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和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现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对55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不同暴力形式、暴力频次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差别,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护士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70.14%;其中心理暴力占77.69%,身体暴力占17.18%,性暴力占5.13%。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未遭受组(P0.01或P0.05)。不同暴力形式、暴力频次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暴力次数、暴力形式、用工性质和学历为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组织公民行为下降,遭受暴力程度越严重、频次越多,护士组织公民行为越差。  相似文献   

2.
李智  郁明素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61-763
目的调查护士心理授权和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分析心理授权对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授权量表和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对4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心理授权总分为(42.45±4.72)分;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总分为(153.62±15.23)分,其中62.96%行为目标达成度较低,21.99%行为目标达成度中等,15.05%行为目标达成度较高;工作年限、职称、工作意义、工作影响、自我效能和工作自主性均为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行为目标达成度较低,心理授权是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影响因素,可通过改善护士心理授权来提高其行为目标达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与工作控制感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2018年7-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湖南省7所医院的41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和工作控制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410名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得分为(163.94±20.90)分,工作控制感得分为(50.40±11.69)分,行为目标达成度与工作控制感呈正相关(r=0.217,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来提高其工作控制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茜  熊莉娟 《全科护理》2020,18(21):2664-2667
对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与分类进行概述,阐述了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介绍了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与干预及国外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以期为国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水平并分析原因,为今后干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量表对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60.8%的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辱骂、威胁、语言性骚扰、躯体攻击(无损伤)、躯体攻击(轻度损伤)、躯体攻击(明显损伤)、性袭击的发生率分别是57%、39%、13.1%、8.8%、3.7%、1%、2.5%。80.2%的急诊科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45%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结论:护士遭受高水平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形式主要是非身体暴力,急诊科护士较非急诊科护士遭受更多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6.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作为一种职业危害因素严重危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护理质量。本文阐述了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对护士和护理专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责任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及相关因素,筛查护士工作中普遍性、关注偏差性缺陷。[方法]以King达标理论为依据,应用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NPGA)对6所3级综合医院626名责任护士进行行为现状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7.1%的护士认为自身护理行为水平较低、58.9%的护士认为自身护理行为需要在对应条目上把握问题点进行改善;各维度总体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团队角色""个人发展""促进病人理解参与""自主决策""开放性交流""病人尊重""个性化护理";在编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水平高于非在编护士,责任护士的年龄护龄越大、职称越高、工作满意度越好,行为目标达成度水平越好。[结论]以护理行为目标为依据的护理行为水平评价,有助于反思护士行为特征所反映的护理价值观和护士行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月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46-2549
目的调研精神科护士在工作场所遭遇暴力的状况与特征,剖析暴力出现的关联元素,及其对护士心理健康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方法采取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研表与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本院70名工作在一线的精神科护士开展相关调研。结果精神科工作场所出现暴力的概率是80.0%。Logistic多元素剖析可见,女护士、低能级、低年龄是医院出现暴力风险元素。在工作场所遭遇暴力的那组护士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躁、恐惧、躯体化等方面分数相对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概率相对要高,有此遭遇的护士组心理健康水准同没有此遭遇的护士组相比要低,应采取全面的干预措施,减少工作场所出现暴力的概率,改进护士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和护理伦理决策现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和护士护理伦理决策问卷对69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年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6.09%,其中心理暴力占74.89%;身体暴力占18.12%;性暴力占6.99%。暴力组伦理选择、伦理行动和伦理决策能力总分均显著低于非暴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作场所暴力形式及暴力频次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学历是护士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下降,遭受暴力程度越严重、频次越多,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11.
周晓倩  王芬 《全科护理》2022,20(3):341-344
通过系统检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总结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三间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供有效应对措施,以期减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维护护士身体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护士人格特质及工作场所暴力现状,探讨二者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调查1 354名临床护士。结果 1 354名护士中,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0.93%,以低频度为主(83.15%),遭受两种以上暴力类型护士占16.85%;护士人格特征以宜人性(37.78±5.83分)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人格特质中神经质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护士人格特征与工作场所暴力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管理者在护士职业培训、执业选择、工作分配时,应重视护士人格特质,从而提高护理品质,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浙江省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4名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4名调查对象中,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位、是否为独生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医院是否采用有效预防暴力的措施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职位、是否为独生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医院是否采用有效预防暴力的措施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干预研究,以减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来源、主要原因、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防范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为避免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稳定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2家市级医院儿科护士共156人进行整体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小夜班、中午班为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时段;施暴的主要方式为语言攻击、推搡;受暴者可引起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渍感、焦虑等身心疾病;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意向增强.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给儿科护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管理者应加强薄弱时段人力资源配置,重视儿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相关文件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98名急诊护士近1年内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名被调查者在最近1年内有78人遭受过暴力,发生率为79.59,以语言暴力为主;分诊台是急诊科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急诊科护士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候诊时间过长、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等;强迫、焦虑、躯体不适、抑郁和恐惧是急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作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7.
葛宝兰  常娜  孙宏玉 《护理研究》2008,22(34):3134-313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相关文件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98名急诊护士近1年内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名被调查者在最近1年内有78人遭受过暴力,发生率为79.59%,以语言暴力为主;分诊台是急诊科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急诊科护士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候诊时间过长、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等;强迫、焦虑、躯体不适、抑郁和恐惧是急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作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济南市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的166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6名调查对象中,有123(74.1%)名护士在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99.2%);对护士技术不满意(65.9%)、候诊时间太长(43.9%)、不合理要求被拒绝(43.9%)是儿科门诊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无孩子、是否值夜班、工作满意度是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对护士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2家市级医院儿科护士共156人进行整体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小夜班、中午班为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时段;施暴的主要方式为语言攻击、推搡;受暴者可引起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溃感、焦虑等身心疾病;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意向增强。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给儿科护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管理者应加强薄弱时段人力资源配置,重视儿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护士影响及医院应对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护士的影响及医院应对现状.方法 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164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24名(75.6%)护士遭受过暴力,对护士的生理、心理和职业态度产生较大影响,医院缺乏规范、有效的应对暴力措施.结论 急诊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建立预防和应对暴力的系统模式,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