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我们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大连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于2006年4-11月进行了蝇类季节消长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较为准确的掌握绵阳城区蝇的种群、密度、消涨规律,为密度控制和抗药性进行测定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绵阳市北川县地震后三年病媒生物消长趋势研究实施方案》和《地震后绵阳市病媒生物抗药性现状调查研究》要求,选取绵阳城区游仙、涪城两区域设置监测点,以笼诱法调查蝇的种类和密度。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有蝇类3科5亚科7属8种[1],其中丝光绿蝇和铜绿蝇为优势种,分别占57.93%和26.41%,蝇类总体密度为7.09只/笼。结论:初步了解绵阳城区蝇的种类和密度的现状,为测定蝇的抗药性和控制蝇的密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清远市市区2005年9月—2010年8月病媒生物蝇类的种群本底及消长情况,为开展病媒生物蝇类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煤生物监测方案》和广东省要求选点进行监测,监测采用笼诱法。结果在清远市市区共设蝇笼300笼次,共捕获蝇类14 731只,月平均密度49.10只/笼,隶属4科9属13种。捕获的蝇类中大头金蝇共捕捉11 931只,占80.99%,家蝇共捕捉1 279只,占8.69%;铜绿蝇共捕捉789只,占5.36%;市蝇共捕捉290只,占1.97%,为当地的优势蝇种。4种当地优势蝇种蝇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v=12,P〈0.01)。1月蝇密度迅速上升,2—4月达第1个高峰,3个月的平均月密度为82.64只/笼,9月达第2个小高峰,为42.78只/笼,随后下降。不同场所蝇密度不同,农贸集市蝇密度最高,为125.66只/笼。结论基本掌握了清远市市区病媒生物蝇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兰州市蝇密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兰州市蝇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本底情况,为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05年)要求,于2006年开展了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调查。  相似文献   

5.
GB/T 23795~23798《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系列国家标准于2009年陆续颁布实施,规范了鼠、蚊、蝇、蜚蠊共4种病媒生物的监测工作。本文就对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关技术方法的理解,结合口岸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分别对蚊、鼠、蜚蠊和蝇类的各种密度监测方法适用范围、标准的各项条款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讨论,以期对科学规范开展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对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产生的影响,及时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相关生态习性,为病媒生物性疾病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灯诱法、目测法和网捕法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蚊、蝇种类本底调查.结果 地震灾区蚊、蝇、鼠、蚤成虫密度都非常低,均在参考指标以下,但粪便中幼虫控制较差,阳性率较高;调查蚊、蝇800多只.经鉴定蝇类隶属4科28属42种,蚊类隶属1科3属5种;蝇类的黑尾黑麻蝇、厩腐蝇、家蝇和蚊类的三带喙库蚊、敛倦库蚊为优势种.结论 从总体上分析,地震后杀虫、灭鼠是行之有效的,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防止灾后疾病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还存在杀灭过度和杀灭不彻底等不合理现象;要建立病媒控制长效机制,完善灾后病媒控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威海市城区蝇类种群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于2007年4—11月对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福建省病媒生物(蚊、蝇、蟑、鼠)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提高对病媒生物的防控水平.方法 依据《福建省病媒生物(蚊、蝇、蟑、鼠)种群密度监测及抗性监测方案(试行)》执行.结果 4个成蚊监测点平均密度指数为0.56只/h,致倦库蚊仍是城区的优势蚊种;5个蚊幼监测点以5月阳性率最高.蝇类6个监测点平均密度指数19.7只/笼,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是优势种群.蟑螂4个点蟑纸屋阳性率17.9%,平均密度指数1.7只/个,德国小蠊是优势种群.5个鼠类点鼠密度平均3.1%,3月较低(2.4%),5月较高(3.8%).结论 全年病媒生物的密度呈动态变化,密度指数较往年呈下降趋势.应加大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视和经费下拨,加强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泰安市城区蝇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蝇类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农贸市场3处、餐饮外环境6处、绿化带3处、居民区3处作为固定监测点,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结果2007-2010年泰安市城区共捕获蝇类7088只,平均蝇密度为14.8只/笼,家蝇(19.6%)、厩腐蝇(19.6%)和丝光绿蝇(17.1%)为主要优势蝇种;不同生境蝇密度农贸市场>绿化带>餐饮外环境>居民区;蝇密度年际间、生境间消长呈单峰型曲线,蝇类在7、8月出现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泰安市城区蝇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在7、8月集中灭蝇、防蝇,加强对蝇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以减少蝇媒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龙海市主要蝇种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遵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进行蝇种、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以糖醋为饵料,每次放置6h,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全年共捕蝇347只,优势蝇种为家蝇(66.0%),其次是市蝇(10.7%);不同生境中蝇密度最高的是餐饮外环境(6.58只/笼),居民区最低(0.83只/笼);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9月是最高峰(30.5%),3月是次高峰(20.2%)。