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治疗难治性胃轻瘫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G-POEM治疗的6例难治性胃轻瘫患者资料,其中3例糖尿病胃轻瘫,1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轻瘫,2例特发性胃轻瘫。评估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和胃排空显像(GES)变化。结果 6例患者G-POEM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39.5 min,平均环形肌切开长度2.3 cm。平均GCSI评分由术前的3.50分降至术后3 d的0.73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1,P=0.000)。术中均未出现穿孔、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少量出血,予电凝钳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术后出现发热,加强抗生素应用后体温恢复正常,未再反复。随访3个月,5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胃镜示创面愈合可,幽门阻力较前明显降低,GCSI评分均<2分,GES 4 h均<10%;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复查胃镜显示胃内大量潴留物,幽门阻力较大,GCSI评分3.25,GES 4 h为55%。结论 G-POEM治疗不同类型的难治性胃轻瘫短期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及胃排空功能,尤其针对外科术后及特发性胃轻瘫患者疗效更佳,可作为治疗胃轻瘫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摘要】胃轻瘫,也称胃无力、胃麻痹,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的临床症候群,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2013年第一例经口内镜幽门肌切开术(G-POEM)的报道,为治疗顽固性胃轻瘫带来了新的思路。其安全性和有效也在随后的病例系列报道中得到证实。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自然孔道腔内内镜手术(NOTES)方法,G-POEM越来越多地被研究与关注。现谨对G-POEM方法及在治疗胃轻瘫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重度胃轻瘫是对常规治疗胃轻瘫药物无效、需进行营养支持以及频繁需要急诊住院治疗的难治性胃轻瘫.对于重度胃轻瘫治疗方式选择一直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难题,国内外也少见对重度胃轻瘫治疗的文献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有限的相关重度胃轻瘫治疗文献,系统阐述了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方式治疗重度胃轻瘫的研究进展,并对重度胃轻瘫治疗方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接受G-POEM治疗的4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胃瘫症状改善情况、胃排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G-POEM,无一例出现与G-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9.8±5.8)个月(3~18个月),患者术后第1、3、6、12、18个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评分分别为1.6±0.5、1.2±0.4、1.1±0.6、1.4±0.3、1.7±0.3,均低于术前的3.8±1.1(P均<0.01),胃瘫症状显著改善。胃排空造影显示,术后第1、6、12、18个月造影剂半排空时间分别为(23.8±8.8)min、(21.2±9.5)min、(20.9±8.3)min、(26.4±7.8)min,较术前的(67.8±12.5)min均明显缩短(P均<0.01)。三维超声胃窦容积测定提示,术后第1、6、12、18个月胃窦半排空时间分别为26.4(21.8,40.3)min、22.6(13.9,32.7)min、24.3(18.2,36.5)min、26.8(16.4,38.5)min,较术前的72.5(48.3,108.6)min均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 G-POEM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远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震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胃电图检查有胃蠕动功能减弱。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称为消渴病胃痞,我院自2011~2013年对糖尿病性胃轻瘫采用中药《和胃散痞剂》治疗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轻瘫症状一般包括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早饱、上腹痛等,但这些症状并非胃轻瘫独有的,临床上其他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都可能出现上述症状。与上腹痛相比,早饱、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更能代表胃轻瘫。胃轻瘫有特发性胃轻瘫和继发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胃轻瘫。我们所特指的糖尿病胃轻瘫又该如何诊断呢?  相似文献   

7.
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18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接受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接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铋剂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低于观察组94.44%;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77.78%,治疗后为35.56%;转阴率为52.78%;观察组患者81.11%;治疗后转阴率为100.00%;P<0.05。结论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难治性恶心、呕吐、早饱、中上腹饱胀等,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NO)作为新型神经递质,是否介导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轻瘫即运动障碍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可分为特发性胃轻瘫以及糖尿病、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所致继发性胃轻瘫。部分患者对促动力药、止吐剂、以及止痛和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效。为此,此研究观察胃电刺激(GES)对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胃轻瘫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难治性恶心、呕吐、早饱、中上腹饱胀等,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NO)作为新型神经递质,是否介导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霉素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张传继,丛培喜,毛学忠,曹洪贤,刘学兰糖尿病患者常伴胃轻瘫[1],其关键病理生理机制是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异常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近年研究发现红霉素能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产生促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所致胃排空显著减慢,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潴留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但迄今为止,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变化、微血管及胃肠平滑肌变化、Cajal间质细胞病变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此文就上述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电刺激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轻瘫属胃动力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非机械性的胃固体排空延迟,如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和长期的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体重减轻,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对胃轻瘫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用促胃动力药如红霉素、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等治疗。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胃平滑肌运动,增加胃蠕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轻瘫的症状。然而这些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已导致约40%的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用。这些对促动力药不耐受的顽固性胃轻瘫病人往往需要通过腹部外  相似文献   

14.
术后胃轻瘫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早期胃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保留幽门中段胃切除术,半年后因胃排空障碍再次入院,经多种保守治疗手段治疗无效,行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胃轻瘫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消渴病胃痞,中医认为病在脾胃,需要用健脾和胃、化湿消食的方法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胃瘫(gastroparesis)是一类在排除胃器质性梗阻性疾病后,由于胃动力不足、胃底调节受损、运动节律异常导致胃排空延迟的疾病,又称胃无力症、胃麻痹。主要症状为餐后饱腹感、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远期症状主要是营养不良。胃瘫的人群发病率不详,小样本量的研究得出男性和女性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4/10万和9.8/10万[1]。难治性胃瘫(refractory gastroparesis,RGP)通常指伴有严重、反复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经促动力药、止吐药常规治疗无效,过去1年中因胃瘫症状住院2次以上且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s index,GCSI)>2.3分的一类胃瘫,需长时间肠外营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临床上,胃瘫常见病因有特发性胃瘫(36%)、糖尿病性胃瘫(29%)、术后胃瘫(13%,包括外科手术后、意外或人为的迷走神经损伤等导致的胃瘫)[2-3]。近年来,胃瘫所占的住院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报道2004年胃瘫住院率比1995年增加158%[4],然而胃瘫的治疗方法却很有限,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RGP仍是当前胃肠病学领域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新兴的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pyloromyotomy 或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P/G-POEM)治疗RGP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美国胃肠病杂志》刊发《胃轻瘫临床管理指南》,指南定义胃轻瘫必须符合:具有胃轻瘫症状、排除幽门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口梗阻、确诊胃排空延迟三个条件,推荐以营养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疗法为辅的治疗原则。回顾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研究始于1937年,Ferroir通过X线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减弱、胃排空延迟及胰岛素可以减轻胃动力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胃电起搏是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新方法,本实验拟研究胃电起搏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法对老年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胃轻瘫患者10例,观察腹部推拿治疗前后患者胃轻瘫基本症状指数(GCSI)和外周静脉血中血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0例老年胃轻瘫患者腹部推拿治疗后GCSI总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早饱评分、胃胀评分、食后饱胀评分、食欲不振评分等4各单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血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经腹部推拿后均显著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推拿对老年胃轻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轻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轻瘫综合征(简称胃轻瘫)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和呕吐等,而有关检查无胃输出道器质性梗阻病变的证据.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血糖浓度、胃肠道神经损害、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肠运动不协调等有关.1 血糖作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在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大约50%存在胃液体或/和固体食物排空延迟.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