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痛风关节炎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对其复发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2013年4月~2014年2月住院、门诊原发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降尿酸组(观察组)、急性发作平息2周降尿酸组(对照组),分别在痛风急性关节炎炎症控制后的急性期和炎症控制2周后引入降尿酸治疗。随访两组1~6个月的痛风复发率及血尿酸的变化。结果:共74例完成了治疗和随访,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痛风复发9例,复发率23.68%;对照组痛风复发11例,复发率27.78%,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尿酸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原发性痛风关节炎不同时间引入降尿酸治疗,对原发性痛风的复发并无影响,急性期降尿酸对降低血尿酸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治疗中降尿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90例痛风患者,分为非布司他40 mg组,非布司他80 mg组和别嘌醇组各30例,比较降尿酸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在治疗1月后与基线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非布司他80 mg组与别嘌醇组比较,尿酸水平在第1、2、3、6月明显降低;与非布司他40 mg组比较,尿酸水平在第1、5、6月明显降低(P<0.05)。非布司他40 mg组与别嘌醇组比较,各时点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非布司他组的肝功损害、高脂血症和痛风发作的发生率高于别嘌醇组(P<0.05)。结论在各器官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非布司他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谱C T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并于常规C T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月选取我院28名具有痛风史的病例纳入研究,采用飞利浦光谱C T对痛风患者行最痛部位关节的扫描,后行能谱尿酸重建.比较双层探测器光谱C T混合迭代重建生成的常规图像与光谱重建获得的尿酸图对所扫描部位尿酸盐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用以对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106例痛风性关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降尿酸治疗,并采用双能量CT评估其疗效,分析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治疗前,痛风结节体积与数量均少于治疗前(P<0.05);依据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尿酸指标分为达标组(69例)与未达标组(37例),达标组患者治疗后痛风结节的体积与数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降尿酸治疗期间,采用双能量CT检测,能够对其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体积及数量进行有效评估,进而监测其治疗效果,可将其作为早期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促尿酸排泄是针对痛风病因所进行的治疗,苯溴马龙(benzbromarone)通常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促尿酸排泄药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也可诱发部分病人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我们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67岁。有痛风病史30年,未用治疗痛风的药物,近3年无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有痛风家族史。查血尿酸590μmol/L,血肌酐77μmol/L,尿尿酸排泄10·36 mmol/24 h,尿pH 5·0,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予苯溴马龙25 mg口服,仅用药一次即出现足趾、踝、肘等多个关节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复查血尿酸160μmol/L,继续应用苯溴马龙(每日25 m…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痛风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和痛风发作频次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105例青年HUA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高强度组53例和低强度组52例,低强度组予以低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组予以高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训...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使病人身心早日恢复健康,是药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也对医院门诊药房这一窗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酸(UA)、脂代谢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在痛风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4例男性痛风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UA、肾功能和脂代谢相关指标;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将研究对象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86)和肾功能损伤组(n=12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UA、脂代谢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肾功能损害组血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t_(UA)=-7.637、Z_(TG)=-6.778、Z_(TC)=-3.893、t_(LDL-C)=-2.49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肾功能正常组(t=2.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UA(OR=9.114,95%CI:3.003~27.678)、TG(OR=1.650,95%CI:1.112~2.448)、TC(OR=1.385,95%CI:1.180~1.627)、HDL-C(OR=0.440,95%CI:0.202~0.958)、LDL-C(OR=1.777,95%CI:1.107~2.852)水平增高,肾功能损害人数增加,以UA影响最显著。交互作用分析发现男性痛风患者中高UA合并高TG、高TC、低HDL-C和高LDL-C患者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分别为两者均正常时的5.147、1.001、3.144和2.127倍;且高UA合并高TG对痛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大于高UA合并高TC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痛风患者UA升高及血脂异常在其肾功能损害中存在协同作用,提示UA水平较高并存在血脂异常的痛风患者罹患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其特征是尿酸盐增高和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沉积在组织中,引起关节炎、软组织肿块(即痛风石)、肾结石和尿酸盐肾病,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于2020年6月发布了《痛风管理指南》.