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56例阴虚、阳虚患者的生化-内分泌指标进行了分析。方法: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地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摒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两次,每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亦取坐位,每次1小时,每天两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阴虚组与阳虚组患者中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5-HT(5-羟色胺)、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T(睾酮)、T3、T4(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特性性偏移,表明按中医辨证分型的许我不同的现代医学疾病具有一些生化-内分泌指标的规律性分布,经过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意念调息后,虚证患者偏移的生化-内分泌指标向其平衡点移位,通过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提示意念调息功法通过特定信息的介导影响皮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活动从而调节或抑制人体的神经生化-内分泌激素的活动,再进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促进其病理生理指标的复原,这可能是真气意念调息治疗虚证患者的重要机理之一, 出,对意会调息功效的作用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意念调息功法对 5 6例阴虚、阳虚患者进行气功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证候 ,以及Hb(血红蛋白 )、WBC(白细胞 )、Pc(血小板 )、IgG、IgA、IgM(免疫球蛋白G、A、M)、C3 与CD3 (T细胞总数 )、CD4、CD8(T细胞亚群 )等血液学、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全部 5 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 ,取坐位 ,用耳留意呼吸 ,意念自然相随 ,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 ,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 ,调息凝神 ,摒弃杂念 ,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 ,每天练功 2次 ,每次 1h。 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 ,每次 1h ,每天 2次 ,限制其体位 ,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 :观察了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不同阴虚证、阴虚证治疗前后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表明意念调息功法对于阴虚、阳虚患者的相关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 :真气意念调息是一种良好的强身健体和促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育疗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意念调息功法对56例阴虚、阳虚患者进行气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证候,以及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c(血小板)、IgG、IgA、IgM(免疫球蛋白G、A、M)、C3与CD3(T细胞总数)、CD4、CD8(T细胞亚群)等血液学、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全部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摒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2次,每次1h。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每次1h,每天2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观察了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不同阴虚证、阴虚证治疗前后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意念调息功法对于阴虚、阳虚患者的相关血液学与免疫学指导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真气意念调息是一种良好的强身健体和促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育疗法。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阴虚和阳虚患者在真气意念调息功法训练前后甲皱微循环的流态和形态。方法 :全部 5 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 ,取坐位 ,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 ,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 ,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 ,调息凝神 ,屏弃杂念 ,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 ,每天练功两次 ,每次 1h。 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 ,每次 1h ,每天两次 ,限制其体位 ,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 :练功前阴虚组以微循环少数血管血流增速、多数血管充盈不良及缺血为其特征 ,而阳虚组则以微循环过度充盈、血流缓慢瘀滞为其特征。练功后两组微循环机能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组织细胞和血液在微循环处所进行的物质交换的调控这一关键作用 ,有可能是它整体调整功效的“最后公路”。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阴虚和阳虚患者在真气意念调息功法训练前后甲皱微循环的流态 和形态,方法:全部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屏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两次,每次1h,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每次1h,每天两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练功前阴虚组以微循环少数血管血流增速,多数血管充盈不良及缺血为其特征,而阳虚组则以微循环过度充盈,血流缓慢瘀滞为其特 征,练功后两组微循环机能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组织细胞和血液在微循环处所进行的物质交换的调控这一关键作用,有可能是它整体调整功效的“最后公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75-2077
目的:观察偏阴虚组与偏阳虚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生化指标的特点,探讨中医阴阳调护理论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偏阴虚组与偏阳虚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生化指标有无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阳虚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的得分较阴虚组患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阳虚组精力的下降更为明显,与阴虚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阴虚证患者的躯体健康得分较阳虚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虚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均高于阳虚组,阴虚组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低于阳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阳虚组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阴虚组,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阳虚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高于阴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化指标与阴阳偏盛有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调整阴阳,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阳虚寒证和阴虚热证患者发汗调定点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敏  徐守中 《中医杂志》1996,37(4):236-238
本工作以发汗调定点参考值(ToSSP)及其相关指标,对辨证明确的10例阳虚和12例阴虚患者,测定喜好温度(Tp)、皮肤温(Tsk)、舌下温(To)、ToSSP及其潜伏期(LsP)、并计算ToSSP与To的差值(ToSSP—To)等指标。结果表明:阳虚组Tsk、To均值低于对照组,阴虚组To则高于对照组。阳虚组与阴虚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阳虚组ToSSP均值升高,Lsp延长,ToSSP—To加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阴虚组则与对照组相近。阳虚组Tp高,阴虚组Tp低者占2/3,其余的Tp不明确。首次证实阳虚者SP上移,阴虚者无明显移位。为从SP水平分析阳虚和阴虚病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及内分泌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体质属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及平和质患者各10名,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瘦素、FSH、LH、T、PRL、E2水平。结果 1平和质组血清瘦素水平低于其他体质组(P0.05)。2阳虚组、痰湿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组(P0.01)。3阳虚组、痰湿组LH/FSH及T水平均高于其他体质组(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质与血清瘦素、内分泌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阳虚质、痰湿质血清瘦素、LH/FSH及T水平较其他体质组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571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问卷调查及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指标的分析,探讨其与主要体质类型及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的关系,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住院就诊的患者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腰臀围等的测量和分析。结果:①471例T2DM人群前5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66例(35.2%)、平和质125例(26.5%)、阳虚质82例(17.4%)、阴虚质54例(11.5%)、痰湿质44例(9.3%)。②与痰湿质比较,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显著较低(P〈0.01);与平和质比较,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WHR较低(P〈0.05)。③T2DM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痰湿质多见于中年。结论:①T2DM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BMI、WHR与T2DM各主要体质类型有相关性。T2DM中医体盾的分布与年龄有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风病患者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探讨中风病人的主要病理体质类型,为从体质调控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01例患者,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作脉搏、血压、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痰湿质55例,阳虚质46例,气虚质31例,阴虚质11例,分别占27%、23%、15%、5%,占全部患者的71%;痰湿质与气虚质及痰湿质与阳虚质的胆固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病患者中以痰湿、阳虚、气虚、阴虚4种体质类型为主,痰湿质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质和阳虚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