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清扫腋窝Ⅲ组淋巴结的经验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一项重要独立因素。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不管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术乃至保留乳房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腋淋巴结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组(level)。Ⅰ组(1evelⅠ)又称腋下组或胸小肌外侧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该段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Ⅱ组(level Ⅱ)又称腋中组或胸小肌后组:是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Ⅲ组(level Ⅲ)又称腋上组或锁骨下组:是指位于胸小肌内侧的腋淋巴结,即锁骨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Auchincloss术加胸大肌开窗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良根治术分Auchincloss术式(保留胸大、小肌)和Patey术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两类。二者比较,前者损伤胸前神经的机会较小,又不切除胸小肌,更易为多数患者所接受,其不足之处是淋巴清除范围不能包括高位组淋巴结〔1,2〕。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我们在此术式基础上加行胸大肌开窗,清除高位组淋巴脂肪组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在Auchincloss术清除腋窝中,低位组淋巴脂肪组织,创面充分止血后,于锁骨内侧下方,沿胸大肌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胸大肌锁骨部或其胸肋…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Patey手术保留胸大肌神经支配38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Patey手术 ) 38例 ,其中 32例保留胸大肌的全部神经支配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31~6 2岁 ,平均 43 5岁。术后临床病理分期 (AJCC/UICC)T1N1M03例 ,T2 N0 M0 10例 ,T2 N1M0 2 2例 ,T3 N1M0 3例。2 手术方法 :本组中除 6例因术中见腋下群转移淋巴结与胸前外侧神经绕支关系密切 ,为保证根治效果 ,切除胸前外侧神经外 ,余 32例于术中切断胸小肌起止点并劈开胸小肌 ,仔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T1乳腺癌的疗效。方法:观察Halsted术、改良根治术和乳房象限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对274例T1乳腺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全部病人的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T1乳腺癌病人10年生存率为84.7%;标准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5石%和84.1%(P>0.05);乳房象限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术与根治术相比,T1N0M0病人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4%(P>0.05);全组腋淋巴结转移率为27.7%;97.4%的转移淋巴结位于低位组。结论:3种术式治疗T1乳腺癌病人的效果相同,从美观及心理因素上考虑,提倡行保守性手术;2/3以上T1病人无腋淋巴结转移,一律行腋淋巴结清除对预后意义不大,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腋淋巴结转移绝大多数在低位组,在不能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情况下,可仅清除低、中位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间隙入路清扫Ⅲ组淋巴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手术),同时沿胸大肌肌问沟切开胸大肌,彻底清除Ⅲ组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对照组采用仅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彻底清扫腋淋巴结,明显减少胸大肌萎缩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结论经胸大肌清扫Ⅲ组淋巴结既保留胸大肌功能,又彻底清扫腋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微创与功能外科时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步骤。现行方法可以仅切除腋窝浅部淋巴结;或以胸小肌为上缘,仅切除腋窝外1/3的淋巴结(仅清除BergⅠ级水平的低位腋淋巴结清除术);或翻开胸小肌,切除其深面的淋巴结(清除包括Ⅰ、Ⅱ级水平的中位腋淋巴结清除术);或清除腋窝全部淋巴结(全腋清除术,total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TAL)。在当今微创与功能外科时代的乳腺癌淋巴结如何处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80年至 1998年行乳腺癌手术 3 65例 ,其中改良根治术 2 89例 ,占 78 3 % (改良根治Ⅰ式即Auchincloss手术15 1例 ,改良根治Ⅱ式即PateyDyson手术 13 8例 )。改良Ⅰ式由于保留胸大、小肌 ,锁骨下静脉周围脂肪淋巴组织显露不满意 ,清除受到限制。我们对腋窝清扫的显露进行改进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89例乳腺癌均为女性、单侧 ,Ⅰ~Ⅱ期 ,且癌灶与胸大肌无粘连、腋窝无明显肿大淋巴结。改良Ⅰ式(保留胸大、小肌 ) 15 1例 ,平均年龄 4 1岁 ,改良Ⅱ式 13 8例 (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 ) ,平均年龄 4 1 …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根治术的范围包括患侧的全部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整块切除。它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由于切除的范围较广,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肩侧关节活动的功能障碍,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2002年6月~2005年2月,我们对8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年龄28~67岁。其中单纯病变乳房切除37例,乳腺癌根治术49例。均不伴有影响愈合的不利因素,如营养不良、糖尿病等。2功能锻炼及护理2.1卧床期的功能锻炼(术后1~3d):乳腺癌术后,为…  相似文献   

9.
隐性乳癌2例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 5岁。未孕育。因双乳房间隙性刺痛 10个月 ,于1997年 9月 16日入院。体查 :右腋下触及直径约 5cm的淋巴结链 ,双乳房肥大 ,未触及包块。右乳外上象限局部组织增厚 ,标记后 2次红外线扫描及B超均未发现异常。99mTc 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乳腺显像检查阴性 ,右液下核素浓聚 ,显像呈强阳性 ,提示腋淋巴结转移癌可能。诊断 :隐性乳癌 (oc cultbreastcancer ,OBC )。 9月 2 4日手术。先取右腋淋巴结快速冰冻切片 ,病理报告右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即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检查切除的乳腺…  相似文献   

10.
报告8例经胸大肌开窗,行保留胸前神经的改良一式乳腺癌根治术(Auchincloss法),该术式克服了过去改良一式仅能清扫腋窝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弊端。不仅能保留胸前神经,也能清扫胸小肌内缘,锁骨下和胸肌间的淋巴结,基本达到正规的Halsted要求。此术式不仅适合于Ⅰ、Ⅱ期乳腺癌病例,甚至也适用于无胸大肌浸润的Ⅲ期乳腺癌病例。  相似文献   

