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益群  吕健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65-1666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药测证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以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利用寒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对比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寒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干预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临床的热病证候表征.结论:2,4-二硝基苯酚所复制的动物模型为热病证候模型,而非炎症发热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枢纽,是深化对证候实质认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筛选有效中药、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的关键手段之一。所以,寻找既符合中医学理论,又真实反映临床证候特征,且具有较好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动物模型以满足中医药研究的需求,是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任务[1]。大量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补充可抑制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进而反馈使得内源性类固醇激  相似文献   

5.
张栋  孙静 《吉林中医药》2009,29(8):655-658
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药实验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制有代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内容.从造模因素的选择、复制动物模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物模型"证"的判定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应做到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使中医证候模型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寒湿证泛指因寒湿邪犯肌表、络脉、筋骨,或阴寒凝滞于脏腑经络所引起,以寒湿合邪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为了探究寒湿证发病本质,现代学者建立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寒湿证动物模型。本文将寒湿证的动物模型分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寒饮蕴肺证、寒湿困脾证、阴黄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痛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多根据中医的病因学以寒湿环境为基础或复合苦寒泻下、饮食不节、劳则耗气等因素进行造模,模型的稳定性和代表性相对西医的病理模型较薄弱,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关于模型的评价多采用动物的宏观体征、微观指标、及反证方剂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本文旨在对寒湿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方法做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罗小泉  陈晓明  万睿  吴伟  祁风义 《陕西中医》2007,28(12):1657-1658,1687
目的:论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困惑与思考。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命题进行分析探讨。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目前尚难成为揭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理想载体,今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在优选纯化造模因素的基础上,深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加强对自发性证候动物模型的定向培养,力求使现有证候模型完整、规范,使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例,探讨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的思路与方法。结论:表明通过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建立稳定、均一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例,探讨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的思路与方法。结论:表明通过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建立稳定、均一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初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问世以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长期处于制作模型的初级阶段,对于模型的完善、定型及使用尚不完善,且真正依据中医理论制作的模型也不多,这些缺陷都随着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加速发展趋势,而变得愈加突出。研制开发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对于验证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实质内涵及其科学性,发现新问题,探求新规律,丰富和创新中医基础理论,此外,用与中医临床研究相互补充,为中医理法方药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以及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科学依据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复制,必须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之下进行,其造模因素必须有直接的中医理论依据,且使现有模型在应用中得到验证、完善、定型,从而使得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成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系统学科。但是,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证候是中医研究的关键点和难点,各种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揭示证候与疾病的研究中,模式生物的方法在近20年得到应用广泛,从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角度回顾并探讨证候研究的动物模型问题,倡导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病证结合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揭示现代疾病谱下的疾病机制和中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章从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优化造模因素、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注意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对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过程艰辛,仍需医家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属六气之一。湿证是指具有湿之特性的各种不同证候。近年来,湿证是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证候的构建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构建能客观体现及反映湿证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立足点。目前,已有很多的中医湿证实验室研究报道,尤其在各种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指标的检测。现对中医湿证的理论源流、湿证动物模型分类及湿证模型检测指标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及启示,以期为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湿证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有证候模型实现了中医病因病机层面研究的突破,但忽略了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导致了病证的多样化,难以体现中医证候的内涵。本课题组构想体质-病-证三位一体动物模型,通过体质因素和量表的引入,可纯化造模因素、控制病证多样化、量化诊断和评价体系,为中医证侯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白灵  冯玛莉 《中医药学报》2011,39(4):99-101
在建立中医肝郁证证侯动物模型时,应对欲复制模型的证型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大力开展临床研究及文献整理研究,肝郁证是个文化概念,因此研究肝郁证实质时,针对目前文献检索到得制备方法种种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不可行性,提出分析,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从中医病因病机出发,从人与动物的相似性出发,论证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制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实质与阴阳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在于认清中医证候实质与阴阳平衡及生命物质运动的关系。中医证候的多理化指标现象不是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失败,恰恰相反,正是多理化指标的偏高与偏低,揭示了中医阳证与阴证同生命物质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模型研制的理论、构建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现有模型仍存在中医特色不强、造模方法不成熟、缺少公认评价方法等问题。对证候本质的把握、种属间表征的差异、宏观表征与微观指标的关联等关键科学问题成为制约证候动物模型成功研制的瓶颈。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阐释证候现代内涵;基于药(方)效和现代临床数据,建立证候动物模型评价规范;通过造模因素效应的动态、系统的研究,探索复合因素造模;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表型库,明确模型病理过程。从基础证候模型研制入手进行协同攻关,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决定了证候研究的核心地位,证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关键环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与纽带,是深化证候物质基础认识的方法,同时也是有效中药的筛选、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的手段。证候是对人体疾病变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松  雷晓明 《天津中医药》2004,21(3):188-190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特点的剖析,指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应值得注意的问题:1)造模时须精心选择动物,2)优化造模因素,尽可能选用多因素造模,3)建立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诊断标准,4)进一步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研究,5)动物模型的研究急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