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20例符合Pitt等描述典型影像学征像的股骨颈疝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男17例,女4例;年龄30-8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其中13例行MRI检查。结果:21例发现股骨颈疝窝病灶29个,累及右侧9例,左侧8例,双侧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最大直径约16mm,X线表现为透亮区或硬化环,CT表现为骨质缺损区,密度因成分不同而呈软组织密度、脂肪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缘伴有薄层清晰硬化缘,临近骨皮质见局限性裂隙样缺损与骨质缺损灶相通,MRI信号不定,多数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异性,CT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基本可以确诊,X线及MRI检查具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章瑜  段晓岷  梅海炳 《中国骨伤》2018,31(3):272-275
目的 :探讨MRI、X线片、CT检查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骨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行MRI、X线片、CT检查的11例SLE骨梗死儿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例,女10例;年龄6~16岁,平均13岁。11例行MRI检查,9例行X线片检查,3例行CT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骨梗死共计累及60个部位,30个骨干-干骺端,8个髌骨,21个骨骺,1个距骨。11例MRI检查均检出病灶,典型表现是地图样改变,病灶边缘可呈长T1长T2信号,"双环征""三环征"。9例X线片检查中5例检出病灶;3例行CT检查中2例检出病灶;X线片及CT早期常无明显异常,慢性期表现为硬化边环绕低密度灶。结论:MRI能显示早期骨梗死,X线及CT只能显示慢性期改变,MRI是诊断骨梗死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对下肢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我院CT与MR诊断线状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30例行CT检查(做CT三维重建),10例MR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所选病例外伤X线首次平片均未显示明确骨折线,30例行CT检查,其中26例均清楚显示骨折线及小骨片;3例未见骨折,1例见线状影,骨折不明确。10例MRI检查,显示骨挫伤9例、骨折9例;1例CT见线状影,MR表现正常。结论:骨外伤影像诊断中,CT与MRI对X线平片不易发现下肢线状骨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研究价值。方法 26例(29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2例(13个病灶)有CT资料,3例(4个病灶)有MR I资料,9例(1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4年,2例(2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共29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4个,胫骨近侧干骺部7个,胫骨骨干4个,股骨近侧干骺部3个,肱骨近侧干骺部1个;单发19例,多发7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3个病灶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9个)或骨皮质内(4个),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7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4个病灶无改变,4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即可诊断,但CT、MR I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皮质旁软骨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皮质旁软骨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8例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3例接受CT检查,7例接受MR检查。结果位于肱骨6例、股骨1例、指骨1例。肿瘤最大径2~6cm。7例X线表现为骨皮质旁钙化性或骨化性肿块,其中5例邻近骨皮质增生,6例骨皮质凹陷,4例呈"火山口"样外观,2例肿块表面绕有不完整骨壳;另1例X线表现为骨皮质浅碟形凹陷,未见钙化或骨化。3例CT表现类似X线平片。6例伴钙化或骨化性的肿瘤T2WI呈明显高信号伴数量不等低信号;另1例无钙化或骨化的肿瘤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邻近骨髓腔未见受累。8例术后病理学表现为分化良好的软骨组织,掺杂钙化或骨化灶。结论皮质旁软骨瘤好发于长骨的皮质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8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于发病后2~14 d分别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结果 X线检查结果显示:28例病程12 d内仅见局部软组织肿胀;2例病程14 d可见局限性骨质疏松,未见骨皮质破坏。CT检查结果显示:28例病程7 d仅见局部软组织肿胀;4例病程7~10 d可见局限性骨质疏松,病程10 d后可见明显骨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表现。MRI结果显示:28例病程2 d内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25例3 d内骨髓内可见异常信号影;27例6~14 d内可见明显骨膜反应及骨质破坏。结论 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中优于X线及CT,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平片(n=18)、CT(n=20)和MRI(n=10)表现。结果 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CT正确诊断18例,MRI正确诊断8例。X线平片、CT和MRI均能显示关节周围及关节内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游离体;X线平片和CT均可显示游离体的钙化;MRI可显示早期软骨游离体;CT和MRI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均能诊断本病,CT和MR检查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检出的病灶和征象。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损伤影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CT)及MR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因外伤临床膝关节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X线、CT及MRTIWI/TSE,T2wI/TSE,STIR序列扫描,并作结果比较。