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h9、Thl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CLL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9、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9、IL-17、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CLL组患者外周血Th9、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IL-9、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9±0.35)%vs(0.74±0.23)%,P0.05;(2.15±0.46)%vs(1.08±0.37)%,P0.05;(24.25±7.05)%vs(16.35±5.42)%,P0.05;(11.47±3.99)%vs(7.36±2.85%),P0.05]。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TGF-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76±0.89)%vs(7.26±1.95)%,P0.05;(3.82±1.39)%vs(6.82±2.01)%,P0.05]。2)相关性分析:患者Th9、Th17细胞比例及IL-9、IL-17浓度与淋巴细胞计数负相关(γ_s=-0.374,P=0.034;γ_s=-0.382,P=0.032;γ_s=-0.445,P=0.011;γ_s=-0.413,P=0.024);患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浓度与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γ_s=0.416,P=0.023;γ_s=0.403,P=0.028)。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h9、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失衡,血清IL-9、IL-17和TGF-β水平变化,这些原因可能参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Treg、Th17、Th9细胞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白介素-9(IL-9)表达水平并探讨他们在I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54例ITP患者(病例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reg、Th17、Th9细胞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血中TGF-β、IL-17、IL-9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Th17、Th9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1)。病例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L-17、IL-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Plt)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P 0.05),而Th17、Th9细胞比例与Plt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0.43,均P 0.05);病例组细胞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与Plt存在正相关关系(r=0.46,P 0.05),而IL-17、IL-9的表达水平与PLT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48、-0.54,均P 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reg、Th17、Th9细胞比例异常,伴有细胞因子TGF-β、IL-17、IL-9表达水平异常,提示可能在ITP的免疫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9、嘌呤盒1(PU.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和IL-4mR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h9细胞相关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已确诊为囊型包虫病未接受治疗的患者33例作为CE组、经过外科手术和阿苯达唑药物治疗成功的33例CE患者作为治疗后组(PCE组)、30例年龄和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对照组作为HC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9、PU.1、IRF-4和IL-4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组PU.1、IL-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U.1在CE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9在CE组的表达水平稍高于P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U.1、IL-9在PCE组和HC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F-4在CE组和PCE组的表达较HC组稍高,而且IRF-4在CE组、HC组、PCE组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CE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C组和P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9与PU.1、IL-4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与IRF-4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Th9细胞相关因子IL-9、PU.1、IL-4可能参与了细粒棘球蚴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55例MM患者分为未缓解组(A组,30例)和缓解组(B组,25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1和IL-6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A组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MM患者IL-17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IL-21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 =0.77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作为启动因素参与了MM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并促进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CHB)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9(Th9)、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外周血Th9细胞;血清中细胞因子IL-9的水平.比较两组数据并分析ALT与各指标关系. 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Th9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20.62)%、(0.330.10)%,P0.05],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6350.32)pg/ml、(82.7110.55)pg/ml,P0.05], ALT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Th9细胞比例分别为[(0.420.17)%,(1.140.33)%,(1.510.8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9水平分别为[(104.7612.42) pg/ml,(162.5147.79) pg/ml,(297.1481.56) 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B患者外周血Th9的表达与ALT (r=0.637,P0.05)和IL-9的水平(r=0.817,P0.01)均呈正相关.血清IL-9的水平与ALT也呈正相关(r=0.576,P0.01). 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l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炎症指标ALT明显相关,提示Th9及IL-9参与CHB的发病及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T细胞17(Th17)、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Th9)的比例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9(IL-9)和总IgE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哮喘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26例)、哮喘缓解组(2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儿童血清中IL-17和IL-9的水平;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3组儿童血清中总IgE的水平。结果与哮喘缓解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外周血Th17和Th9细胞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外周血Th17和Th9细胞比例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缓解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血清中IL-17、IL-9和总IgE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17、IL-9和总IgE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IL-9与总IgE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7、0.491、0.786,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和Th9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Th)17和Th9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9的水平,探讨两种细胞的表达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患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和Th9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和IL-9的的含量。