结论龙海市的监测工作为灭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蝇类是主要的病媒生物之一,化学防治仍是蝇类控制的关键措施,本文综述了1949年以来用于蝇类成虫和幼虫控制的杀虫剂使用历史,蝇类孳生地控制、滞留喷洒、空间喷洒、毒饵、毒蝇绳等常用灭蝇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什邡市建立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和网络,掌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初期该市蝇类密度动态和种群分布。方法采用笼诱法,对什邡市5个乡镇灾民安置点的帐篷、活动板房、垃圾点、厕所和医院的蝇密度进行监测和种群调查。结果捕获的蝇类有3科6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56.0%。监测的5个镇中,洛水镇和蓥华镇的蝇密度较高,分别为358.0和91.7只/笼,马祖镇蝇密度最低,为13.0只/笼。结论初步摸清了什邡市地震灾后蝇密度和种群构成情况,填补了什邡市此项工作的空白,为开展蝇类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蝇类是重要的病媒生物之一,化学防治仍是其控制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有效成分、剂型、施药器械、施药方法等方面阐述蝇类化学防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咸阳市苍蝇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方法依据GB/T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中的笼诱法,在市区进行了4-10月的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总共捕蝇2 735只,平均密度为18.99%。蝇类种群构成为:麻蝇占37.29%、家蝇占25.27%、丝光绿蝇19.89%、厩腐蝇11.33%。7、8、9月份为密度高峰期,密度分别为29.45、30.75、37.60只/笼。结论在成蝇的活动期间内,防治重点月份为7-9月,重点的防治区域为公共绿地和居民区,相关部门应在这些区域增加捕蝇器械,并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民众受到苍蝇的骚扰,减少或者避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兰州市加强了蝇类防治工作。有组织地开展了蝇类防治调查研究和防蝇灭蝇活动,采取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蝇密度。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蝇类监测分布在基层社区,并由社区监测人员负责实施。由于蝇类种类繁多,又属生物学范畴,社区人员全面掌握蝇类分类技术有一定的困难。在蝇类鉴定资料方面,虽然已有很多蝇类形态分类专著,如《中国动物志》、《中国经济昆虫志》、《中国蝇类》以及《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等,但对社区监测人员来说,这些工具书的使用有一定难度,在现场应用上也不够方便。因此,我们绘制蝇类监测常见蝇种检索图,将专业性较强的分类知识用简易图谱的形式加以表述,看图识蝇,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氟铃脲(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的灭蝇效果,2010年6—7月于某村选择4个小型蝇孳生地,按GB/T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进行成蝇密度测定,将96%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8.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对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常规监测,建立长效机制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显著。根据全国爱卫会《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和考核鉴定办法》进行评价和检查,"四害"密度长期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句容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要求,鼠密度监测采用夜夹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诱蝇笼诱法,蟑螂监测采用蟑螂屋诱捕法,每月进行密度监测。结果 3年平均鼠密度为0.38%,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蚊密度为0.66只/人工小时,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蝇密度为1.95只/个,家蝇为优势蝇种;蟑螂密度为0.28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结论对鼠、蟑螂的防治应采取加强卫生宣传以及治理环境和化学药物并重的综合治理方针;对蚊、蝇的防治应主要采取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及时掌握绵竹市地震灾后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动态,为病媒生物性疾病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控制病媒生物,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保护灾区人民健康。方法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目测法监测蚊虫、蝇类密度;鼠迹法监测鼠类密度。结果绵竹市震后6-10月各监测点平均蚊虫密度为13.45只/人工.h,平均蝇类密度为0.23只/m2,平均鼠类密度为4.00处/2 000 m。结论地震后绵竹市6月、7月蚊?蝇?鼠密度较大,对灾区人民健康造成巨大隐患,8月份居民入住板房蚊?蝇?鼠密度明显下降,已达到不足为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