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心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随访中是否发生MACE,于我院行CCTA检查且完成随访24个月的115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MACE组(35例)和无MACE组(80例)。使用倾向性得分配对法(PSM)对MACE组和无MACE组进行1∶1匹配,分析CCTA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PSM成功匹配33对。匹配后,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易损斑块比例、冠脉狭窄程度均显著升高,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冠脉狭窄程度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0、6.285,P均<0.05),CT-FFR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118,P=0.03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冠脉狭窄程度及二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793、0.916,灵敏度分别为84.8%、63.6%、81.8%,特异度分别为69.7%、84.8%、90.9%。结论:冠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6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1年4月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分析患者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CT-FFR值、钙化积分及狭窄程度,根据CT-FFR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有功能意义组(CT-FFR≤0.8)和无功能意义组(CT-FFR>0.8),分析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结果]206例患者共有365支血管纳入研究,其中有功能意义组139支血管,无功能意义组226支血管。CT-FFR与狭窄程度(r=-0.473,P<0.001)、钙化积分(r=-0.369,P<0.001)呈中度负相关,钙化积分与狭窄程度呈极弱正相关(r=0.141,P=0.007)。与无功能意义组相比,有功能意义组患者男性占比高,发病年龄大,高血压、吸烟史比例均更高。[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积分是造成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因素,CT-FFR有助于CCTA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功能学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减影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狭窄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确诊或拟诊冠心病患者22例,42处病变纳入分析。准备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提供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CCTA图像重建算法采用混合迭代重建。存在钙化所致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提供FFR检查,FFR值≤0.80定义为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以FFR为金标准,计算CCTA、减影CCTA、CT-FFR和减影CT-FFR诊断钙化斑块所致血流动力学狭窄效能。结果 以病变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62.1%、54.2%、100.0%和73.8%,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患者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33.3%、55.6%、100.0%和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 减影CT-F...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作为冠心病的一线诊断工具,不但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也可以进一步分析斑块组成、形态和易损性,而基于CCTA图像的冠周脂肪CT定量检测则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情况,用于综合评估心血管事件远期风险。在此基础上,随着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的制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机器学习技术,该技术可以深度挖掘组织影像标志物,整合临床、生物学和CCTA影像学信息,构建精准无创预测模型,为进一步精确评估心血管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详细综述了CCTA检查在检测定量斑块易损性及冠状动脉炎症中的作用,并简要总结了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不同操作者测量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入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患者。FFR<0.8诊断为缺血。两操作者分别测量CT-FFR,计算Kappa值,评价二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管水平CCTA及CT-FFR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173支冠状动脉血管,其中FFR<0.8血管85支(49.1%),FFR≥0.8血管88支(50.9%)。两操作者测量CT-FFR差值为0.032(0.008,0.092);FFR<0.8血管的两操作者测量差值显著高于FFR≥0.8血管[0.078(0.016,0.128)vs. 0.013(0.007,0.048),P<0.001]。两操作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Kappa值为0.86;诊断缺血的AUC分别为0.913(95%CI:0.861~0.950)和0.948(95%CI:0.903~0.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进行CCTA检查且显示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的患者517例,其中男性327例,女性190例。根据C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222例)和混合斑块组(295例),应用128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图像的重建与分析。通过电话、查阅病历以及联系主管医师等方式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原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急性心力衰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斑块易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OR和95%CI;采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计算HR和95%CI。结果:本研究5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9±8.4)岁,男性占63.2%。混合斑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钙化斑块组(P0.05)。混合斑块组的脂质成分负荷和纤维成分负荷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1),造成的血管狭窄率显著大于钙化斑块组(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脂质成分高负荷的斑块发生斑块易损性的风险增加(OR=2.30,95%CI:1.45~3.64;P0.001),而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与斑块易损性风险呈负相关(OR=0.73,95%CI:0.38~0.91;P0.001)。平均随访15个月(范围3~2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结束时,有42例(8.1%)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发现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HR=3.33,95%CI:1.24~8.98;P=0.02),钙化高负荷的斑块也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4.29,95%CI:1.47~12.46;P=0.01)。结论:通过CCTA技术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总体积、脂质成分负荷、纤维成分负荷、钙化成分负荷等指标在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尚需多临床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住院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及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并接受选择性CAG检查的56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将所有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n=14)、非钙化斑块组(n=34)和混合斑块组(n=42)。比较三组人口学资料、入院时心率、入院时血压、既往史、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CT-FFR及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0.80作为诊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CT-FFR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关系数分析FFR与CT-FFR诊断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一致性,绘制Bland-Altman图以分析CTFFR与FFR诊断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三组年龄、入院时舒张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史者占比及入院时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T-FFR≤0.80诊断为病变特异性缺血。