测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h9细胞表达比例及IL-17和IL-9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Th17和Th9细胞的变化可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9和Th22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9、IL-22和总IgE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哮喘患儿,其中哮喘发作组32例,哮喘缓解组24例。另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9细胞和Th22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IL-9和IL-22的含量;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总IgE的水平。测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血清中IL-9、IL-22和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9、IL-22和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9、IL-22与总IgE水平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的水平及在C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诊CLL患者58例,其中Binet A期24例,Binet B期19例,Binet C期15例;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标志物CD68+(M1+M2型)、CD163(M2型)的表达变化,比较其在不同分期CLL患者骨髓组织中的水平差异。结果 CL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inet C期患者高于Binet B期(P0.05),Binet B期组高于Binet A期组(P0.05);CLL病情进展与CD163+细胞浸润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巨噬细胞在CLL患者骨髓中具有较高的浸润密度,且在CLL不同时期浸润密度不同,随着病情的进展浸润到骨髓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逐渐向M2型极化,与CLL的病程进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检测PB-MC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TGF-β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以3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做对照。分离AD患者PBMC体外培养,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观察其对Th17细胞数量及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的影响。结果 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CD4+IL17+T细胞/CD4+T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PBMC中IL-1β、IL-6、IL-17和IL-23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PBMC中TGF-βmRNA表达水平及其血清中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PBMC在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中培养,IL-1β+IL-23+IL-6处理组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mRNA表达最高,TGF-β处理组表达最低,与其余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IL-6、IL-1β+IL-23、IL-6+IL-23处理组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mRNA表达水平低于IL-1β+IL-23+IL-6处理组,高于TGF-β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IL-6、IL-1β+IL-23、IL-6+IL-23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相应促分化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IL-1β+IL-23+IL-6对Th17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分化作用,Th17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Tc9细胞比例,探讨其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4例反复喘息婴幼儿(喘息组)和34名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c9细胞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IL)-9 mRNA及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mRNA转录水平,LUMINEX 200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9、IL-4、IL-33、IL-17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2.01(0.67,4.52)%]较对照组[0.76(0.21,1.46)%]明显升高(P0.05),PBMC IL-9 mRNA和IRF4 mRNA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Tc9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1,P=0.002;r=0.504,P=0.002)。喘息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9、TGF-β1、IL-4和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外周血Tc9细胞比例与血清Ig E、IL-9呈正相关(r=0.354,P=0.039;r=0.459,P=0.006),与IL-33、IL-4和TGF-β1无相关性(r=0.241,P=0.169;r=0.252,P=0.153;r=0.236,P=0.178)。结论外周血Tc9细胞在反复喘息婴幼儿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雌性BALB/c小鼠,复制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提取小鼠肺组织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9、IL-9R和PU.1 mRNA表达水平;收集支气管灌洗液,ELISA法检测灌洗液上清中各细胞因子(IL-4、INF-γ、IL-9和OVA特异IgE)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分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小鼠的Penh%随Mch剂量的增加都有升高的趋势,但是模型组小鼠上升的更快;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上清液中IL-4、IL-9、OVA特异抗体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INF-γ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9、IL-9R及PU.1 m RNA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除INF-γ与IL-9呈负相关关系,其他因子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系。结论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Th9细胞相关因子(IL-9、IL-9R和PU.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进程中起到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是过敏性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reg亚群与CD4+ T细胞数量、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择35例CITP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17、Th22以及Breg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PBMNc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17、IL-22以及IL-10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C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P〈0.05),调节性B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ITP患者治疗前PBMNC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IL-22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reg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9,P〈0.05),Breg细胞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性,IL-10水平与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性。