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 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老年冠心病组,入组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95%以上,根据Rentrop分级将其分为侧支良好亚组(Rentrop分级≥2)32例和侧支不良亚组(Rentrop分级≤1)36例;另选取同期7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的血浆miR-195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95水平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辨别能力。结果老年冠心病组血浆中miRNA-195及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侧支不良亚组明显低于侧支良好亚组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浆miRNA-195表达水平与老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呈正相关(r=0.615,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miRNA-195水平和Gensini积分是影响老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危险因素。血浆miRNA-195判断老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灵敏度为83.29%,特异度为94.76%。结论 miRNA-195在老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且侧支不良亚组明显低于侧支良好亚组,其可能成为辨别老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OX40配体蛋白(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OX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冠状动脉病变各组OX40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清OX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0.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清OX40L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OX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冠心病有预测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0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病人13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61例(稳定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73例(不稳定组);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5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79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尿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探讨病例组血清尿素与ET-1、NO、TM及Rentrop分级关系,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尿酸、ET-1和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稳定组(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与ET-1、TM呈正相关(r=0.569,P=0.008;r=0.514,P=0.012),与血清NO、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r=-0.601,P=0.000;r=-0.647,P=0.000)。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YKL-40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根据造影结果,冠状动脉正常为对照组(n=89),冠状动脉病变为冠心病组(n=108)。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ELISA测定血清YKL-40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血清YKL-40、hs-CRP、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吸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血清YKL-40水平和Gensini积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血清YKL-40与Gensini积分存在明显相关性(r=0.61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YKL-40是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229,95%CI为1.086~1.427,P=0.003)。结论 YKL-40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YKL-40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50例对照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根据病变程度分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的分离培养;7~10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评估循环EPC数量。结果 冠心病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AD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且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ADMA水平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60分组、31~59分组和≤30分组血浆AD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ADMA水平明显上升(P<0.05和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循环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三个分组中循环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增加,EPC数量明显下降(P<0.05和P<0.01)。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血浆ADMA水平呈正相关(r0.365,P0.027),与循环EPC数量呈负相关(r-0.16,P0.015);血浆ADMA水平与循环EPC数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体内ADMA水平逐渐增加,而EPC数量逐渐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ADMA的蓄积及EPC的减少相关。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ADMA可能通过抑制EPC的功能影响内皮再生化。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检测及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14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82,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血清尿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减弱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119例,非冠心病患者47例。纳入患者均行生化检测,同时彩超评价患者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UA正常组相比,UA升高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P<0.01),冠脉狭窄计分CASS升高(P<0.01),而心功能明显减低(P<0.01)。血清UA水平与冠脉狭窄计分CASS呈正相关(r=0.334, p<0.01),而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252, p< 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R-210、miR-214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α变化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2月到2018年5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中miR-210、miR-214、SDF-1α含量,检测患者心功能,判定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4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80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未形成60例,观察组中Ⅰ级45例,Ⅱ级25例,Ⅲ级10例。不同组别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iR-210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214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SD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Gensini积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浆miR-210、miR-214、SDF-1α表达到有显著相关性(r=0.544,-0.345,0.416,P<0.05)。血浆miR-210、miR-214、SDF-1α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31、0.802和0.765,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81%和61%,特异度分别为64%、66%和7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比较常见,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伴随有血浆miR-210、SDF-1α的高表达与miR-214的低表达,血浆中miR-210、miR-214及SDF-1α变化可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197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非冠心病(NCHD)5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NCHD组(P<0.0 1);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1);hs-CRP水平AMI组>UA组>SA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分别为0.498、0.679,P<0.01);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因胸口疼痛或胸闷等症状在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9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7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30例、冠心病组93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9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30例和三支病变组29例。比较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患者血生化检查指标,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血生化检查指标及Gensini积分,并分析血清LDL-C、non-HDL-C水平及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受试者血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DL-C、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血糖及血清TC、LDL-C、BUN、Cr、UA、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TG、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单支病变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57,P=0.031),血清non-H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01,P=0.010),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1,P=0.020)。