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的造血于细胞供体不足,非血缘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恶性和非恶性疾病.与经典的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比,UCBT后存在着植入延迟及植入失败率高的缺点.虽有多种因素,如患者、疾病状态、移植时机和移植方案等均影响干细胞的植入和患者的长期生存,但是对脐血移植来说,脐血的质量和选择合适的脐血是脐血移植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就UCBT中脐血选择的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非血缘脐血移植术(UCBT)后患者成分输血及剂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9例行非血缘脐血移植的血液病患者移植后60天内输血信息,将患者分为低剂量输注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总计<18 U;高剂量输注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总计≥18 U。分析患者的移植前临床资料、移植后植入情况、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以及一年内生存率与临床输血情况的关系。结果29例患者移植后60天内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10.97±11.80)U,平均血小板输注量为(7.12±5.06)U,血小板与红细胞的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高低剂量输注组移植前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与血小板输注量呈正相关(P<0.05);移植后发生Ⅱ~Ⅳ级aGVHD的患者输注红细胞与血小板显著高于0~I级aGVHD的患者;低剂量输注组一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剂量输注组(P<0.05)。结论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移植后60天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与供体植入,移植后aGVHD发生以及移植后生存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移植(UCBT)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对比性研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PBSCT组以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氟达拉滨(FLU)为主要预处理药物,术后以环孢素A(CsA)+骁悉(MMF)+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UCBT组以CTX+ATG为主要预处理药物,术后以CsA预防GVHD。结果两组移植病例中粒系恢复情况相当,但UCBT的红系、巨核系恢复较慢。PBSCT组植入率为85.71%。而UCBT组仅有1例完全植入(亲缘供者),植入率仅为3.12%。PBSCT组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78.57%;脐血移植完全缓解25例,无效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78.12%。结论 UCBT虽植入率低但临床疗效与PBSCT相当,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年,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的广泛开展,为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将从脐血的选择、预处理方案、植入前综合征(PES)、植入失败和复发的处理等方面,对UCBT的最新进展及前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脐血作为一种造血干细胞来源已被普遍认可.但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LICBT)后植入延迟问题仍是影响UCBT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关于UCBT植入动力学和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的机制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取得较多进展.UCB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单倍体移植、非血缘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相当,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选择.单份UCBT的优势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且易于控制,保留有较好的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并且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好.而UCBT的劣势在于其脐血干细胞数量少(尤其对于成年患者),因此其植入率低、植入较慢、免疫重建慢、移植早期感染发生风险高.改善UCBT的植入率低、免疫重建慢等问题,可以提高UCBT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丰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源.本文对今后UCBT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主要在解决UCBT植入问题、免疫重建问题、脐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延迟是脐血移植(UCBT)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植入延迟导致患者移植后感染发生率高,移植相关死亡率增高,限制了UCBT的进行.脐血HSC存在归巢缺陷是造成植入延迟的原因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岩藻糖基化处理能修复脐血HSC的归巢缺陷,并且其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对脐血HSC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无损伤,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可行方法.笔者拟就岩藻糖基化修复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缺陷技术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方法 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28例,进展期20例.单份UCBT 10例,双份UCBT18例.清髓性预处理方案26例,减低强度方案2例.环孢素(CsA)联合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6例患者获得稳定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8(+14~+37)d,22例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30(+25~+49)d.22例经DNA短串联重复系列动态检测+7~+21 d达全供者嵌合.18例(69%)发生急性GVHD,>Ⅱ度者1例.可评估的22例患者中6例(27%)发生慢性GVHD,均为局限型.18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5(2.5~72.0)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56.7%.复发2例,死亡10例,其中8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UCBT治疗成人高危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双份UCBT的开展可进一步扩大移植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7月5例接受单份UCBT的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1.5(0.4-5.0)岁。全部患儿均采用清髓性不含ATG的预处理方案,并予以环孢素A联合霉酚酸酯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5例患者中4例成功植入,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接受挽救性相合造血单倍体干细胞移植。2例Ⅲ-Ⅳ度急性GVHD均有效控制,无慢性GVHD发生。3例患儿无病生存,无1例复发。结论:UCBT是治疗JMM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血缘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由于UCBT移植物中所含有核细胞数量仅为骨髓移植的1/10,移植物植入率相比非血缘外周血和骨髓移植低,且植入延缓,导致移植早期感染、出血等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寻找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预测UCBT后早期移植物植入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型不合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重建、输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移植病例,分为ABO血型相合组(24例),次要血型不合组(15例),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组(13例),比较3组间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造血恢复期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移植后的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有无差异。