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 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 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72.5 d, 22例患者于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CIP。24例肺癌患者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4.5 d, 早于非肺癌患者(119.0 d),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34例(89.5%)患者发生CIP时伴有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29例)、呼吸困难(27例)。CIP胸部CT炎症分布表现为不对称分布31例, 对称分布7例。24例肺癌患者中, 16例炎症主要分布在肺癌原发灶同侧, 8例呈全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37例)和实变(30例)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IP分类以机化性肺炎型最多见(15例)。在30例随访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 17例CIP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 13例部分吸收或稳定(未完全吸收组)。完全吸收组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5 d, 短于未完全吸收组(128 d, 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 CIP)患者的胸部CT特征及变化,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5例确诊为CIP患者的CT图像,初步总结CIP影像特征。5例患者均为男性,确诊为肺癌后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不同时期出现气短、心悸、咳嗽、胸闷、腹泻、Velcro啰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肺部CT征象主要包括磨玻璃影、斑片实变影、网格影、蜂窝状影、纤维条索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结节影等,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结果:CIP影像主要表现为肺内以间质改变为主的多样性、多态性病变,分布以双侧或单侧肺野中外带为主,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好转,影像表现均有所吸收。结论:CIP的影像学征象表现各异,但CT可以客观清晰显示间质性肺疾病的变化,对CIP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局,随着ICI的广泛应用,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也随之出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CIP)为ICI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亟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因此,早期识别发生CIP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干预,可减少患者永久性停药、严重CIP的发生,从而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ICI治疗的12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IP患者的临床特征、CIP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应用ICI治疗,7例(5.6%)患者出现CIP.发生CIP的患者中,2级CIP 4例(57.1%),3级CIP 3例(42.9%);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天至69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7周.7例(100%)患者出现CIP临床表现,其中喘息7例,咳嗽5例,发热3例,咯血2例.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双肺磨玻璃影5例,双肺斑片影3例,斑片影合并网格影2例,双肺实变影3例.7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后6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无好转,经激素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后好转.无CIP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停用免疫治疗,3例患者再次接受ICI治疗.结论 NSCLC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可发生CIP,CIP虽然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但经及时发现、合理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尝试再次接受ICI治疗.  相似文献   

5.
薛鹏  徐芃芃  毛昀 《中国肿瘤》2019,28(5):367-372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单克隆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临床发生率低,但易造成免疫治疗延迟或终止,严重可导致死亡。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新发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高度怀疑肺炎。该综述简要介绍了CIP的流行病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并讨论CIP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图像分析方法, 能够深度发掘隐藏在医学影像背后的临床信息, 近几年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期放化疗后巩固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RP)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预测和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基于CT的影像组学分析在预测RP和CIP以及二者鉴别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其与放射治疗等传统手段的联合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在临床实践中,放射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均可单独引起肺部不良反应,即放射性肺炎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放射⁃免疫相关性肺炎是放射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多被认为是放射性肺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单独出现或单纯叠加,明确相关性肺炎类型有助于改进患者的治疗决策。本文针对放射性肺炎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以及放射⁃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治疗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伴随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者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定论。全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在临床上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相对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肺毒性,也是引起ICIs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探索CIP的相关危险因素,甄别出发生CIP的高危人群,有利于CI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故本文就CIP的危险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癌症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得以问世,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也逐渐显现出来,并广泛为一线临床医师所熟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激活T细胞攻击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并导致多种不良反应。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是irAEs中较为罕见且预后较差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参考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部分ICIs的治疗机制及CI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CIP的分级及治疗管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而真实世界CIP的流行病学情况缺乏大宗人群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肺癌免疫治疗的CIP发病率,并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治疗现状和转归。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诊肺癌且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inhibitor,ICI)治疗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IP患者肺炎的发生时间、等级、治疗方案和转归。总结CIP在研究队列以及各亚组CIP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以及CIP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现状以及转归。结果:共纳入 2 031 例免疫治疗患者,CIP发生率为7.2%(147/2 031),重症率为2.6%(52/2 031),致死率为0.4% (9/2 031)。其中CIP人群中重症率为35.4%(52/147),死亡率为6.1%(9/147)。与非CIP患者相比,CIP多见于男性、老年(>65岁)、联合治疗、晚期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各亚组CIP发病率的对比中,男性、老年(>65岁)、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更高。真实世界CI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48 d,具有双高峰的特点,即免疫治疗后60~90 d及150~210 d是发病的双高峰时间段。CIP发病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季高发。治疗的患者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本研究中CIP的免疫抑制治疗率为76.2%,治疗后97.9%轻症CIP患者能预后良好,81.2%重症患者能在治疗后有较好的预后,有17.3%重症患者因CIP死亡。结论:真实世界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时总人群CIP发生率为7.2%,重症率为2.6%,致死率为0.4%;其中CIP人群重症率为35.4%,死亡率为6.1%。