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管壁特点及动脉硬化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起病72 h确诊为MCA供血区梗死患者,行头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分别测量及计算入组患者双侧MCA的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A)、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狭窄率、重塑指数等参数及评估斑块分布、斑块内出血等特征。结果比较入组患者卒中侧及卒中对侧MCA,最窄层面V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窄层面LA卒中侧小于卒中对侧(P<0.05);而最窄层面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及狭窄率卒中侧大于卒中对侧(P<0.05)。两侧MAC重塑方式比例不同(χ~2=14.166,P<0.05),且卒中正性重塑比例大于卒中对侧。MCA分布于下壁和腹侧壁斑块明显多于上壁或背侧壁;卒中侧分布于上壁和背侧壁斑块多于卒中对侧(χ~2=8.929,P<0.05)。两侧MCA发生斑块内出血的比例不同(χ~2=10.637,P<0.05),卒中侧要高于卒中对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负荷、血管正性重塑、斑块分布及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脑卒密切相关。HRMRI能够更加准确评估动脉硬化血管状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早期诊断和早期溶栓治疗能使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在该领域中,现代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备受关注,且直接指导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文章对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新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含3D T1-VISTA)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初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5例患者的高清磁共振影像资料,排除图像质量不佳以及扫描层面倾斜无法进行数据测量的病例,共计46例患者的图像纳入最终分析。将病人分为T2DM组(17例)、非T2DM组(29例),分别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左侧MCA、基底动脉(BA)的管壁情况。结果 HR-MRI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管壁情况。MCA斑块以下壁居多;BA斑块以左侧壁最多见,其次为腹侧壁。3D T1-VISTA可明确显示小斑块存在。T2DM组和非T2DM组比较,右侧MCA的管腔面积(LA)(P=0.003)、管壁面积/管腔面积(WA/LA)比值(P=0.018)及左侧MCA的WA/LA比值(P=0.015)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技术可以清楚显示T2DM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细节,能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壁增厚,鉴别脑梗死责任血管的斑块或血栓,可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正>缺血性脑卒中准确的病因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公布的病因分型方法已有十余种,主要包括:哈佛脑卒中登记〔1〕、洛桑脑卒中登记(LSR)〔2〕、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脑卒中研究院(NINCDS)脑卒中数据库〔3〕、急性脑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4〕、英国南伦敦改良TOAST分型〔5〕、美国SSS-TOAST分型〔6〕、韩国改良TOAST分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亚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依据TOAST方法对缺血性卒中人群进行亚型分析,总结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病因学特征。方法 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因首发缺血性卒中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300例,经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依据TOAST分型标准确定每个患者所属亚型。结果 本组患者TOAST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心源性脑栓塞12.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0.0%,小动脉卒中31.3%,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5.0%,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11.4%。结论本组患者在不同性别之间,TOAST亚型构成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4个亚型。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6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北京市五家医院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为:腔隙性脑梗死46.5%,小梗死38.1%,中梗死9.4%,大梗死6.0%。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脑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根据影像学的分型法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隐匿突发,如何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准确的识别出易损斑块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种血管成像技术为实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疗带来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将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研究应用方面做一综述,以便更好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进展的发生情况及不同TOAST分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全面登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各种化验检查和影像检查结果。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判定是否进展,依据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结果连续登记6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有569例(90.7%),127例为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22.3%(127/569),其中大动脉型发生率35.6%(21/59)最高,小动脉型9.5%(21/222)最低,各型发生率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8.00,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2.3%,其中大动脉型发生率最高,各型发生率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重视对进展性脑卒中的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例1,男,70岁。因左侧肢体麻木1天于2006年3月12日就诊,体检: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留观察室输液过程中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并进行性加重,最重时左侧肢体肌力Ⅰ级。肢体无力后3h常规MRI及功能MRI(f-MRI)未见异常。症状发生后6h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相似文献   

