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和血清外泌体浓度变化,探讨二者联合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拟诊前列腺癌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参数包括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梯度等。依据组织病理检查结果,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前列腺增生组。采集2组静脉血分离外泌体,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外泌体浓度。绘制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外泌体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2组分离的血清外泌体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结构,粒径大小、形态和粒径峰值符合外泌体结构特征。前列腺癌组血清外泌体浓度[4.85(2.80,9.06)×1010个/mL]高于前列腺增生组[1.13(0.92,1.65)×1010个/mL](U=5.765,P<0.001),峰值强度[15.25(14.32,15.90)dB]、曲线下面积[744.93(654.45,791.61)dB·s]、梯度[1.72(1.40,2.37)dB/s]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艾迪注射液。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体积变化、免疫功能(CD3+、CD4+、CD8+)、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34/41)]较对照组[56.10%(23/41)]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肿瘤体积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CD3+、CD4+高,且CD8+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IL-2、INF-γ水平低(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可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标本的处理有两种:常规切片法和大组织切片法。因前列腺癌常分布于整个前列腺中,常规切片需将整个前列腺取材,蜡块数为40~50个,破坏了前列腺的完整性,而应用大组织切片可以全面观察。据文献报道前列腺单针穿刺阳性患者的肿瘤负荷被低估[1],本科室针对穿刺一针阳性癌比例>5%[2-3]的标本行大切片取材。  相似文献   

4.
<正>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1]、腹腔及腹膜后等恶性肿瘤予以放射线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较多累及小肠、直肠及结肠[2]。据统计,50%肿瘤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在25%的肿瘤中放疗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放射线导致的肠道损伤也随之增加[3-4]。国外报道显示,因长期放疗引起的急性RE发病率高达60%~80%,超过了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总发病率[5],还可能存在临床研究对慢性RE发病率低估的可能[6]。  相似文献   

5.
<正>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促激素,在肝脏中代谢为钙二醇25 (OH) D,在肾脏及肾外组织中代谢为其活性形式骨化三醇1,25 (OH)2D[1],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靶组织细胞中与骨化三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使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2],汪子伟等[3]的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将导致多系统疾病风险增加。癌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原因是恶性细胞离开原发肿瘤部位,并通过转移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3]。骨是实体瘤的第三常见转移部位,作者通过对维生素D在骨骼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抗肿瘤的作用,论述维生素D对骨转移瘤的抑制作用。夏晨波等[4]的研究表明骨转移瘤需进行多学科综合管理来预防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因此骨转移瘤的早期治疗与科学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将论述不同影像方法在维生素D治疗后骨转移瘤治疗评估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居第2位,仅次于肺癌[1]。早期结直肠癌预后良好,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晚期,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因其疗效显著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热点。ICI能改善微卫星不稳定(MSI)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但MSI患者仅占全部结直肠癌患者的5%,而占95%的微卫星稳定(MSS)患者对于ICI治疗反应不佳,这与其肿瘤抗原数量少和易发生免疫逃逸的特性有关[3]。研究证明大多数MSS晚期结直肠患者对免疫单药治疗无反应或无持久的临床反应,为提高疗效,基于ICI的联合治疗值得探索,本文就此问题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整体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1-2]。约40%的肿瘤患者在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急症或不适症状急诊就诊[3-6]。在美国,4%的急诊就诊患者与肿瘤相关,该发生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相当[7-8]。肿瘤患者急诊就诊原因主要与肿瘤直接相关或抗肿瘤治疗相关,其中分期为晚期、高龄以及合并症较多的肿瘤患者急诊就诊概率更高[3,9]。目前我国共有107家二级及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其中部分医院尚未开设急诊科,大部分医院急诊科接诊能力不足。肿瘤专科医院的急诊科本应主要服务于“急、危、重”肿瘤患者,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分级诊疗起步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及传统就诊观念落后等原因,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仍部分被非紧急患者所占用。有文献[10-11]报道,仅约20%急诊就诊的肿瘤患者(以下简称肿瘤急诊患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急症患者,大部分患者不属于急诊的救治范畴,而是应该通过门诊等其他方式就诊。  相似文献   

8.
<正>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0.9%[1]。胶质瘤在目前的多模式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化疗)后,患者总体预后仍较差,长期生存率低[2]。胶质瘤早期临床症状没有显著特异性,通过标准磁共振成像确定病变时,肿瘤已处于晚期,无法早期诊断,因此,开发新的分子标志物对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4]。  相似文献   

