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总结5例高龄小肠梗阻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加强肠梗阻症状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做好舒适护理。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疗效及置入体会.方法 回顾该院60例急性小肠梗阻,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疗效.结果 内镜下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的发生.内镜下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为8 min(3~20 min).日引流液体量约为400~3 000 mL,平均为1 700 mL.梗阻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5.8 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复发4例(6.6%),再次置管后治愈.10例(17%)未愈,中转外科手术,2例为腹腔嵌顿疝,1例因膀胱癌腹腔多发转移,2例粪石堵塞,5例粘连位置低,位于回肠末端或结肠.1例手术后因多系统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肠梗阻导管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小肠梗阻症状,降低外科手术率.内镜引导下置管术成功率高,操作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SA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对2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经导管选择性造影情况及随访情况.选择同期进行传统保守治疗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20例作对照,比较治愈率、有效率、中转手术率、24 h引流量、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前气囊充盈后,18例导管前进良好,2例无明显前进.经导管造影显示16例肠管通畅,2例见肠管狭窄,1例肠管增粗,1例肠管扭曲.导管组治愈16例,好转2例,未愈2例;保守组治愈9例,好转5例,未愈6例.导管组与保守组治愈率、中转手术率、24小时引流量分别为80.00%与45.00%、10.00%与40.00%、(960±247)ml与(410±210)ml(P均<0.05),有效率分别为90%与70%(P>0.05).治愈与好转的病例中,导管组与保守组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8天与10.3天(P<0.01)、10.5天与19.2天(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中转手术率,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与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安全可靠,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 占所有肠梗阻的40%~60%,大部分可以保守治疗缓解[1].胃肠减压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取得了较好的减压效果,提高了保守治疗成功率,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痛苦[2].本次研究回顾分析31 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泛影葡胺联合经鼻留置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蕾芳 《临床医学》2014,34(10):61-6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数据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时间、病症缓解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霞 《天津护理》2011,19(5):260-261
对35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护理,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做好心理护理,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充分肠道减压,详细记录出入量。  相似文献   

8.
经胃镜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6-05-2009-08 26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后(2.0±1.5)d,腹胀症状明显缓解(P〈0.05),无并发症发生,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进行全胃肠道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内镜引导下行支架置入与胃肠减压术对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肠梗阻解除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内镜引导下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和B组(胃肠减压术治疗),每组39例。记录患者肠梗阻治疗效果、肿瘤根治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并进行两组间统计比较。结果 A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管引流量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为(19.12±7.54) h、(138.50±37.26) mL、(6.84±2.03) d,均显著低于B组[(60.03±22.76) h、(457.71±98.35) mL、(12.40±3.51) d],而腹围缩小率、每日排便次数和肠道清洁程度评分(72.73±16.08)%、(2.39±1.64)次、(1.84±0.55)分,均显著高于B组[(58.84±19.02)%、(1.25±1.10)次、(1.17±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一期切除吻合率为92.31%,显著高于B组(71.79%),而...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7例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导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认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简单、有效、安全,配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3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一种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新型医疗用品,因此在使用初期应进行全员培训;导管置入后定时评估,建立导管巡视记录卡;掌握送管方法,送管过程中重点观察引流量,当导管送人困难、引流量少、冲洗阻力大时,应及时X线透视确定导管体内位置;导管引流采用持续或间歇低压吸引,避免将肠黏膜吸附到导管侧孔上;重视导管安全护理,加强患者导管安全防护知识宣教,以降低导管使用风险,减少或避免导管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插管介入)。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的时间(具体比较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穿孔、出血、狭窄、中转手术)。结果 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 vs 58.0%,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 vs 21.0%,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徐骐  徐方明  郗健伟  徐汤舟  邱冰峰 《新医学》2012,43(12):865-86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和对照组(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中转手术率、肠梗阻缓解时间及CRP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肠梗阻缓解率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P<0.01),中转手术率为30%,肠梗阻缓解时间为(3.78±2.46)d,CRP恢复时间为(5.12±3.7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有效解除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不同方法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胃肠减压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肠减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延长至55~ 65 cm,并将连接的负压吸引器安置在低于鼻孔平面30~40 cm,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留置胃管时间缩短.结论 实验组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诊治的中度SAP合并PI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改良胃肠减压(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经鼻胃管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减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胃肠减压可有效减轻中度SAP合并PI患者腹痛程度,促进肠梗阻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且未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4例低位急性肠梗阻病人应用肠梗阻导管结肠冲洗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梗阻导管是一种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型医疗用品,可解除梗阻症状,为改善病人全身状况赢得时间,进而达到实施一次根治性手术的目的。报告了4例肠癌所致低位急性肠梗阻病人应用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行结肠冲洗的护理。置管后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或深入、导管破损、导管阻塞、气囊破裂等意外。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排除管道杜塞。严格掌握冲洗的量、次数和温度,严密观察有无出血、肠穿孔、穿孔所致腹腔感染、导管减压时的肠管坏死等并发症。本组冲洗6~8d后均接受了肿瘤根治手术,术后恢复满意,经第2阶段的化疗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恶性肠梗阻中并发症的护理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治疗81例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对置管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应用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成功率100%,置管后观察4-30天,导管阻塞4.5%(18/81);鼻咽部疼痛98.7%(80/81)经导管冲洗予鼻咽部护理均缓解;导管脱出1.2%(1/81);无出血、穿孔及死亡相关并发症 。结论 肠梗阻导管减压术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引流减压技术。它能使肠功能恢复更快,规范的导管冲洗、鼻咽部护理、术后患者卧位指导、置管后的心理护理等,有效缓解置管后导管阻塞、鼻咽部疼痛不适、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