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现有CVD患者约3.3亿,CVD仍为城乡居民首位死因,其疾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1]。因此,CVD的临床防治迫切需要新的干预手段或治疗药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CV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调控炎性反应、纠正免疫微环境紊乱可能成为临床中治疗CVD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CVD)为全球首位致死病因,而有效降低CVD发生发展的非心血管药物少见。既往发现,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可有效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尚兼有一些抗炎作用。然而既往关于ChEIs用药与CVD风险,尤其是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间关系远不清楚,现就其进行大样本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CVD)在中国发病率居高不下,动脉粥样硬化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步意识到肠道菌群在CVD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肠道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与自体细胞来源的EVs类似,在细胞间通信、增殖、分化和炎症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EVs在CVD的研究集中于宿主细胞来源的EVs,然而肠道细菌来源的EVs在炎症反应、脂质摄取和血管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同时肠道来源的EVs因其特性或能成为药物载体和治疗靶点,有望通过疫苗接种实现对CVD的防治。现就肠道菌群的EVs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CV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情绪应激可以恶化CVD的病理过程[2]。愤怒作为一种重要的情绪应激,在过去的30年里已被证明会引起急性生理反应,并显著增加多种CVD发生的风险[3]。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目前对CVD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新发现的细胞焦亡是一种伴随着炎症反应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显示其在CV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炎等CVD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压的升高已经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作用因素。在未来,全球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近几年,高血压的治疗领域不断有新的发现。现从全球和中国高血压流行趋势、药物及非药物降压治疗的进展和新版指南更新的探讨四个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刘崇霞  陈曹君  高群  范敏 《心脏杂志》2014,26(2):225-228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元凶。长期以来,CVD防治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医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CVD防治药物的研究。本文将简要介绍MicroRNA治疗方法在CVD治疗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心血管疾病(CVD)已经成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HIV感染人群的CVD发病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因此,HIV感染并发CVD的发病机制成为艾滋病(AIDS)研究最关注的领域之一。现对HIV感染者独特的CVD危险因素及宿主、HIV和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等三个方面致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CVD的流行与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调整膳食结构、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是CVD预防中最为简便、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已成为很多国家制定卫生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在近年国内外几项重要的指南中,均强调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在预防和治疗CVD中的重要性[1-3]。而广泛分  相似文献   

10.
据估计,1998年多于30%的全部死亡人数和大于10%的总疾病负担(以损失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计算)要归因于心血管病.因而心血管病(CVD)造成的高全球负担成为1999年世界卫生报告的重要内容.到1990年为止,包括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地区在内的亚洲国家因CVD死亡的人数已占到全球因CVD死亡人数的44%,这些国家的CVD负担已超过全球CVD负担的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COPD患者7 705例,每个病人有1年的回顾周期来确定开始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或者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治疗是否发生CVD。随访观察90 d内急性CVD。基于存在的CVD病人被分为四组。结果 CVD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组1,4 594例),CVD患者没有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组2,906例),没有CVD,但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组3,589例);没有CVD也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组4,1 616例)。4组90 d内住院治疗CVD或者在急诊科接受治疗发生率分别为5. 44%、2. 98%、1. 52%和0. 99%,组1、2、3接受CVD治疗概率分别为3. 50(95%CI,2. 89~4. 24),2. 15(95%CI,1. 71~2. 70)和1. 36(95%CI,1. 01~1. 82)。结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开始后,心血管事件危险程度最高存在于先前已存在CVD的COPD患者,并且不能通过CVD药物得到改善。患者已存在CVD或者已经使用心血管药物,临床医生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CKD)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除高血压、糖尿病、白蛋白尿外,导致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即使无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其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随着肾脏疾病治疗及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普及,尿毒症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心血管并发症仍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作为NAFL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NAFLD患者CVD发生发展的风险更大,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胆汁酸代谢、氧化应激、全身炎症反应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等相关.其中,代谢综合征在两者联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识别N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低氧诱导因子(HIF)为缺氧敏感性转录因子,是细胞对缺氧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可诱导炎症、脂质代谢、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调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IF在CVD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HIF对血管构成细胞类型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CVD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为解析CVD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旨在为进一步了解HIF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设计靶向HIF的新型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率的性别差异和在绝经女性中发病率的增加均提示性激素在CVD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性激素与CVD的发生、发展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备受关注,已成为心血管内分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性激素与CVD的关系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1性激素与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已无异议,24h血压监测证实,  相似文献   

16.
对于治疗或缓解疾病的有效药物来说 ,药价不应成为获得药物的障碍。虽有药品公司进行药品捐赠 ,但经常在时间、地点及使用上受限。因此 ,使人更能承受的价格措施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作用。这些措施主要有 :鼓励非注册药物竞争 ,纳入国家法规以及贯彻 TRIPS安全措施以获得较低廉的药物来源 ;通过全球和地区渠道生产高需求药物以及通过自主许可和促进技术转让 ,支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同质的非注册药物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硬化、肝癌和肝移植的重要原因。全球成年人患病率约为25%,且呈现上升趋势。大量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TH)在肝脏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受体激动剂有望成为治疗NAFLD的新型药物。本文就甲状腺激素与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与糖尿病持续存在相关的严重性继发性病理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心血管疾病(CVD),这些疾病是由于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引起的血管损伤而导致的。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试剂已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DR、DME及其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与发生CVD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事实上是一个肝脏脂肪性病变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衰竭,甚至部分患者发生肝细胞性肝癌。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密切伴随,并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二者共同的发病基础。NAFLD已经成为MS、2型糖尿病(T2DM)和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NAFLD成为T2DM和CVD高危人群,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NAFLD对预防T2DM和CV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017年全球CVD总死亡人数已达1779万,居非传染性疾病首位[1]。近年来,我国CVD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6年CVD死亡率仍居首位,农村和城市CVD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0%和43.16%[2]。虽然CVD的形势严峻,但可以预防,尤其是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等的危症人群中,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与死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