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6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普瑞巴林;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行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椎旁阻滞或腰丛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第4、5、6项)。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50%和>30%的人数,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8周VAS和睡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3 d VAS及睡眠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50%的人数和疼痛缓解>30%的人数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止痛作用强,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口服普瑞巴林与奥卡西平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老年PHN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组各30例,2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A组加口服普瑞巴林治疗,B组则口服奥卡西平,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第4、5、6项)。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和睡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在治疗后1周VAS及睡眠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优于B组;两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可显著改善睡眠,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每星期一次,治疗1个月,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bid直至第10周,低剂量组采用相同的神经阻滞疗法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150 mg/d,bid直至第10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10w,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治疗后第5w和第4w开始VAS评分和QS评分分别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周,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普瑞巴林300 mg/d联合神经阻滞可迅速缓解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加巴喷丁与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 60例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和普瑞巴林组各30例,分别给予加巴喷丁900 mg/d口服和普瑞巴林150 mg/d口服,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睡眠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普瑞巴林组治疗后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低于加巴喷丁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大于加巴喷丁组(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普瑞巴林组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加巴喷丁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PHN更安全有效,优于加巴喷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45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法。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第2、3、4周,2组患者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瑞巴林低剂量组(A组,150 mg/d)、普瑞巴林高剂量组(B组,300 mg/d)、低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C组)和高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D组)。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行超激光照射一次,4周后停止超激光治疗,各组患者继续按原剂量及方法服用普瑞巴林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P<0.05),较D组高(P<0.05);B、C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剂量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眩晕和嗜睡。B、D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P<0.05)。B组和D组,A组和C组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可作为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辅助手段,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PHN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共治疗3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3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 <0.05);A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B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B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及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 PHN,均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留置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均常规予以营养神经药物。对照组予以普瑞巴林300mg/d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普瑞巴林300mg/d基础上联合留置针治疗,4周为一疗程。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停止治疗后4周的疼痛程度,比较24小时持续睡眠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的VAS值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期治疗组的VAS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期的24小时持续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留置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试图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配成2组,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组(B组),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进行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进行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定,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SF-MPQ评分和B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B组SF-MPQ中各项评分较A组在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3月显著下降(P<0.01),B组较A组术后6月的BP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炎性指标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A,B、C三组各20例,A组采用普瑞巴林75 mg bid+度洛西汀60 mg qd; B组接受普瑞巴林75 mg bid, C组接受度洛西汀60 mg qd。3组均治疗1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后1月的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疼痛评分(NRS)及睡眠指数(PSQI)。结果 治疗7、14 d及治疗1月后A组患者PSQI评分及疼痛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B、C组,IL-6、TNF-α明显低于B、C组,IL-2水平高于B、C组(P<0.05);患者NRS、PSQI评分与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IL-2呈负相关(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能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调控炎性指标水平,有利于加快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揿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PRF)术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背根神经节PR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T0)、诊疗后1周(T1)、诊疗后2周(T2)、诊疗后4周(T3)、诊疗后8周(T4)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数字评分(NRS)、普瑞巴林日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T1~T4的NRS、PQSI、普瑞巴林日口服量明显降低(t分别=2.41、2.95、7.48、7.41、2.02、6.43、10.83、13.34、2.36、1.90、2.84、4.87,P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T1~T4的NRS、PQSI、普瑞巴林日口服量均明显低于T0(P均<0.05)。结论 揿针疗法联合PR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及普瑞巴林对骶管囊肿术后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02例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氨酚羟考酮组(B组)、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组(C组)以及安慰剂对照组(D组)。结果:不同试验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试验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时间延长VAS值逐渐下降。单独使用氨酚羟考酮组与单独使用普瑞巴林组于用药3d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氨酚组羟考酮与普瑞巴林组在14d以后VAS评分与单用氨酚羟考酮组或单用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及普瑞巴林对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SCI后神经病性疼痛患者对普瑞巴林(PGB)的临床治疗效果,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150-600mg/d,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GBP)口服900-2400mg/d,分2-3次口服,持续治疗4周.连续观测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存疼痛的强度评分(PP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28天和随访时的变化,用中国版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普瑞巴林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28天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VAS、PPI评分显著降低(P<0.05);普瑞巴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加巴喷丁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加巴喷丁组(P=0.043).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降低SCI后神经病性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其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24例给予泛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等综合治疗;治疗Ⅰ组42例、治疗Ⅱ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治疗Ⅰ组第1天早、晚各75 mg,第2天早、晚各150mg,治疗Ⅱ组从第1天开始即早、晚各服用150mg,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价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Ⅰ组、Ⅱ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A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Ⅰ组、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治疗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Ⅱ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能改善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避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并发症;且不同加量方法不影响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美洛昔康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资阳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B组给予口服美洛昔康7.5 mg,qd,A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75 mg,bid和美洛昔康7.5 mg,qd。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术后1、2、3、7、10、14、30 d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镇痛满意度,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第3、7、10、14、30 d的VAS评分低于B组,镇痛满意度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患者的镇痛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艾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的改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对比2组患者随访期间的总有效率、V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3.24%,总有效率为89.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3.89±1.01)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痊愈率为51.35%,总有效率为86.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16±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评分为(7.21±1.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火针联合艾灸可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