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患者中,CT-FFR诊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55.55%、72.22%、75.00%,特异度分别为20.00%、81.25%、55.55%,正确率分别为42.86%、76.47%、66.6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FFR诊断冠状动脉钙化、非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AUC分别为0.40〔95%CI(0.07,0.73),P=0.549〕、0.75〔95%CI(0.58,0.93),P=0.011〕、0.66〔95%CI(0.48,0.84),P=0.08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R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均无线性关系(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患者:R^(2)<0.01,P=0.926;冠状动脉混合斑块患者:R^(2)=0.07,P=0.102),FFR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2)=0.19,P=0.011)。Bland-Altman图分析结果显示,CT-FFR与FFR诊断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所有散点基本在平均差值的95%CI内,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性小。结论CT-FAR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冠状动脉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205支冠状动脉,依据冠状动脉基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值,将冠状动脉分为FFRCT异常组(FFRCT≤0.80,117支)和FFRCT正常组(FFRCT>0.80,88支)。比较两组高危斑块特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对FFRCT异常的影响。结果 FFRCT异常组正性重构(PR)、低密度斑块(LAP)发生率显著高于FFRCT正常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LAP、PR是促进FFRCT异常的独...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检查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纵深型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 MB)形态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323例LAD纵深型MB患者的解剖学信息,并以CT-FFR≤0.80为心肌缺血的指标,将患者分为CT-FFR正常组(237例)及CT-FFR异常组(86例)。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各MB参数的差异,采用岭回归模型分析CT-FFR值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结果:2组MB入口处位置、出口处位置、长度、肌肉指数、收缩期压迫程度及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 MCA)最狭窄处面积、入口处面积、出口处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岭回归方程显示,MB出口位置、长度及肌肉指数对CT-FFR值具有负向影响(P<0.05),MCA面积对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应用于老年患者的检查技术要点,分析老年患者CCTA的图像质量及患病情况。方法对189例老年患者的CCTA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 189例图像质量均为Ⅰ~Ⅲ级,符合诊断要求。112例冠状动脉存在不同程度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检出率59.3%。493段冠状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2段,中度狭窄178段,重度狭窄53段,完全闭塞1段。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可获得良好的CCTA图像满足诊断;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相比,CCTA更适用于大量门诊老年患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量化≤45岁青年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的冠心病检出率,并初步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45岁青年患者2 099例,分析≤45岁青年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对≤20岁、21~30岁、31~40岁及41~45岁4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图像并记录有无冠状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狭窄程度。结果:2 099例患者中,男性、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家族史在冠心病阳性患者中所占比率均高于冠心病阴性患者(P均0.05~0.001)。CCTA检出冠心病患者229例,总检出率为10.9%(229/2 099);其中≤20岁检出率为3.1%(1/32),21~30岁检出率为6.2%(11/177),31~40岁检出率为9.7%(79/818),41~45岁检出率为12.9%(138/1 072),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01)。单支病变患者发生率72.5%(166/229)显著高于多支病变患者发生率27.5%(63/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3支病变血管中,非钙化斑块183支(56.7%),其中低密度斑块39支(12.1%);混合斑块54支(16.7%);钙化斑块86支(26.6%),其中斑点状钙化斑块72支(22.3%)。重度狭窄及其以上158支(49.0%)。结论:青年≤45岁疑似冠心病患者CCTA图像上冠心病的检出率为10.9%,其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单支病变和非钙化斑块。对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45岁青年患者,尤其具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且相关症状典型的30~45岁男性患者,可建议行CCT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衍生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斑块信息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筛选出206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使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测量斑块及管腔的定量指标和斑块周围FAI,手动勾画距冠状动脉开口处10 mm起始长为40 mm的冠状动脉并测量冠状动脉周围FAI。比较心肌缺血(FFR≤0.8)和非心肌缺血(FFR>0.8)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特征、斑块周围FAI和冠状动脉周围FAI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斑块周围FAI、冠状动脉周围FAI和斑块特征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结果]206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分为FFR≤0.8组(50例)和FFR>0.8组(156例)。FFR≤0.8组患者的斑块周围FAI均值为-69.28±5.65 HU,显著高于FFR>0.8组的-80.10±7.75 HU(P<0.001)。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XGBoost、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模型,这些模型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均超过0.8。其中,XGBoost模型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0.903,F1值为0.774,AUC为0.931,表明其在诊断心肌缺血中具有高度的有效性。 [结论]FAI结合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模型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新方法,在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中具有更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及其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209例,应用CT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122例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86例,稳定斑块组36例,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比较2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时间、分布及狭窄的关系,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颈动脉斑块等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209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122例,占58.4%。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年龄更高,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比例更多(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易损斑块与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和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危斑块对冠状动脉(冠脉)轻中度狭窄胸痛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01-2015-12因胸痛来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冠脉轻中度狭窄患者384例,入选患者通过CT检查检出低CT衰减、餐巾环征、正性重构、点状钙化等特征的高危斑块。