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占斌  刘金虎 《甘肃医药》2009,28(5):360-36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饼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超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超声下导向穿刺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饼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实时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OJ)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经验交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33例梗阻性黄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恶性阻塞性病变118例,良性阻塞性病变15例,数据完整、纳入研究为85例(胰腺、壶腹部占位伴梗阻11例;肝脏原发性占位、转移灶伴梗阻23例,胆管系统恶性病变伴梗阻48例,其中1例合并胆管多发结石;单纯的肝内胆管系统结石合并感染、梗阻的患者有3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术后随访常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结果 纳入研究的85例患者,在介入超声医师与临床医生合作下共行PTCD术86例次,84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7.67%(84/86)。选择左、右胆管穿刺分别为32例、53例。术后并发症共有16例,其中引流管脱落、胆管少量出血、腹腔出血、胆管感染分别为5例、7例、1例、3例。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前明显下降、肝功能总体较术前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3.
陈占斌  刘金虎 《西部医学》2010,22(5):837-83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饼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超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超声导向行PTCD术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饼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04-109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46岁;在影像学引导下应用封堵器行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 d行心电图(ECG)、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1、3、6、12个月、2年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手术成功,术后为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右心腔缩小,肺动脉压降低,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接受PDA介入封堵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心脏超声筛查,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及主动脉弓造影,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3l例PDA封堵均成功。封堵后10min,肺动脉压由封堵前的24—96(45.4&#177;20.2)/10—45(21.9&#177;8.6)mmHg,降至13—40(24.9&#177;7.4)/4—23(11.9&#177;5.5)mmHg(P〈0.05)。31例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单纯PD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术(PTCD)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26例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其中24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2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20例,左叶胆管4例,双叶胆管2例。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细致的护理,无一例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术前、术中,术后恰当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分析PTCD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91.67%;术后3d黄疸减退,术后1周及出院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胆汁外漏1例、胆道出血2例。结论B超定位引导下,行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明确,患者及操作医师所受射线剂量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采用单腔静脉导管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U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无法手术且有阻塞性黄疸的晚期癌症患者行UPTCD,其中肝癌17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7例,胆囊癌2例,胃癌肝转移2例。结果: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行UPTCD一次置管成功率92.1%,二次置管成功率100%,全部病例引流通畅。结论: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行UPTCD方法简单,穿刺安全准确,费用较低且患者易接受,对于解决癌症晚期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手术感染率,杜绝医院交叉感染。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介入手术的215例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2013年6月~2014年12月共实施超声介入治疗215例,成功率100%,术后均无因介入治疗发生的医院感染。结论超声引导介入穿刺治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介入超声室内医师要高度重视医源性感染,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做好感染控制管理,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26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介入方法诊断及治疗的26例PTE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气短、气促、咯血、休克等,其中7例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5例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4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D-二聚体检查,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右侧或左侧股静脉入路行肺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溶栓,其中4例先采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的机械方法后留置导管溶栓.对7例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患者留置导管溶栓前行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2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溶栓3~4d复查肺动脉造影,23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3例患者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继续经留置导管抗凝治疗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肺动脉造影显示主干及分支内血栓消失.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 肺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局部溶栓术治疗PTE起效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全硅橡胶和乳胶导尿管留置导尿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材料导尿管留置导尿对尿道黏膜的影响,以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导尿管。方法 将需要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为全硅橡胶及硅化乳胶导尿管两组,每组各为30例,分别检测尿常规、记录留置导尿管期间病人的感觉。结果 插管初期硅橡胶导尿管比乳胶导尿管镜下血尿发生率低,插管期间硅橡胶导尿管组病人不适感觉少见。结论 插管过程中内固定囊压迫膀胱黏膜或者病人活动牵拉导管可能是造成尿道或膀胱损伤的原因之一。全硅橡胶导尿管相对于乳胶导尿管对尿道黏膜损伤轻,建议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尽量使用对尿道刺激和损伤小的全硅橡胶导尿管。  相似文献   

12.
全硅橡胶和乳胶导尿管留置导尿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导尿管留置导尿对尿道黏膜的影响,以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导尿管。方法将需要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为全硅橡胶及硅化乳胶导尿管两组,每组各为30例,分别检测尿常规、记录留置导尿管期间病人的感觉。结果插管初期硅橡胶导尿管比乳胶导尿管镜下血尿发生率低,插管期间硅橡胶导尿管组病人不适感觉少见。结论插管过程中内固定囊压迫膀胱黏膜或者病人活动牵拉导管可能是造成尿道或膀胱损伤的原因之一。全硅橡胶导尿管相对于乳胶导尿管对尿道黏膜损伤轻,建议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尽量使用对尿道刺激和损伤小的全硅橡胶导尿管。  相似文献   

13.
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艳  杨凤林 《华夏医学》2005,18(5):872-873
留置尿管是临床基本诊疗技术之一,笔者从导尿管的改良、导尿管的选择、导尿及留置尿管的方法、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等方面,探讨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现状。  相似文献   

14.
乳胶管与金属管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乳胶造影管与金属造影管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对 10 1例乳胶造影管与 5 1例金属造影管造影病例不同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乳胶造影管在减少宫颈管损伤出血、淋巴管 /血管碘油栓塞、子宫穿孔、造影剂外溢、操作者暴露于X线时间及操作方便方面明显优于金属造影管 ;金属造影管具有置管时下腹胀痛轻、宫腔形态缺损少、造影头滑脱率低、输卵管显影率高、造影失败率低、价廉等优点。结论两种造影管各有其优缺点 ,分别适用于不同造影对象  相似文献   

15.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4例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PICC置管组33例为一组,前臂静脉留置针41例为二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中观察记录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PICC置管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保留时间长,对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结论PICC置管在肿瘤病人的临床应用中较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陈飞燕 《四川医学》2013,(9):1429-1431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疏通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的疗效.方法 对近3年来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0U/ml、60U/ml、90U/ml和120U/ml肝素钠溶液进行溶解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30U/ml、60U/ml、90U/ml和120U/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化疗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18.
周威  赵卫 《当代医学》2009,15(11):199-200
目的评价Yashiro导管及RH导管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35例肝癌患者中采用Yashiro导管治疗者182例286次。RH导管治疗者53例64次。结果Yashiro导管治疗超选成功271次,成功率约为94.8%。RH导管治疗超选成功56次,成功率为87.5%。Yashiro导管及RH导管超选成功率经卡方检验=3.38,P=0.048(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Yashiro导管较RH导管更易超选入供瘤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标分析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观察本院南楼2007年9月-2012年3月间31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高龄重症患者,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上腔静脉组和右房水平组,观察两组导管主要事件、预后及导管应用时间等指标。结果除置入较浅导管的脱出比例(4.7%)高于更深组(0.5%,P=0.019)外,两组在其他导管相关事件、临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成熟的时代,导管尖端位置深浅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0.2±21.3)mL/min、(236.1±36.0)mL/min(P<0.001);两组间身高分别为(161.9±7.7)cm、(158.9±5.4)cm(P =0.006).左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导管末端在心房与在上腔静脉者功能不良的发生卒差异无显著性(P =0.231).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28,P=0.004)、白蛋白(OR=0.918,P=0.011)、身高(OR=0.926,P=0.002)及插管左右侧颈内静脉(OR=3.696,P<0.001)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时左右颈内静脉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