11.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治的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1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1例,乳腺癌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4例。11例获随访1—15年。随访期间行腋下肿块切除和加行单纯乳房切除的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3年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于再次术后4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仍存活,其中已生存3年以上2例,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4例。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本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5 4岁 ,因左乳晕肿块 3年 ,肿块切除活检术后 5d入院。 15年前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查体 :右侧乳房缺如 ,左侧乳头乳晕切除 ,左侧腋下触及 1cm×1cm淋巴结 1个。全麻下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学诊断为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腋窝淋巴结未查见癌细胞 ( 0 / 13)。术后 7d行CMF方案化疗 (CTX 40 0mg/m2 ,MTX 30mg/m2 、FUDR 5 0 0mg/m2 )第 1、8天。患者第 5天WBC 15 5 2× 10 9/L、RBC 3 6 4× 10 12 /L、PLT 2 89× 10 9/L ,并出现口腔粘膜溃疡。第…  相似文献   

13.
1898年Halsted报告50例乳腺癌(BC)切除术,它先切除乳房伴胸肌,然后是腋下淋巴组织。Halsted术是总结过去近100年BC手术经验而成。此后WileyMeyer手术开始于距原发灶最远的腋下淋巴结解剖(ALND),直至乳房伴大、小胸肌,连同整块切下而不是分别切除。这样就形成实体癌以局部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根治术。而且引用至今有皮肤黑色素瘤和胃癌的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月~6月,我们应用双血管蒂腹直肌皮瓣游离移植再造乳房2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缺损严重,胸大肌及胸小肌均切除,锁骨下凹陷畸形,腋前壁缺如,胸壁植皮,周围贴骨瘢痕,外观呈搓板样.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疗法之一,手术须切除患侧的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切除范围较广,对病人的身心两方面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术前术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2001年3月至203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LN )的分布及其在活检中的意义。方法 用 1%美蓝染色的方法 ,对2 72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 ,分析SLN的分布与病人的年龄、肥胖指数、乳房大小以及肿瘤的大小、部位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  (1)SLN检出率 90 1%,假阴性率 9 8%,准确率90 2 %。 (2 )SLN位于腋下群为 91 2 %,腋中群为 8 0 %,腋上群为 0 8%。 (3)肿瘤位于外侧象限者 ,SLN位于腋下群为 97%,位于腋中群为 3%;肿瘤位于内侧象限者 ,SLN位于腋下群为 74%,位于腋中上群为 2 6 %,(P <0 0 5 )。 (4)肿瘤位于乳房外侧象限的SLN检出率为 96 3%,肿瘤位于内侧者检出率 76 5 %(P <0 0 1)。 (5 )肿瘤位于乳房内侧象限的SLN假阴性率为 3%,肿瘤位于外侧象限者为 12 2 %(P <0 0 5 )。结论  90 %以上的乳腺癌SLN位于腋下群 ,尤其是肿瘤位于乳房外侧象限者。乳房内侧乳腺癌 ,有 1/3的SLN位于腋中、上群。SLN假阴性多见于肿瘤位于乳房外侧象限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探讨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加胸大肌开窗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30例,在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基础上,施行胸大肌开窗清扫第Ⅲ组淋巴结,对该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第Ⅲ水平淋巴结阳性率13.08%,与原发肿瘤大于5cm、腋淋巴结阳性个数≥4枚及高复发率有关,术后无胸肌萎缩、严重的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联合胸大肌劈开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较小,对腋窝第Ⅲ组淋巴结清扫效果明确,能为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瞻性比较研究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MAD)与根治术(RM)对Ⅰ、Ⅱ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92例Ⅰ、Ⅱ乳腺癌随机分两组:MAD组96例或加卵巢去势术;RM组96例,或加卵巢去势术。MAD组腋淋巴结清除范围是腋下群淋巴结;RM组采用Halsted或仿根治Ⅱ式。卵巢去势是在乳房手术同时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结果 MAD组和RM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4%和8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7%和79.3%。局部复发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2.3%。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7.9%。绝经前去势组(36例)与未去势组(58例)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4%和81.4%,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7%和74.9%。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MAD的疗效与RM相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二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3月,收治1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4年胸壁严重缺损患者;年龄27~49岁.左侧3例,右侧8例.术中采用背阔肌止点离断的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旋转替代胸大肌,背阔肌肌瓣切取范围26cm×17 cm~31 cm×20 cm,皮瓣切取范围13 cm×6 cm~18 cm×8 cm.于肌瓣后间隙植入乳房假体,背阔肌前上缘固定于腋项及腋前线填补腋顶空虚并重建腋窝前皱襞.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Ⅱ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再造乳房外观自然,手感良好,重建的腋前皱襞与健侧基本对称,腋顶及腋前皱襞凹陷畸形基本纠正.结论 应用背阔肌止点离断的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及腋前皱襞重建是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较严重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1 在过去的 10 0年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四大历程19世纪末 ,Halsted的乳腺癌根治术其观点认为 ,乳腺癌主要是一个局部的疾病 ,先有淋巴结转移 ,以后再引起血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肿瘤播散的标志。区域淋巴结切除对肿瘤的转移有治疗作用 ,手术操作影响愈后 ,其治疗术式包括 :(1)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2 )切除全部乳腺组织 ,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 (3)切除胸大小肌。 (4 )腋淋巴结作彻底清除。此术式主导乳癌外科上百年。2 0世纪 5 0年代 ,扩大根治术[1] 遵循Halsted整块切除的原则 ,内乳淋巴结被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