结果 3组间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植入时间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组比血型相合组明显延迟(P0.05),次要血型不合组与其余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输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目明显高于血型相合组及次要血型不合组(P0.05)。3组间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迟,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等临床结果。方法:2010年7月-2018年4月,单中心进行单份UCBT治疗高危难治性AML1-ETO+AML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A(CS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GVHD。结果:输注脐血总有核细胞(TNC)中位值为5.21(1.96-12.68)×10~7/kg受者体重,CD34+细胞数为5.61(0.56-15.4)×10~5/kg受者体重。42 d中性粒细胞及120 d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5.6%及86.7%,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6(12-18)d和37(17-140) d。移植后100 dⅠ-Ⅳ度急性GVHD(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48.9%(95%CI 33.5%-62.6%),Ⅱ-Ⅳ度aGVHD 12例(33.3%)(95%CI 20%-47.2%),Ⅲ-Ⅳ度aGVHD 8例(20%)(95%CI9.8%-32.8%)。40例患者中5例于移植后100 d出现慢性GVHD(c GVHD),其中4例为局限性,1例为广泛性。3例复发,2年累积复发率为9.5%(95%CI 2.4%-22.8%)。中位随访时间23.5 (0.9-89.67)个月,死亡10例,2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72.7%和7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Ⅲ-Ⅳ度急性GVHD影响总生存。结论:UCBT是高危难治性AML1-ETO+AML的一种有效解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为根治各种恶性血液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唯一手段,脐血移植(UCBT)作为HSCT的一种,已凭借其诸多优势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是由于脐血所含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UCBT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相对延迟,导致感染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为了更好地了解UCBT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笔者拟就UCBT后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加速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脐血来源丰富、获得迅速,并能够耐受人白细胞抗原(HLA)1~2/6位点不相合的移植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等特点,故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恶性及非恶性疾病正逐渐被临床广泛接受.但是,与骨髓或外周血移植相比,UCBT后原发性移植排斥率高、植入及免疫重建延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脐血已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网织血小板(RP)在几种免疫因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水平,探讨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在免疫因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5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RP%。将检测结果分为3组:免疫因素组(含ITP、SLE、SS患者),非免疫因素组(包括AA,MD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结果免疫因素组RP%明显高于非免疫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非免疫因素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可反映骨髓产生血小板的状况,对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尤其是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其心肺耐力的因素,指导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植入组)与匹配的128例一般人群(非起搏器植入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心肺运动测试结果,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的因素。结果:起搏器植入组无氧阈心率、峰值心率、峰值心率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94.16±18.14 vs105.48±16.36bpm,P0.001;115.07±22.14 vs 130.14±20.93bpm,P0.001;75.67±13.64%vs 85.18±11.24%,P0.001),起搏器植入组峰值摄氧量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16.8±4.14 vs 18.65±3.90ml/kg/min,P0.05),两组摄氧效率斜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起搏器植入组进行亚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在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心室起搏比例≥40%是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0.167)。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是影响其心肺耐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心室起搏比例≥40%是影响心肺耐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分析清髓性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恶性血液病受者早期T细胞亚群及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cellreceptorexcisioncycles,TREC)的重建规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TREC。结果表明,UCBT与BMT/PBSCT相比,在移植后1个月内CD3+、CD3+CD4+、CD3+CD8+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此后无明显差别;2个月内CD3+细胞比例较低,但无明显差别。UCBT同BMT/PBSCT类似,CD3+CIM+细胞自植入开始即明显减低,2个月达最低,以后缓慢恢复,但至6个月仍未达正常;而CD3+CD8+亚群植入时已达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至6个月仍低于正常。UCBT组在移植后1个月内naive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而在移植后3个月开始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6个月内两组移植受者TREC均较低。结论:与同胞供体BMT/PBSCT相比较,UCBT后早期T细胞重建显著延迟,但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亚型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发挥着抗感染或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脾肿大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至2018年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的25例CM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处理前2周是否伴有脾脏肿大分为脾肿大组和非脾肿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以及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脾肿大组15例(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45(23~61)岁;非脾肿大组10例(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39(12~56)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粒细胞植入率分别为93.3%(14/15)、100.0%(10/10),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11~20)d、14(11~18)d(χ2=5.303,P=0.021);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80.0%(12/15)、90.0%(9/10)(P=0.212),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12~33)d、15(12~19)d(χ2=0.470,P=0.493)。③脾肿大组5例发生急性GVHD(Ⅰ/Ⅱ度4例,Ⅲ/Ⅳ度1例),非...  相似文献   

19.