10.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能超早期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大小及动态观察病情进展,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8例.在基线时完善血化验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胆红素为变量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CISS病因学分型构成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院近两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资料,进行CISS分型构成统计,并对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年龄、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进行统计,对不同病因分型及不同危险因素进行END发生率比较分析。结果 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62例(49.21%)、心源性脑卒中(CS)19例(15.08%)、穿支动脉疾病(PAD)31例(24.60%)、其他病因(OE)3例(2.38%)和病因不明(UE)11例(8.73%),其中END31例,发生率为24.60%。LAA组END21例,发生率为33.87%,非LAA组END10例,发生率为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酗酒、糖尿病组间EN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虽然暴露率较高,分别是77.78%、61.90%、54.76%,提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但组间EN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的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END的发生率不同,因此早期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及病因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治疗,对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和脑卒中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ABIS)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40例AB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头颅MRI检查未见器质异常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AVANTO 1.5T超导MRI诊断仪为两组受试者实施MRI脑部平扫。对比两组不同部位的DTI和扩散张量的纤维束成像(DTT)参数,观察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期(发病后7 d、1、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分析观察组患者患侧/健侧相对值与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侧梗死灶和大脑脚及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观察组发病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与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发病后7 d(P0.05)。观察组大脑脚偏侧性值(r FA)与发病后7 d、1、6个月的NIHSS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大脑脚r FA与NIHSS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对ABIS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反馈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医院脑血管科,温州325000目的:评价Adams等的TOAST分型法和SangWonHan等的新分型法的一致性,并研究用这两种分型法在中国卒中人群中诊断的各亚型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3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一名神经科医生分别采用两种分型法在出院时进行病因分型,用χ2检验比较两种分型的各亚型比例的差异;同时,随机选取20例患者由两位神经科医生独立进行两种方法分型,采用Kappa分析评价研究者间的一致性。结果:(1)用TOAST分型法,两名医生对20例患者的病因分型有17例一致,K=0.78;采用SangWonHan新分型有18例一致,K=0.93。(2)TOAST分型的构成比:不明原因39.0%、小动脉闭塞29.6%、大动脉粥样硬化21.3%、心源性栓塞8.9%、其他明确病因1.3%;SangWonHan新分型的构成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44.6%、不明原因25.1%、小动脉闭塞23.3%、心源性栓塞5.8%、其他明确病因型1.3%。结论:这两种分型法的研究者间的一致性都较高;与TOAST分型相比,SangWonHan新分型法,一致性更高,不明原因型的比例更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磁共振扫描的综合表现弥散常数(ADC)可早期、数字化地研究脑卒中血后的脑组织变化。文章讨论弥散常数(D)值在动物实验及脑座中临床运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将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转化(HT)组和非出血转化(non-HT)组,分析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表面通透性PS、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与健侧对称部位的比值得出相对参数值(rPS、rCBF、rCBV和rMTT)及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采用ROC曲线确定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的rPS值,并随访HT组rPS不同水平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 HT组的PS和rPS均高于non-HT组(P<0.05),CBF、rCBF、CBV和rCBV均低于non-HT组,除rCBF(P< 0.05),其余均为P<0.01,但两组的MTT和r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HT组“rPS≥1.72”亚组的CBF、rCBF、CBV及rCBV水平均低于“<1.72”亚组(P<0.05),但两水平的MTT和r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提示rPS值取2.25作为截断点对于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和84.3%,曲线下面积是0.849(95% CI=0.738~0.951);HT组“rPS <1.72”亚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1.72”亚组,且变化值大于“≥1.72”亚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rPS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治疗效果有关,提示可用于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占全部急性脑卒中的85%以上,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高发生、高复发、高死亡和高致残率的控制仍然是困扰我们的难题[1-2]。超早期预警和及时正确防治是降低其致残、致死的关键。研究表明,我国颅内动脉狭窄较欧美比例高,55%AIS是基于慢性脑缺血导致的严重区域性低灌注,颅内动脉狭窄慢性脑缺血基础上,急慢性脑缺血相互转换,互为基础[3-6]。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登记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TOAST标准进行分型,分为5组(亚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VA组)、其他原因卒中组(SOE组)和不明原因卒中组(SUE组).检测各亚型的Fib水平,并分析LAA组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构成中,最多为LAA组(42.2%),其次分别为SVA组(23.3%),CE组(18.8%)和SUE组(14.3%).与对照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i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中,LAA组的Fib水平最高,与其他亚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LAA组为研究对象,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 血浆Fib的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血浆Fib的水平,可以为急性脑卒中各亚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病因的确定不仅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关,同时也为相应的二级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行病因学分型非常重要。早先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主要有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机能障碍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卒中分型、瑞士洛桑卒中登记(Lausanne Stroke Registry)分型、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in Acute Strok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病因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6例,分为单发梗死组130例和多发梗死组76例。行头颅DWI检查后,根据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行TOAST分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表现与TOAST分型存在相关性(P=0.000),其中皮质-皮质下梗死(60.9%)、前循环单侧多发梗死(54.3%)和后循环多发梗死(75.0%)主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有关(P=0.021,P=0.034,P=0.011);小的穿通支梗死(94.0%)主要与小动脉闭塞型有关(P=0.000)。此外,还有部分皮质-皮质下梗死(26.1%)、前循环双侧多发梗死(26.7%)和前后循环多发梗死(28.6%)与心源性栓塞型有关(P=0.008,P=0.030,P=0.024),部分小的穿通支梗死(6.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有关(P=0.000),部分前循环单侧多发梗死(17.1%)与小动脉闭塞型有关(P=0.007)。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行DWI检查可以预测病因,为制订相关的诊治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