患者根据高危斑块积分分为3组,0分组292例,1分组30例,≥2分组62例。第1、3、6及12个月时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76例心脏不良事件。总体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方面,≥2分组患者高于0分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0分组、1分组及≥2分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3.2%、78.1%及60.0%,0分组显著高于≥2分组(χ~2=16.29,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高危斑块积分≥2分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HR=3.447,95%CI:2.112~5.625,P0.01)。结论:高危斑块是冠脉轻中度狭窄胸痛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高危斑块积分≥2分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高危斑块积分可尝试评价胸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13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D-二聚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3组[A组(0.364±0.080)mg/L,56例;B组(0.651±0.134)mg/L,57例;C组(1.426±0.388)mg/L,17例],采用Gensini评分判断血管狭窄程度。患者平均随访(17.469±5.024)个月,记录主要MACE,按有无发生MACE分为两组(MACE组36例;非MACE组94例)。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MACE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B、C组Gensini评分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较A组低(P<0.05);MACE组较非MACE组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二聚体是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RR=1.124,95%CI(1.043~1.211),P=0.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D-二聚体水平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Log Rankχ~2=13.083,P=0.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指标对老年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计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连续入组的非心脏手术术前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资料,包括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MS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支数(N)、节段累及积分(SIS)、节段狭窄积分(SSS);记录推迟或放弃手术的原因、分析CCTA结果对非心脏手术计划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冠状动脉MSS、N、SIS及SSS与非心脏手术计划改变之间的关系,计算优势比(OR),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本研究共398例患者,其中76例(19.1%)冠状动脉无异常表现;220例(55.3%)表现为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征象;102例(25.6%)显示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征象;参考CCTA结果,340例(85.4%)患者如期进行了手术,26例(6.5%)患者干预后择期进行手术,32例(9.2%)放弃手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个体冠心病的MSS、N、SIS及SSS是老年非心脏手术计划改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2.89,1.17及1.16(均P0.05)。个体冠心病的MSS、N、SIS及SSS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13,0.615及0.624,0.648,SIS及SSS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50和3.50。结论:应用CCTA评价术前怀疑冠心病的老年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会影响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减退(CRF)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776例。依据患者基础肾功能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慢性肾功能减退组241例(无CRF组)和慢性肾功能减退组535例(CRF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与无CRF组比较,CRF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加重,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更多(P<0.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比例更高(P<0.001)和Gensini评分更高(P<0.001)。CRF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高于无CRF组(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F是冠心病患者1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CRF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且CRF是预测冠心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2017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60例、老年女性对照组(年龄≥60岁)475例、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97例、老年男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685例.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对照组比较,收缩压(154.0±28.8)与(146.9±27.2)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6.5±2.4)与(6.1±1.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3)与(6.2±0.9)%、血清尿酸(312.5±104.7)与(282.5±84.5)μmol/L升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5)与(1.5±0.8)mmol/L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454,95%CI:1.462~4.121,P%0.01)、血清尿酸(OR=0.997,95%cI:0.995~0.999,P<0.01)、糖化血红蛋白(OR=0.749,95%CI:0.609~0.921,P<0.0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比例高于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48.7%(370例)与34.0(33例),P<0.05];但较老年男性冠心病组低[48.7%(370例)与55.6%(381例),P<0.05]. 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记录中心动脉及肱动脉压力参数,随访2年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多支病变组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中心动脉脉压(CAPP)、肱动脉收缩压(SBP)、肱动脉舒张压(DB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均为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PP≥49 mmHg(中位数)时MACE发生风险明显增高(χ~2=11.216,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χ~2=7.716,P=0.005)。在校正年龄、BMI、吸烟及血压水平等因素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CAPP(RR:1.095,95%CI:1.030~1.165,P=0.004)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CAPP是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8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根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111例和非MACE组17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non-HDL-C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治疗情况,通过ROC明确non-HDL-C预测冠心病患者MACE风险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一致性分析各项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MACE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的患者比例及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非MACE组(χ2/t=11.901、13.645、28.847、20.634、31.325,均P <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BMI、冠心病家族史、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调脂药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