CIP中位发病时间有双高峰特点,且秋冬季高发;男性、老年、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CIP发病率较高。大部分CIP患者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耐受失衡,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之一,此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均不典型,且有潜在的致死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随着免疫检查抑制剂越来越多的投入临床,相关病例也逐渐增多,需要临床医生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疑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发生时及时识别、尽早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在此类肺炎痊愈后谨慎评估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免疫治疗。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药物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肺炎的认识,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IP的发生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并对CIP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影响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5例发生CIP(3例G1,1例G2,1例G4),发生率8.3%,1例死亡,死亡率1.7%。CIP发生中位时间2.1个月(2~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胸痛。影像学表现各异,共同点是多个病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分布区域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区。 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为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无特异性,无明确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治经验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黑色素瘤和肺癌等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开发可预测其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标患者群的筛选,推动晚期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展开.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旨在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精准化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immunity checkpoint inhibitor,biomark-er,prognosis"为英文关键词,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为中文关键词,检索1995-10-2017-02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定义;(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预测因素.排除标准:(1)研究存在设计缺陷或统计方法错误,质量差;(2)数据不完整,结果不确定.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检索到英文文献42篇,中文文献2篇,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异性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多种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其整体起效时间慢,但一旦起效,疗效维持时间较长.选择相应的药物疗效预测因子,在用药前筛选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目标人群,对于临床抉择至关重要.PD-L1表达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和肿瘤突变负荷等指标已被证明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其他新标志物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 PD-L1表达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和肿瘤突变负荷是目前证据较为充足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少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日益增多.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的认识.我们报道2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病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进行文献复习,讨论相关临床特点、可能的机制及最佳治疗方式.2例患者均为老年女性,1例在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 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3月至2023 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 治疗145 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 组和非CIP 组,随后将发生CIP 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 和重度(3、4级)CIP 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 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 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 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 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 发生率为3.45%。CIP 组患者PFS 明显长于非CIP 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 组与非CIP 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 和重度CIP 相比,PFS(12.2vs 12.9 个月)及OS(16.1 vs 17.8 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 个[HR=0.51 ,95%CI(0.31, 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 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 个[HR=0.4,95%CI(0.18, 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 的发生率为17.93%,CIP 的发生与PFS 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肿瘤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同时,其致命性的药物相关心肌炎并发症成为临床中的新挑战。本共识总结ICIs相关心肌炎的流行病学、病理特点、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和对应管理方案,提出主动监测策略(proactive monitoring strategy,PMS)以发现早期心肌损伤,为ICIs相关心肌炎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免疫治疗是当前实体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而在免疫系统中发挥负性调节分子的免疫检查点在限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PD-1及PD-L1、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开发为抗肿瘤药物进行临床研究,dMMR/MSI-H型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客观反应。本文基于结直肠癌免疫分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对奥希替尼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125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且对奥希替尼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和(或)抗血管生成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接受化疗或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0.00%、62.00%,对照组分别为10.67、54.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20,P=0.145;χ2=0.661,P=0.416)。观察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4.07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03个月(χ2=4.186,P=0.041)。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可降低预后风险(HR=0.665,95%CI:0.448~0.987,P=0.043)。结论 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改善了奥希替尼耐药NSCLC患者的生存,并降低了患者的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李颖璐  苏鹏飞  时沛 《癌症进展》2021,19(21):2206-2209
目的 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8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同步放化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同步放化疗组进行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在同步放化疗组基础上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脂肪酸合成酶(FAS)、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CD4+、CD3+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步放化疗组(P﹤0.01),CD8+水平明显低于同步放化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FAS、TuM2-PK、VEGF、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步放化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中应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患者病情进展得到有效控制,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肿瘤生长及转移,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