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引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P<0.0001,OR=1.125,95%CL1.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 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 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 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脉冲射频术(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303例PRF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PRF后3个月NRS评分较术前下降>50%视为治疗有效,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73.3%,糖尿病(OR=2.179,95%CI=1.052~4.514)、病程(OR=1.823,95%CI=1.556~2.137)、射频电压(OR=0.435,95%CI=0.217~0.872)、射频神经(OR=0.421,95%CI=0.209~0.849)与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存在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和病程是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射频电压、3个射频神经为PRF疗效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CN9A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病人疼痛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与阿片类药物镇痛剂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246例肺癌病人和106例对照者的SCN9A-rs6746030位点基因分型。对影响肺癌疼痛发生的混杂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间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差异。结果:(1)疼痛组、无痛组和对照组的rs6746030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0.83/0.17、0.94/0.06和0.95/0.05,无痛组和对照组基因分型无统计学差异;(2)疼痛组与无痛组相比,基因型GA/AA为肺癌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1, OR=3.695, 95%CI=1.883-7.253);Ⅲ-Ⅳ期肺癌病人的疼痛发生风险显著增高(P=0.009, OR=2.339, 95%CI=1.235-4.431);(3)中、重度疼痛组病人不同基因型间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尚不认为SCN9A-rs6746030多态性影响肺癌疼痛病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剂量,但基因型GA/AA可能是影响肺癌病人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疼痛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至6月解放军第九〇〇医院门诊消化内镜室385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 S)评估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有无盆腹部手术史和结肠镜检查史、检查前有无腹痛主诉,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分量表(Anxiety Subscale of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A)评估检查前焦虑状况,渥太华肠道准备量表(Ottawa Bowel Preparation Scale,OBPS)评估肠道准备充分性,记录有无镇静及镇静方式,计算结肠镜进镜成功率(到达回盲部),记录内镜医师经验。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变量与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疼痛的关联。结果:本组使用镇静比例为24.7%(95/385),疼痛(VAS评分≥5)发生率为17.7%(68/385),进镜成功率为97.4%(37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与性别(P=0.020)、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P=0.006)、盆腹部手术史(P=0.010)、结肠镜检查史(P=0.034)、检查前腹痛主诉(P=0.032)、焦虑评分(P=0.017)、有无镇静(P=0.006)、镇静方式(P=0.016)、肠道准备充分性(P=0.018)、内镜医师经验(P=0.015)存在关联(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低BMI(18.5 kg/m2)(OR=1.82,95%CI0.67~3.53,P=0.008)、盆腹部手术史(OR=2.35,95%CI1.48~4.76,P0.001)、高焦虑评分(HADS-A评分≥11)(OR=2.04,95%CI 1.26~4.19,P=0.005)、未使用镇静(OR=3.16,95%CI1.87~5.92,P0.001)、肠道准备不充分(OBPS评分≥6)(OR=2.15,95%CI1.54~4.06,P=0.002)、内镜医师经验少(500例)(OR=4.76,95%CI 2.28~7.85,P0.001)是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丙泊酚镇静是疼痛的保护因素(OR=0.28,95%CI 0.15~0.62,P0.001)。结论: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特征、心理因素、肠道准备质量和内镜医师经验有关,对于高危人群合理使用镇静可以有效预防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期躯干或四肢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Z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30例,2组均给予HZ的常规治疗,联合组还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病率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PHN发生率分别为28.8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联合组的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躯干或四肢HZ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可降低PHN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何玲  云洁  李宛霖  何思颖  周子淇 《全科护理》2023,(11):1472-1476
目的:探讨骨关节疼痛病人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8月发表的有关骨关节疼痛病人发生恐动症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横断面研究15篇,累计发生恐动症2 9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关节疼痛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2.79,95%CI(1.82,4.28)],年龄[OR=1.67,95%CI(1.41,1.97)],文化程度[OR=1.42,95%CI(1.24,1.62)],生活质量[OR=3.35,95%CI(2.55,4.40)],焦虑[OR=1.17,95%CI(1.03,1.33)],抑郁[OR=1.29,95%CI(1.09,1.52)],疼痛程度[OR=2.27,95%CI(1.89,2.73)],自我效能[OR=0.57,95%CI(0.48,0.67)],消极应对[OR=1.61,95%CI(1.22,2.12)]和社会支持[OR=0.86,95%CI(0.80,0.92)]。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骨关节疼痛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用数字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8例腹膜透析患者。90例(76.3%)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组年龄较小(F=5.602,P=0.005)、疼痛持续时间较长(x~2=24.613,P0.001)、术后活动引起的疼痛比例高(x~2=11.080,P=0.004);重度疼痛组术中大网膜活跃比例较高(x~2=5.943,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小的年龄(OR=0.96,95%CI 0.93~0.99,P=0.011)、导管出口处疼痛(OR=3.08,95%CI1.14~8.36,P=0.027)、术后活动引起疼痛(OR=3.04,95%CI1.12~8.24,P=0.029)是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76.3%。