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评估基础上予以院前吸氧、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路、院前溶栓、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观察院前急救患者(观察组)与入院急救患者对照组的治疗转归效果与溶栓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8.9%);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38.4±6.8)h]短于对照组[(67.1±13.3)h]。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救护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64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将2017年1~12月64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应一体化救护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至送院时间、送院后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至送院时间、送院后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救护路径模式能有效缩短AMI患者抢救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之后进行常规救治,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比较两组的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接诊3周后随访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93.8±31.2)s,急救时间(39.7±7.1)min,入院时间(2.95±0.38)h,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8.81%,急救诊断率97.62%,转运成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周后的复发率4.76%和并发症发生率10.7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站院前急救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救护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和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取新型急救路径。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诊护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能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提高转运、急救成功率及血管在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病人100例。其中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PCI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人住院时间、入导管室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入导管室时间为26.53 min±3.94 min,对照组为41.25 min±12.37 min,两组入导管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均较对照组降低与缩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人从就诊到急诊PCI手术的时间,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需要进行急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比较两组院前抢救指标、住院时间、院前抢救、转运及再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P 0. 05);观察组院前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再住院率、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可规范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0.2)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1±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0.5)min和(25.3±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8.0%(2/25),低于对照组32.0%(8/2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分诊评估和急诊停留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病例研究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院前急救时间、病死率、再住院率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急速左心力衰竭、死亡、院内疾病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秦振梅 《全科护理》2016,(29):3066-3067
[目的]探讨运用优化的急救护理路径对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的效果。[方法]将118例救护车接诊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急救干预时间、溶栓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诊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时运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和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将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观察2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疾病知识、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测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AMI患者能够明显缩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17-2118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急救中心收治的32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自行就诊的40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为12~48(26.41±4.96)min。经过救治,观察组中有30例安全送回医院,2例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中入院后抢救成功31例,9例抢救无效临床死亡,抢救成功率77.5%,观察组明显较好(P<0.05)。且抢救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0%(P<0.05)。院前急救组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注重院前急救,在入院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有效救治,指导其自救,并在到达现场后实施专业的院前急救,可有效防止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猝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按照入院年份分别抽取3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院前急救时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开始洗胃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开始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并确诊AMI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及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院前急救的效果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不稳定比例、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院前急救的满意率为95.0%,对照组为75.8% (P <0.01).结论 在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大幅度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部就诊的12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础护理。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抢救成功率的85.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4%(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03±3.77)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47±4.08)d(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3%(P<0.05)。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能有效提高抢救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