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介入栓塞组与动脉夹闭组各43例,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4周MRS评分、中重度致残率、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4周后,2组恢复良好率、平均住院时间、中重度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脉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疗效均较佳,但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瘤颈夹闭术。  相似文献   

3.
刘国防  陈婧 《大医生》2023,(14):48-50
目的 统计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CA)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乐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ICA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将其中行开颅夹闭术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术中出血量更少,可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9、NF-κB水平,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较少,有助于保障患者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和术后脑组织血流量稳定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身体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脑动脉瘤疾病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方案,能够稳定患者脑部组织血流量,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培银  姬智园  雷鹅跃 《系统医学》2023,(21):120-122+126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3月鲁山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取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某院2015-01—2016-12收治脑动脉瘤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60例)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6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71.7%,对照组良好率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3.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0.0%,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介入组(60例)和夹闭组(56例),介入组实行全麻下经股动脉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术,夹闭组在全麻下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2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随访观察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再出血率。结果:夹闭组术后恢复良好32例,功能障碍17例,死亡7例,再出血2例;介入组恢复良好46例,功能障碍13例,死亡1例,无再出血病例;介入组死亡率低于夹闭组(P<0.05)。夹闭组和介入组均为患者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P<0.05)。夹闭组大脑中动脉瘤预后优于介入组,其他部位动脉瘤介入组预后更好(均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总体预后优于开颅夹闭术,疗效受到病情等级、年龄和动脉瘤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脑动脉瘤患者74例,据术式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开颅组)及血管介入栓塞术组(介入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1年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较开颅夹闭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预后较好,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显微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方法:136例aSA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56例)与夹闭组(80例),2组分别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显微夹闭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栓塞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栓塞组高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2组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组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占比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恢复良好率与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栓塞组的中度残疾率高于夹闭组,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相比开颅显微夹闭术,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具有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损伤及免疫状态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的120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NIHSS、Fugl-Meyer评分及Hunt-HessⅠ~Ⅱ级患者占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减轻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试验组使用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SS、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的34.88%(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术治疗较开颅夹闭术治疗疗效更佳,更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观察术前至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SF-36评价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随访24个月,于24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栓塞组良好率为93.02%,夹闭组8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在术中SV、SBP、DBP及HR均低于夹闭组,CI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SBP、DBP及HR低于夹闭组(P<0.05);出院时,栓塞组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均高于夹闭组(P<0.05);随访24个月发现,夹闭组的m RS评分低于栓塞组(P<0.05),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二者疗效相近,但是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出院时患者短期预后优于开颅夹闭术,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59-346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unt-Hess分级三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脑积水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血管瘤破裂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短暂性脑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脑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比较相关指标,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差异因素.方法 将收治的4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夹闭组)21例患者进行开颅夹闭术,对研究组(栓塞组)21例患者施行介入栓塞术,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m AA)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0MNP)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2例Pcom AA并0MNP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162例和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16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0MNP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闭组OMNP完全恢复率高于栓塞组(P0.05),但两组OMNP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及脱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或P0.01)。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Pcom AA并0MNP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罗伟坚  陈东 《新医学》2015,(1):32-35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45例MCAA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B组采用开颅夹闭,观察2组疗效,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3日,A组患者GCS评分高于B组、血管痉挛程度低于B组(P<0.05),第7、14日2组患者的GCS评分、血管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日,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MCAA远期疗效相近,但介入栓塞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07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GOS)评分及术后不良事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84.9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2%)高于对照组(16.9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3.70%)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开颅夹闭创伤大,术后复发率较低,血管内介入栓塞的创伤小,患者更易于接受,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把握适应证,选取最适宜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储培培 《当代护士》2017,(11):20-22
目的探讨对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4%(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轻,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76例脑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60.0%,住院时间(11.92±2.13)d,并发症发生率31.4%;观察组治愈率95.1%,住院时间(8.05±1.23)d,并发症发生率2.4%;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颅内夹闭术,观察组予以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gG、IgM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可通过弹簧圈对动脉瘤血管充分填塞,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