分析患者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措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李小龙  田磊  谢静  滕思思 《全科护理》2023,(27):3760-3762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小儿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风险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术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分为非低氧血症组(53例)和低氧血症组(53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单因素中P<0.2的因素纳入到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结果:非低氧血症组患儿胎龄高于低氧血症组(P<0.05),低氧血症组患儿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哭闹比例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儿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是低胎龄[OR=5.153,95%CI(2.597,10.297),P=0.001]、合并基础疾病[OR=2.815,95%CI(1.572,6.253)],P=0.034)、术前哭闹[OR=6.194,95%CI(2.121,13.675),P=0.001)]、使用阿片类药物[OR=7.173,95%CI(2.674,21.193),P=0.001)]。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术后患儿发生低氧血症的因素有低胎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哭闹、使用阿片类药物,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 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健康志愿者的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分型,分析带状疱疹后痛组病人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疼痛程度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对可能影响爆发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病人rs435466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亚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中、重度疼痛亚组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不同基因型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爆发痛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尚不能认为EAAT2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疼痛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导致的脑炎/脑膜炎患者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39例经脑脊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DNA确诊的VZV脑炎/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3个月随访资料,根据是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8例与预后不良组21例,全面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探讨影响VZV脑炎/脑膜炎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VZV脑炎/脑膜炎患者发热(体温>38℃)比例更高,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到开始抗病毒治疗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ADA含量、CRP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含量(OR=1.279,95%CI=0.996~1.642),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到开始抗病毒治疗间隔时间(OR=1.299,95%CI=1.011~1.669)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ZV脑炎/脑膜炎患者出院3个月后出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脑脊液ADA含量越高,从出现神经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出现肠麻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肠麻痹的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肠麻痹25例,发生率为12.5%。痛经史、手术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盆腔炎症、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术中输血、子宫切除方式、术后自控阵痛为相关因素(P0.01,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史[OR=2.083,95%CI(1.021,4.252)],阿片类药物应用[OR=2.280,95%CI(0.999,5.203)],盆腔粘连[OR=2.085,95%CI(0.968,4.409)]等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经史、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等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肠麻痹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康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提高护理质量、积极预防控制肠麻痹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控制SSI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心脏外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生SSI 54例成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1:3比例配对选取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SSI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OR=2.134,95%CI:1.095~4.159,P=0.026),心功能NYHA≥Ⅲ级(OR=2.390,95%CI:1.218~4.690,P=0.011),糖尿病(OR=3.275,95%CI:1.391-7.708,P=0.00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5.408,95%CI:1.248~23.445,P=0.024),体外循环时间>90 min(OR=3.045,95%CI:1.540~6.024,P=0.001),手术时间>4 h(OR=3.281,95%CI:1.610~6.685,P=0.0131),血液制品用量>2 U(OR=1.929,95%CI:1.018~3.675,P=0.044),切口连续缝合(OR=2.344,95%CI:1.221~4.498,P=0.010),二次开胸止血(OR=6.625,95%CI:1.597~27.491,P=0.009),术后高血糖(OR=3.510,95%CI:1.596~7.718,P=0.002),重症监护病房入住>72 h(OR=3.281,95%CI:1.505~7.150,P=0.003)与SSI发生相关.