在高原地区, 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了解, 重视专科查体, 必要的B超及关节穿刺是获得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早期进行治疗是提高疗效、预防严重后遗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吕辉照  梁志白  艾建国  赵枫  张爱玲 《骨科》2023,14(4):347-352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婴幼儿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6例婴幼儿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即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择期采用直径2.7 mm关节镜系统行膝关节清创术,其中10例术后留置冲洗引流、6例未行引流。记录患儿体温、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应用躁动评分(SAS)、MRI髌上囊积液最大宽度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8.44±11.44)个月(23~63)个月。术后体温[(36.86±0.22) ℃]、FLACC评分[(2.19±0.91)分]、SAS评分[(1.25±0.45)分]、MRI髌上囊积液最大宽度[(4.88±1.67) mm]、WBC[(7.45±2.01)109/L]、NEUT[(3.86±1.18)109/L]、ESR[(14.81±4.00) mm/h]、CRP[(14.75±5.90) mg/L]及PCT[(0.04±0.02) ng/mL]均低于术前(P<0.05)。但引流组与未引流组体温、FLACC评分、SAS评分、MRI髌上囊积液最大宽度及WBC、NEUT、ESR、CRP及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儿两侧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下肢短缩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直径2.7 mm的关节镜系统治疗婴幼儿化脓性膝关节炎,可以有效显露和清理脓性组织,增加感染治愈率,避免切开引流造成的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下肢矫形器在儿童足部术后的应用,方法:对64例足部畸形术后复发的儿童患者在不同时期穿用不同矫形器,进行随访。结果:不同病情、术位时间不同,需用矫形器时间不等,均无复发。结论:儿童足部畸形术后及时应用矫形器,可巩固手术效果,防止复发,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2~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术式,其中直接行骨折块原位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11例,肱骨远端内翻楔形截骨矫形9例。[结果]获得2年以上随访14例,6个月~2年,13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8~16周形成骨愈合,肘部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肘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较满意。根据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并发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优13例,良11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8.9%。术后无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结论]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是导致骨不连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主要因素,后遗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恢复较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辅以多种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和儿童由于其解剖、生理与成人显著不同 ,所以 ,围术期的水电失调处理也必须根据患儿的年龄、术前发生水电失调的原因以及代谢紊乱的具体情况处理。小儿肾脏生理概述小儿肾脏随年龄不同大小不一。肾功能类似一个滤过器 ,肾小球滤过是肾脏的主要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直接受肾脏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面积的影响 ,两者之一减少时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肾脏血流量 (RBF)占体重的 0 5 % ,肾血流量虽小 ,但它占心输出量的 2 5 %~ 30 % ,即 4ml·min 1·g 1肾组织 ,RBF按体表面积平均 (6 2 3± 15 8)ml·1 73m2 。 6…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畸形局部注射聚桂醇的治疗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经我院治疗的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选择的90例血管畸形患儿分组,鱼肝油酸钠治疗组(30例),博莱霉素治疗组(30例),聚桂醇治疗组(30例)。观察各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4~13个月,鱼肝油酸钠患儿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博莱霉素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3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疗效与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聚桂醇组副作用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畸形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儿童下肢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儿童下肢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8例儿童下肢血管畸形进行经导管栓塞术及结合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蔓状血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结果栓塞后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术后0.5~1.5年随访,有效率100%,治愈率68%,并发症: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局部皮色皮温改变,软组织肿胀等。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血管畸形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