该指南提出了42条建议(包括16条强推荐建议),阐述了降尿酸治疗(ULT)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别嘌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尿酸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2/29),低于对照组的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在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中具有各显著应用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与肾脏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痛风患者(n=190)的肾脏超声检查结果及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部位双源CT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双源CT上显示的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尿酸盐结晶大小与肾脏结石形成的关系。结果:肾脏超声显示无肾脏结石患者139例(73.2%),肾脏结石患者51例(26.8%)。双源CT检查部位分为双足、踝关节152例,双膝关节24例,双手、腕关节14例。其中,155例双源CT发现有尿酸盐结晶沉积,35例双源CT未见尿酸盐晶体沉积。以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肾脏结石将患者分为肾脏结石组和无肾脏结石组。两组患者在尿酸盐沉积部位及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患者肾脏结石的形成与关节尿酸盐沉积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痛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异常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该院风湿免疫科进行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治疗的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来该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尿酸(UA)正常且无痛风病史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沉降率(ESR)、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724水平,并对观察组CA724与UA、hs-CRP、ES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入院次日、治疗15d以及出院后病情稳定后停药10d后CA724、ESR、UA、hs-CRP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ESR、UA、hs-CRP、CA72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FP、CEA、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A724与ESR、UA、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CA724与ESR、UA、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71、0.064、0.052;在治疗前,治疗后15d、停药后10d观察组患者ESR、UA、hs-CRP均呈下降趋势,但CA724治疗后15d与治疗前比明显上升(t=6.808,P=0.000)。停药后10d患者CA724明显降低,且低于治疗前(t=9.579,P=0.000)。结论CA724随着痛风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而发生改变,能够为痛风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常累及肾脏 ,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痛风发作期 ,特别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 ,病人常在夜间因为脚痛而惊醒 ,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 ,甚至不能忍受被褥覆盖。由于病人非常痛苦 ,有时医生给病人或病人自己同时服用丙磺舒和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制剂 ,以期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 ,但常常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是为什么呢 ?的确 ,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时期痛风患者的主要超声征象。结果 86例痛风患者共检查121个部位,经病理检查有72个部位检出尿酸钠晶体沉积阳性。经超声扫描有69个部位出现阳性,经CT扫描有70个部位出现阳性,超声与CT对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患者的超声征象多为阴性;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的超声征象多为阳性,以双轨征和痛风石为主。结论 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均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在首选诊断手段中超声更具优势;超声征象阳性多见于急性期及慢性期痛风患者,双轨征和痛风石是常见的超声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肾脏疾病的超声特点。方法在38例痛风患者中,采用超声检查患者双肾大小、实质厚度、回声、血流、结石等情况。结果在38例中,14例有慢性肾病的超声表现,2例双肾实质回声改变(与肝、脾回声相比),其中1例伴有肾结石表现,16例双肾伴有单发或多发肾结石表现,6例双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痛风患者双肾结石发生率增高,发生慢性肾病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几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一种与遗传、代谢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以壮年、老年男子居多,痛风的发病和人体中尿酸浓度密切相关。由于体内代谢酶的缺乏,合成和代谢发生紊乱,嘌呤合成过多,过量的嘌呤代谢产物一尿酸的合成增加及排泄减少,结果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尿酸在关节腔、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结晶、沉积,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痛、肾结石和血尿等等。常用的抗痛风药物品种较少,临床上一定要注意这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痛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痛风频繁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痛风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同时行发作关节的双能CT检查。临床随访患者1年,患者通过网络在线填写每次痛风发作的时间、部位及临床表现。依据患者痛风是否频发,将患者分为痛风非频发组(发作次数<2次)和痛风频发组(发作次数≥2次)。探讨关节内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体积与痛风再发的关系。结果 129例痛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18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11例患者失访。与痛风非频发组相比,痛风频发组患者的病程更长,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和血肌酐水平更高,发作关节内尿酸盐沉积体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内尿酸盐沉积体积大是痛风频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盐沉积体积每增加1 cm3,痛风频繁发作的风险增加2倍(OR=2.0, 95%CI:1.00~3.9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基线期发作关节内尿酸盐沉积体积为0.21 cm3作为截断值,可以预测痛风频发情况,其敏感度为59%,特异度...  相似文献   

20.
痛风因其发病率高 ,痛程反复、痛苦而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痛风患者发病时的苦不堪言 ,使许多内分泌医生都把如何更好地解决患者痛楚作为治疗重点。本人对一些痛风患者的用药情况作过跟踪了解 ,其中 1名患者的用药情况尤为典型 ,现予介绍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6 8岁。 10年前因两脚膝关节红肿 ,不能行走入院治疗 ,伴有 38~ 39℃发热数天 ,医生疑为类风湿引起 ,给予青霉素钠盐 80 0万U/d点滴 ,几天后症状有所缓解 ,但仍行走困难。为明确病因 ,做抗O、尿酸等检查 ,抗O正常 ,排除了类风湿因素 ,而尿酸明显偏高 ,经专家会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