结论:调节性B细胞比例及IL-10的水平下调可能参与CITP患者的CD4+T细胞免疫调节紊乱机制,可为其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IRF5、TLR-9基因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2例SLE患者与88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IRF5、TLR-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IRF5、TLR-9 mRNA的表达分别是0.232±0.076、0.189±0.054,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IRF5、TLR-9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IRF5、TLR-9表达异常,可能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例和急性髓系白血病41例)分为未缓解组(A组,24例)和缓解组(B组,36例),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又分为合并感染组(32例)和不合并感染组(28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1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发现,①A组和B组产生1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低于C组(p0.05);②与B组相比,A组I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IL-17及Th17比例均低于不合并感染组。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和IL-21参与了急性白血病发生及病情发展,其表达水平高低部分反映了白血病的疾病状态,并可用于评价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方法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检测42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和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5,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卵巢癌Th2类细胞因子(IL-4,5,1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是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09&#177;4.01vs.3.26&#177;1.38,t=4.34,P〈0.05)。术后卵巢癌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2、0.54,P均〉0.05);术后Th2类细胞因子(IL-4,5,10)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尤其是术后IL-10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4.84&#177;2.75vs.6.09&#177;4.01,t=4.83,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手术治疗能逆转其漂移状态。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可为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CD4~+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9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探讨IL-9水平与MG发病的关系。方法:MG患者22例纳入MG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人21例纳入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IL-9水平和抗AChR抗体滴度;2组各随机抽取8例受试,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其外周血CD4~+T细胞,RT-qPCR法检测CD4~+T细胞总mRNA中的IL-9的表达水平。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进行QMG评分。结果:本研究结束时,MG组失访4例,共获得18例数据,纳入分析。治疗前,MG组血清IL-9水平及外周血CD4~+T细胞中IL-9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MG组血清IL-9水平及外周血CD4~+T细胞中IL-9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未发现IL-9水平与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IL-9水平与抗AChR抗体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IL-9在成年人MG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和CD4~+T细胞中表达升高,且治疗后下降,可能参与了MG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 B 细胞数量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这些细胞的分化在 CITP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 CITP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被分离,Breg细胞以及 Th1、Th22、Th17的比例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体外培养 PBMC 细胞,上述培养液中 IL-10水平以及 IFN-γ、IL-17、IL-22运用 ELISA 法检测,与同期选择的健康组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ITP 患儿外周血中 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18.4±4.7 vs 10.82±4.4;2.42±1.02 vs 1.23±0.42;0.79±0.24 vs 0.26±0.11,%),调节性 B 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0.83±0.21 vs 1.89±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reg 细胞分别与 Th 效应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P <0.05),细胞因子 IL-10水平与 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P <0.05)。结论调节性 B 细胞比例下调可能参与CITP 患儿效应 T 细胞免疫紊乱机制,为 CITP 患儿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新思分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急性淋巴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57例ALL患者,其中31例ALL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治疗,纳入A组,26例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纳入B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采用ELISA分析患者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采用RT-PCR分析淋巴细胞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淋巴细胞T-bet和GATA-3蛋白水平。结果:ALL患者外周血Th1/Th2比例与患者的年龄、风险等级明显相关(P0.05);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Th1/Th2比例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Th1/Th2比例升高(P0.05)。A组ALL患者Th1和Th2细胞分泌的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ALL患者Th1细胞分泌的IL-2和IFN-γ水平均上升,Th2细胞分泌的IL-4和IL-10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组ALL患者T-bet mRNA和T-be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B组ALL患者T-bet mRNA和T-bet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L患者GATA-3 mRNA和GATA-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ALL患者GATA-3 mRNA和GATA-3蛋白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有助于改善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这可能与T-bet和GATA-3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COPD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诱导成树突状细胞,在体外通过胸腺肽干预树突状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COPD胸腺肽刺激组、COPD组、健康者胸腺肽刺激组、健康组,通过EHSA方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结果:COPD胸腺肽刺激组较COPD组和健康者胸腺肽刺激组IFN-γ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P<0.01),而COPD胸腺肽刺激组较COPD组IL-4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OPD组较健康组分泌细胞因子也明显增多(P<0.01).结论:胸腺肽可调节COPD患者IFN-γ、IL-4的分泌表达,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