结论血清LDL-C和non-HDL-C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且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优于血清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冠心病组再根据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若干个亚组。所有患者造影前均测定血清HMGB1、hs-CRP、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心肌标志物等相关指标,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以明确冠心病患者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结果 1冠心病患者血清HMGB1及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高于UAP组(P0.05),UAP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Gensini积分与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760,P0.01),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1)。3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HMGB1、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4冠心病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91,P0.01)。结论血清HMGB1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在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方面,血清HMGB1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特点,影响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因素。方法:连续收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择期行冠脉造影术,任一支冠脉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的患者26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CC组(70例)和无CCC组(198例)。对冠脉病变特点、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无CCC组比较,CCC组的吸烟率明显降低(54.5%比35.7%),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23.7%比52.9%)及重度(≥95%)狭窄率(32.3%比100%)明显升高(P0.05或0.01);(2)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作为供血支的比例基本相等,作为受血支RC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LAD和LCX(48.7%比32.1%比23.1%,P=0.004)。结论:1吸烟抑制侧支循环的形成;2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密切关系,冠脉重度狭窄,病变支数多易形成侧支循环;3右冠闭塞几率较高也易形成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NO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入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将其分为冠心病组42例,对照组36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测定NO浓度,同时进行循环EPCs分离培养,14天后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冠心病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双支、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NO水平明显降低(P<0.001)。冠心病组循环EPC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O浓度与循环EPC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7,P<0.0001)。结论NO可能在EPCs动员、归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量研究显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是内皮功能不全的标志因子,而内皮损害程度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检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三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在95%以上的85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1级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n=50),2~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n=35).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2.23±0.59 μmol/L)明显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1.79±0.57 μmol/L)(P=0.001);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272.4±68.3 μg/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225.0±61.9 μg/L)(P=0.002).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与高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微小RNA(miR)-19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因行PCI术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5例,根据PCI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预后良好组91例。收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史、吸烟史、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多支病变、病程、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病变部位(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 d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检测血清ICAM-1、RBP4水平及miR-196表达。PCI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多支病变比例、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 d血清ICAM-1、RBP4浓度明显低于术前,血清miR-19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预后不良组血清ICAM-1、RBP4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19b表达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方法对1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组(DM)和无糖尿病组(NDM),分析比较了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结果(1)两组间年龄、吸烟、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甘油三酯(TG)水平DM组较NDM组高(P<0.05)。(2)两组病变血管数量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状况相似。(3)两组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DM组的冠脉狭窄范围较NDM组广泛(3.17vs2.44,P<0.05),DM组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片段数高于NDM组。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更倾向于弥漫性病变,高TG可加重DM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冠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否与血清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主要冠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23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ADMA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63),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0).结果 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ADMA浓度(2.43±0.78)μmol/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组(1.95±0.72)μmol/L(P<0.01).结论 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ADMA浓度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膜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2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5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1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较UPA组更高(P<0.05)。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为老年AC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21,r=0.592,r=0.596,P<0.01)、Gensini评分(r=0.589,r=0.594,r=0.601,P<0.01)、病情程度(r=0.621,r=0.614,r=0.629,P<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略高于血清MMP-9和骨膜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是老年AC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动态检测其水平,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青年冠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点。方法 对56例青年(≤45岁)冠心病患者和66例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青年冠心病组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多于老年组(P<0.001或P<0.01),男性患者多(P=0.008),甘油三酯高(P=0.001)。老年冠心病组糖尿病多(P=0.034),心血管并发症多。青年组多冠状动脉单支病变(P<0.001),老年组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0]),侧支循环多见于老年组。结论 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寻求新的无创检查方法筛选青年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工作,有利于避免或延迟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0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为20.75±6.89 ng/L,1级组为22.04±5.18 ng/L,2级组为27.32±6.14ng/L,3级组为32.27±12.04 ng/L,随着侧支循环分级的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也相应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高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