结果46例X线平片明确诊断有骨折;11例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骨皮质断裂;28例X线及CT骨结构均未见异常,MRI表现:T1WI呈不规则网状、地图状低信号,T2WI呈片状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并与其病理改变相符合。同时MRI还能反应出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及关节腔(囊)内积血情况。结论X线是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常规X线检查方法的补充,可发现细小骨皮质及骨小梁改变,MR检查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它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增加临床对外伤性骨损伤的认识,为临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有利于关节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9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CT扫描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并对照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手术加以证实。结果:病变主要见于L4、5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椎后角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可见椎体后缘类园形或囊状骨质缺损,呈典型的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的骨块与椎间盘髓核组织一起构成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X线片、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男16例,女19例;年龄7~66岁,平均39.4岁。所有病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2例,踝关节6例,桡骨小头1例,腕关节2例,14例手部,10例足部。病变呈弥漫型10例,局灶型25例。X线:32例表现为骨旁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3例正常。相应骨质受压侵蚀或小囊样破坏9例,明显骨质破坏5例。CT: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MRI:在T1WI上接近于骨骼肌信号9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7例,在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斑片状等高信号,6例可见少量积液改变。结论:X线可初步发现病灶及骨质破坏,CT观察骨质破坏较好,MRI特征性长T1短T2低信号,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MRI、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5例,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X线检查疑诊骨折但无法确诊者、未见异常但症状明显且无法排除可能伴有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者,均于创伤后7天内行MRI和CT检查。对CT、MRI检查后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RI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CT检查诊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累及骨皮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低于CT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创伤后根据临床症状无法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进行彻底排除时,首先应采用X线、MRI联合检查。虽然CT对累及骨皮质骨折的检查准确度更高,但对于骨小梁的骨折诊断,MRI优势显著。MRI、CT联合应用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最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颈椎3例,胸椎4例,腰椎3例。男6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系统评估病灶部位、范围、基质密度、边界、附件有无受累、受累椎体骨皮质有无破坏,有无软组织肿块。结果:脊柱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4例位于胸椎者显示不佳,余6例中5例基质密度均匀,6例边界清晰,所有患者均未见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骨皮质略微变薄但连续性未破坏。基质密度均匀者7例,9例位于椎体内,1例累及附件骨,均未见皮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MRI均表现为TIWI中均匀长T1信号,T2WI呈混杂偏低信号,在TIWI、T2WI及T2抑脂像中病灶周围均有较完整的低或极低信号环状带;2例增强扫描时病灶信号轻度强化。结论:脊柱纤维结构不良具有一定的良性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基质均匀、边界清晰、明显的硬化缘、无骨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非典型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诊疗方法.方法观察24例非典型骨髓炎患者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骨髓炎.显示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10例,CT 18例,MRI 21例;显示骨膜反应:X线平片15例,CT 18例,MRI未见;显示骨髓腔密度增高:X线平片11例,CT 16例,MRI 24例;显示骨皮质增厚:X线平片10例,CT 14例,MRI 18例.结论 MRI对非典型骨髓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帮助较大,X 线平片仍是基础.X线平片、CT结合MR检查是非典型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非典型慢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较高,认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或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的7例患者8个骨内脂肪瘤病灶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X线表现为边界清晰透亮区,形态不规则,1个病灶内可见钙化,2个病灶显示骨间隔,6个病灶边缘硬化。CT表现为单一脂肪密度2个病灶,以脂肪为主混杂密度5个病灶,4个病灶有轻度膨胀感,4个病灶显示骨嵴或分隔,5个病灶内见钙化或骨化,6个病灶边缘有硬化。MRI表现出脂肪组织特征性的短T1长T2信号,同时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合并钙化、纤维化、黏液样变及坏死则信号混杂。均未见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或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但均含有特征性的脂肪成分,病灶内钙化和病灶边缘硬化是其重要征象,X线诊断价值有限,CT和MRI依据含有特征性的脂肪成分,能正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或手术。  相似文献   

15.