非血缘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血缘异基因脐血移植(UCBT)自1988年第一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20年。全世界报道脐血移植的病例已经累积10000例以上。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已有力地证实非血缘异基因脐血移植是有显效的,HLA 0—1位点不合的UCBT的临床TRM、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等数据和HLA全相合骨髓移植的相仿,但UCBT的重度GVHD发生率明显减少。已经公认:异基因脐血无疑是一个造血干细胞随时可取到的新来源,尤其当病人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HLA全相合非血缘骨髓供者,也没有单倍体相合的外周血供者时。近年来,异基因脐血移植的两大新发展,一是脐血双份移植,一是脐血移植用于非恶性的难治性疾病治疗(如重症免疫缺损、地中海贫血、骨髓衰竭综合症和代谢障碍病等等)。脐血双份移植用于大体重儿童或成人病例并获得成功报告越来越多,其发展势头超过了儿童单份UCBT病例。双份异基因脐血移植的临床成功实践给有关基础研究提出许多令人困惑而又饶有兴趣的问题,例如HLA互不相合的双份脐血在体内的斗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破坏整个移植,反而提高了植入率?双份脐血有核细胞剂量之和并不高于单份脐血移植成功的剂量,而每单份的细胞剂量都低于单份脐血移植成功需要的剂量,这样反而提高了植入率,为什么?双份脐血之间,受者之间的HLA都互不相舍,为什么受者可以在第一阶段容纳双份脐血同时植入,以后双份脐血中只有一份可长期植入,又为什么?那一份脐血细胞能优胜而长期植入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参考国际UCBT文献,就如何评价非血缘性异基因UCBT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及其发展前景,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孕19.5 d胎鼠外周血作为脐血移植物.第1批UCBT实验中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输注PBS、1×10~6、2×10~6、3×10~6个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第2批UCBT实验中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输注1×10~6、2×10~6、3×10~6个脐血MNC,所有小鼠+8 d输注1×10~9个血小板支持.第3批UCBT实验中1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KGF组小鼠TBI前注射KGF,对照组注射PBS,两组都输注2×10~6个脐血MNC,+8 d输注血小板支持.以生存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胸腺输出功能为观察指标.结果第1批UCBT实验中PBS组小鼠+13.5 d内全部死亡,输注1×10~6、2×10~6、3×10~6个MNC三组小鼠+100 d分别生存2只、3只、3只.第2批UCBT中输注1×10~6、2×10~6、3×10~6个MNC三组小鼠+100 d分别生存7只、8只、8只.第3批UCBT实验中,移植后对照组小鼠脾T细胞、NK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数分别为(9.57±0.74)×10~6、(0.64±0.06)×10~6、(1.43±0.10)×10~6、(19.13±1.50)×10~6个.KGF输注组分别为(13.47±0.74)×10~6、(0.89±0.03)×10~6、(1.79±0.04)×10~6、(20.50±0.91)×10~6个.KGF输注组T细胞、NKT细胞、NK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小鼠sjTREC水平为(182.2±10.7)拷贝/105个细胞;KGF输注组为(224.2±9.6)拷贝/105个细胞,KGF输注组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9).结论 孕19.5 d胎鼠外周血富含造血干细胞,+8 d输注血小板浓缩物可建立异基因UCBT小鼠模型.KGF具有增强小鼠异基因UCBT后胸腺输出功能及促进T细胞免疫重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