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永利  江奎  朱海林  王钢  王涛  朱立峰 《吉林医学》2010,31(21):3524-3525
目的:探讨远期拔除T管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T管拔除时发生胆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开腹再次胆道探查、T管引流治疗治愈3例,经窦道置入引流管治愈1例,经窦道置入引流管联合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结论:胆漏发生与患者体质、术中置管及拔管技巧等各种因素有关,预防胆漏应从术中做起,拔管时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拔管操作应规范、轻柔,胆漏发生后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67-1168
目的:总结探讨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处理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148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形引流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安全拔除T管,2例出现胆漏,1例在局麻下沿原窦道插入导尿管,引流1~2d,1例再次手术探查,再行T管引流,带管2个月后拔除。结论:针对个体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是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联合内镜乳头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治愈。术后T管早期滑脱4例和常规拔T管4例均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切口漏胆、术后T管早期滑脱和T管瘘道形成不全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T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135例胆总管探查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又分别随机分成术中使用普通T管组和双腔T管(专利号:ZL201520158397.7)组,术后2周起每周均行上腹CT检查,观察T管窦道壁的厚度,双腔T管组加做T管窦道造影,观察T管窦道形成的完整性。记录不同时间段T管窦道壁的厚度和T管窦道形成的完整与否,进行拔除T管,从而得出临床上最为适宜的T管拔除时间。结果:T管窦道完整形成后,窦道壁厚度小于4 mm时,拔除T管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在窦道壁厚度大于4 mm时拔除T管胆漏的发生率,χ2=4.446,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双腔T管联合腹部CT检查可以为临床适宜时间安全拔除T管提供客观依据。术后行T管窦道造影显示窦道形成完整,上腹CT显示T管窦道壁厚度大于4 mm,此时即为最佳的临床拔除T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中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6 d意外拔除T管,9例术后30 d常规T管造影胆管下端无梗阻后拔除T管,12例患者均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漏的时间为拔除T管后30 min至8 h。6例行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愈,2例行双套管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胆管穿刺引流联合肝周穿刺引流治愈,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双套管治疗无好转,剖腹探查,并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自制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10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988~ 1999年因拔除T管所致胆漏 10例的原因及经治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探查重新置管发现 3例因T管引出腹壁口径太狭窄 ,胆漏部位在T管窦道与腹壁交接处 ;3例T管长臂紧贴肝脏下缘 ,窦道难以形成 ;4例经非手术治愈。提示胆总管探查T管安放部位及术后拔除处理不当 ,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正> 适时拔除T管是总胆管探查术后的常规操作。虽然目前对拔除T管的时机已有较统一认识,但由于病情、个体差异或拔除时操作不慎,拔除T管后并发胆漏的病例并非少见。兹就本院普外科1994年来常规拔除T管并发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探查术后,均常规留置T管,但拔除T管后常见胆漏发生。现收集我院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间行胆总管探查,常规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的19例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引起胆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邱振雄  刘维藩 《吉林医学》2010,31(21):3537-3538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在多发胆管结石取石术后常规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多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2个)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术后45d常规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了解胆道有无残存结石。结果:98例患者共发现残留结石20例,都经胆道镜取除。结论:对多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2个)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术后45d常规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对清除残余结石,减少术后复发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胆漏发生的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后32例(5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例,拔除T管后2例。采用烟卷和引流管继续引流30例,因引流不畅及时更换引流管成功4例,非手术治愈率94.4%。再手术2例:1例为拔T管后置管失败,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总管损伤。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和T管拔除后,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炎症、粘连重等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手术技巧及术中及时发现胆漏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通畅的腹腔引流是关键,大部分患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唐文龙  刘存院  白鹏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679-680,698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1例,肝管损伤或坏死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拨T管后胆瘘6例,T管早期脱落2例,T管安置不当1例。保守治疗14例(60.9%),再手术治疗9例(39.1%),均痊愈出院。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拨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胆道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胆漏发生率与T管留置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漏发生率与T管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对行胆总管探查并留置T管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14d~16d后拔除T管的101例患者中发生胆漏者11例,留置20d~25d后拔除的125例患者中发生胆漏者5例。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可以降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王志敏 《河北医学》2012,18(4):449-452
目的:探讨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其中支架引流33例,T管引流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置管时间、胆漏以及肝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胆漏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术后1周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均少于T管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术中,减少住院时间及置管时间,安全可靠,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的T管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组、糖皮质激素中长期使用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窦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组间的差异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3组之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次数、横结肠蠕动次数、大网膜长度及窦道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组的T管窦道形成完整;而糖皮质激素中长期使用组有50%窦道不完整;完整的T管窦道行加压注水,3组间加压注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其它的所有因素中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最大的是大网膜长度,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阻碍T管窦道的形成,影响窦道的完整性和坚固程度;而短期应用对T管窦道形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行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腹腔镜外科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一期缝合组(primary suture ,PS)21例,“T”管引流组(T-tube drainage,TD)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管狭窄、消化不良、腹腔感染、胆管炎、残余结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PS 组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2例术后消化不良,TD 组术后出现3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3例术后消化不良,两组均无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者。PS 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少于 TD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支持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效果更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的价值。方法用纤维胆道镜对胆管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通过T管窦道进行反复多次取石。结果1120例胆管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通过纤维胆道镜取石1792次,残石取净率91.4%,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利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胆管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强 《河北医学》2002,8(2):107-109
目的:探讨拔T管取石治疗胆道残留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8年3月2000年8月间5例胆道残留结石治疗的鉴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进行T管造影证实实胆总管残留结石,其中结石在T管口1例,T管口略上1例,T管口下部2例,左肝管口1例。位T管口处结石可在拔T管时随T管带出,余例均在T管造影透视下经T管插入网套将结石移至T管内口,再拔T管将结石带出,其中1例通过ERCP用导管将结石推至T管口处, 再借助网套拔管取石。结论:拔T管取石治疗胆道残留结石方法简单,可靠性大,可避免二次手术。根据病情可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结果:术前确诊仅3例(11.5%),其中2例经ERCP确诊,1例经MRCP确诊。26例分别施行了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切除术,胆囊瓣瘘口修补加"T"管引流术以及胆肠Rouxen-Y吻合术。25例术后一期愈合,1例并发胆漏再次手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极易损伤胆管,手术探查应认真仔细,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T管拔除后胆漏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重新认识T管拔除后胆漏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6例T管拔除后胆漏患者治疗过程。结果 36例中28例保守治疗治愈,其中19例行瘘道内尿管引流治愈,6例行穿刺或置管引流治愈。8例手术治疗,无死亡。非手术治愈率77.8%,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25%。结论 根据“置尿管瘘道内引流、穿刺或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三步处理方案,大部分拔T管后胆漏患者可行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