章万强 《中国骨伤》2016,29(10):887-891
目的 :分析胸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胸骨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73岁,平均58.3岁;11例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6年。1例患者无明显症状,1例有胸部外伤史。18例患者经X线片、CT、MRI检查,观察骨质破坏形态、骨皮质改变、MRI信号异常、瘤周骨髓水肿以及增强强化等指标。结果 :18例中恶性骨肿瘤16例,良性肿瘤2例;发生于胸骨柄7例,胸骨体9例,胸骨柄、体部均受累2例。影像学表现上,胸骨肿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的倾向,15例骨质破坏区边界连续性或部分中断,2例骨皮质边缘毛糙、变薄,1例骨皮质增厚。7例行MRI检查均未见瘤周骨髓水肿,2例可见软组织侵犯;与邻近肌肉相比,4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3例呈等、高信号,6例T2WI表现为等、高信号,1例混杂信号。MRI增强扫描,大部分病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 :胸骨肿瘤种类多样,以恶性肿瘤居多;胸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大多缺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其X线、CT及MRI征象,有助于提高胸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梗死不同时期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梗死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三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病变累及双侧者6例,单侧者9例;病变共累及23个部位。早期4例,X线未见明显异常或仅骨小梁模糊,MRI表现为病变区中央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变区边缘为蜿蜒迂曲的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带。中期7例,X线、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的斑片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央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清楚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在压脂T_2WI序列上可见明显的"双线征"。晚期4例,X线及CT表现为不规则、蜿蜒状骨质硬化,MRI T_1WI及T_2WI上均呈低信号。结论骨梗死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MRI发现早、中期病变较X线和CT敏感,晚期X线、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MRI是骨梗死最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MRI、CT及X线检查用于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方法对59例(80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分别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检查,80个髋关节中Ⅰ期、Ⅱ期及Ⅲ期分别为47个、21个及12个。CT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其阳性率明显较CT和X线检查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化脓性骨髓炎的CT诊断水平。方法 :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化脓性骨髓炎 8例 ,全部病例行CT扫描。并摄有普通X线平片。结果 :8例中 ,6例位于胫骨 ,2例位于颌面骨。 6例胫骨化脓性骨髓炎的CT表现为病变部位骨干增粗 (4例 ) ,髓腔变小 (4例 ) ,骨髓密度增高 (4例 )骨皮质破坏 (3例 ) ,骨膜增生 (5例 ) ,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 (4例 )。 2例颌面骨化脓性骨髓炎的CT表现为 :1例位于下颌骨左下颌支 ,其下颌支明显增粗 ,呈虫蚀性骨质破坏 ,骨皮质增厚而不连续。 1例位于左上颌窦前壁 ,其前壁可见骨质破坏和小死骨片 ,伴有同侧上颌窦积液 ,筛窦密度增高 ,鼻粘膜增厚。 2例均有面部软组织肿胀。结论 :CT在显示骨髓密度改变和小死骨方面优于普通X线。密切结合临床 ,认真分析CT表现 ,可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6月-2006年6月行脊柱CT扫描检查的病例,从中检出已证实的72例脊柱转移瘤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脊柱转移瘤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的CT表现,并与X线片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以及MRI、ECT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优缺点。[结果]7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中肺癌27例,乳腺癌23例,肾癌8例,结肠癌7例,前列腺癌4例,鼻咽癌2例,甲状腺癌1例。受累椎体94个,其中累及1个椎体的35例,累及2个椎体的19例,跳跃性累及3个椎体的7例。累及颈椎18个,胸椎38个,腰椎29个,骶椎9个。72例中溶骨型转移瘤54例,成骨型转移瘤11例,混合型转移瘤7例,本组病人的X线片显示率为59.7%,CT显示率为100%。MRI对骨质破坏的显示不如CT清晰。ECT的分辨率不高,对病灶的细微结构及解剖的比邻关系显示不清,ECT的假阳性率高。[结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要重视临床表现及病史,以X线片及ECT作为首选的筛选检查项目,CT作为明确诊断的检查方法,必要时行CT引导下脊椎骨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0.
李舰南  尚玉琨  蔡良  白晶 《脊柱外科杂志》2004,2(3):142-145,164
目的 比较核素全身骨平面显像和MRI、CT及X线在脊柱转移瘤及其他脊柱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脊柱疾病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显示局部异常浓聚、局部异常稀疏和局部加其他部位异常浓聚或稀疏为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行MRI、CT、X线片三种影像检查的一种以上.其中104例行MRI、61例行CT、107例行X线片检查。结果 骨显像诊断脊柱疾病的灵敏度为:转移瘤91.7%,原发恶性肿瘤73.3%,良性肿瘤54.2%.瘤样病损81.8%,炎性病变100%.压缩性骨折100%。61.1%的转移瘤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的异常浓聚或稀疏灶(58.3%可明确诊断为骨转移瘤)。非转移瘤的其他脊柱痰病.20.2%伴有异位异常浓聚或稀疏灶。MRI、CT和X线的灵敏度分别为:转移瘤96.8%、100%和79.3%;原发恶性肿瘤95.7%、93.3%和78.3%;良性肿瘤95.0%、92.3%和54.5%;瘤样病损100%、100%和80.0%;炎性病变100%、100%和69.2%;压缩性骨折均为100%。结论 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瘤的最佳方法。对其他脊柱疾病,几种影像技术各有其优势。而核素骨显像对判断病灶是单发抑或多发及是否伴发其他骨骼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