9.
<正>数据显示,食管癌已成为继肺癌、肝癌、胃癌及乳腺癌后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五位恶性肿瘤[1]。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前五,发病率高达572000例,死亡率达509000例[2],据统计,全世界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半数都在我国[3]。早期食管癌患者因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大多数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且生存率低[4]。当前食管癌总体的5年生存率低于20%,而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及时诊断并在内镜或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到90%以上[5]。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以胃肠胰为常见发病部位(54.5%~75.0%)[1],其次是肺;而肝是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淋巴结转移[2]。根据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3],将NETs分为两大类: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胃肠道NEC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最大[4],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被定义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和/或乙肝病毒(HBV) DNA阳性超过6个月[1]。据WHO报道[2],至2015年全球约有2.57亿人患有CHB,其中有887 000人死于CHB晚期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因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池的存在,乙肝的治疗并不能实现完全治愈,但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1],即停止治疗后HBsAg仍保持阴性(伴或不伴抗-HBsAg抗体阳转)、HBV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2.
李华  朱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7):2433-2436
<正>阑尾黏液腺癌(AMCA)是阑尾的一种罕见的异质性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阑尾黏液性病变的分类和管理一直存在着争议,最近其病理分类和处理方式有所改变[1]。2016年国际腹膜表面肿瘤小组(PSOGI)共识将AMCA划分为阑尾黏液性肿瘤中存在侵袭性浸润生长的一种[2],其中,肿瘤组织中印戒细胞>50%的可划分为印戒细胞癌[3]。AMCA呈浸润性生长,其分泌的黏液可穿透阑尾壁,并以胶状沉积物的形式扩散到腹膜腔,阑尾破裂亦可引起肿瘤的腹腔播散[4-5]。出现腹腔播散的患者愈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资料[1]显示,每年约有30万名15岁以下儿童罹患肿瘤,其中大部分为学龄儿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欧美发达国家可达80%[2],我国儿童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也接近60%~70%[3],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儿童肿瘤幸存者(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CCSs)将带病或无病生存。CCSs被定义为自诊断开始到其生命结束,生存时间超过3~5年且无疾病迹象的14周岁及以下肿瘤患者[4]。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内膜癌为中高等收入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患病群体数量仍呈上升趋势[1]。手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为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式[2]。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常处于早期阶段,其预后较好。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后期复发风险增高,而复发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此合并高危因素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应接受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2]。  相似文献   

15.
<正>纵膈肿瘤是纵膈内组织结构肿瘤性改变的统称,且以胸腺瘤(约占27.8%)最多见[1]。发生在前中纵膈的肿瘤容易侵犯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2],此类患者5年内存活率为45.5%[3]。根据恶性肿瘤切除后残留肿瘤分级,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根治程度可分为肿瘤完全切除(R0)、显微镜下残留(R1)和肿瘤肉眼残留(R2)3个级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糖蛋白125(CA125)、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53(CA153)]、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CD8+、CD4+/CD8+]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71.05%(27/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CA125、CEA、TPS、CA153水平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CEA、TPS、CA...  相似文献   

17.
<正>肿瘤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由此造成的经济负担超过1.16万亿美元[1]。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肿瘤或肿瘤的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2]。研究显示,在肿瘤治疗期间(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激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最新统计,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的第一好发肿瘤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新发病例数的32%,发病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也是排名第二的女性致死肿瘤,仅次于肺癌[1]。现阶段,化疗被认为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最有效的选择之一。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将接受紫杉醇(paclitaxel,PTX)治疗,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作为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2]。然而,约30%的患者对紫杉醇治疗出现敏感性降低,这就会导致癌症化疗失败,并产生较差的临床结果[3]。  相似文献   

19.
<正>结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位居第三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高达1400万人,死亡率高达69.4万人[1]。在我国,结肠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疾病的第5大原因。约有75%的结肠癌诊断时已发展至临床晚期,5年生存率仅有14%;而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死亡率,5年生存率可达到90%[2]。目前,对于结肠癌高风险人群推荐的筛查方法主要有结肠镜和粪便潜血实验[3]。粪便潜血实验对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的敏感性有限[4]。结肠镜虽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是具有有创性、费用昂贵,耗时且耐受性差[5]。  相似文献   

20.
<正>放射治疗是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由于肺是射线敏感器官,其组织细胞容易受到辐射的损坏[1]从而可以引发放射性肺损伤(RILI)。RIL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肺泡及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2]。在体外研究中,细胞外组蛋白可损伤内皮细胞[3]、刺激细胞因子的释放[4],并可以诱导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和髓过氧化物酶的释放。因此,推测细胞外组蛋白可能作为促炎介质在RILI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拟通过收集接受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并利用细胞实验,测定细胞外组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以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