多因素条件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 h(OR=3.100,95%CI:1.470~6.537,P=0.003)、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OR=2.340,95%CI:1.183~4.692,P=0.015)、术后高血糖(OR=3.272,95%CI:1.427~7.505,P=0.005)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4 h、切口皮下连续缝合及术后高血糖是心脏直视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评分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疼痛数字评分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发生率4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72,95%CI=0.100~0.741)、文化程度(OR=0.168,95%CI=0.055~0.514)、疼痛(OR=2.376,95%CI=1.496~3.774)、客观支持(OR=0.220,95%CI=0.094~0.510)、应对自我效能(OR=0.814,95%CI=0.698~0.950)是恐动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女性、文化程度低、疼痛、客观支持及应对自我效能低更易发生恐动症,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康复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并发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 CCS)的临床特点, 并分析引起CCS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住监护病房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卒中后是否发生CCS, 将患者分为CCS组和对照组。分析AIS合并CCS的临床表现特点, 并分析CC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6例AIS患者, 92例合并CCS, 74例在AIS后72 h内发生。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高龄(OR=1.15, 95%CI:1.01~1.23)、高血压病(OR=1.41, 95%CI:1.26~1.58)、糖尿病(OR=2.05, 95%CI:1.86~2.24)、慢性肾病(OR=1.36,1.22~1.48)、慢性阻塞性肺病(OR=1.46, 95%CI:1.22~2.48)、吸烟史(OR=1.52, 95%CI:1.23~1.78)、高NISSH评分(OR=1.36, 95%CI:1.29~1.48)、脑干梗死(OR=...  相似文献   

15.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剂、神经阻滞以及物理治疗等,其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产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措施对疼痛的缓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国内外众多医师不断地寻求其他减轻急性带状疱疹痛和预防PHN的方法,目前维生素C已被应用于带状疱疹痛的辅助治疗中,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静脉应用维生素C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痛的研究,对静脉给予维生素C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揿针围贴疗法对带状疱疹患者急性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门诊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围贴治疗,每3天埋针1次,5次为1个疗程,运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及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及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围贴疗法可改善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疼痛和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服草乌甲素(bulleyacinitine A, BLA)片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病人10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BLA。观察和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2周、3周、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睡眠质量(quality of sleep, QS)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评分和QS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周、2周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PHN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0.05)。结论:早期口服BLA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疼痛具有显著缓解作用,可以缩短疼痛时间,提高病人睡眠质量,降低PHN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包括2 658例研究对象,涉及危险因素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4,95%CI(1.23,1.94),P=0.000 2]、农村居住地[OR=1.46,95%CI(1.11,1.91),P=0.007]、糖尿病[OR=1.54,95%CI(1.24,1.92),P<0.000 1]、高脂血症[OR=1.41,95%CI(1.10,1.80),P=0.007]、冠心病[OR=1.94,95%CI(1.30,2.89),P=0.001]、既往卒中史[OR=1.54,95%CI(1.07,2.23),P<0.000 01]、卒中前疲劳[OR=4.51,95%CI(3.33,6.09),P<0.000 01]、基底节区卒中[OR=2.76,95%CI(1.21,6.29),P<0.000 01]、NIHSS>3分[OR=2.11,95%CI(1.59,2.79),P<0.000 01]、入院血糖水平[OR=1.08,95%CI(0.38,1.78),P=0.003]、卒中后睡眠障碍[OR=2.40,95%CI(1.87,3.07),P<0.000 01]、卒中后疼痛[OR=2.32,95%CI(1.56,3.45),P<0.000 1]和卒中后抑郁[OR=3.31,95%CI(1.94,5.66),P<0.000 1]均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女性、农村居住地、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卒中前疲劳、基底节区卒中、NIHSS评分>3分、入院血糖水平、卒中后睡眠障碍、卒中后疼痛和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加强防护,以降低卒中后疲劳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27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CKD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根据有无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上述各因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327例CKD患者中,63例(19.27%)患者被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710,95%CI为0.526~0.959)、血浆白蛋白≥35 g/L(OR=0.689,95%CI为0.536~0.886)、25羟维生素D≥30 nmol/L(OR=0.744,95%CI为0.555~0.996)为CKD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OR=1.863,95%CI为1.286~2.698)、有结核病接触史(OR=1.654,95%CI为1.183~2.312)、有吸烟史(OR=1.895,95%CI为1.300~2.760)、使用抗生素种数 2种(OR=2.250,95%CI为1.328~3.812)、使用免疫抑制剂(OR=2.065,95%CI为1.417~3.008)为CKD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KD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较高,主要受患者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年龄、结核病接触史、吸烟史、使用抗生素种数、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THA/TKA病人发生PONV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22日。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3,95%CI(1.78,3.31),P<0.000 01]、有PONV史[OR=5.18,95%CI(2.86,9.37),P<0.000 01]、有晕动症史[OR=4.75,95%CI(2.72,8.29),P<0.000 01]、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OR=1.82,95%CI(1.34,2.47),P=0.000 1]、体质指数(BMI)较低[OR=0.70,95%CI(0.60,0.83),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