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红 《河北中医》2001,23(2):122-123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性辛温 ,味甘 ,归心、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肌 ,温经通阳。《本经疏证》概括桂枝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6大功效。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以来 ,桂枝为历代医家所常用。《本草》言桂枝辛甘大热 ,能宣导百药[1] 。《本草汇言》称桂枝能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伤寒论》中以桂枝为主药的代表方剂桂枝汤的加减就有 2 0余首 ,由于配伍不同 ,作用各异。在临床中常用的小建中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等等 ,配伍桂枝甚多 ,可见桂枝运用…  相似文献   

2.
黎红 《江西中医药》2001,32(2):52-52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性辛温、味甘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 ,温经通阳。《本经疏证》概括桂枝有六大功效 ,即“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桂枝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以来 ,为历代医家所常用。《本草》言桂枝辛甘大热 ,能宣导百药。《本草汇言》称桂枝为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伤寒论》中以桂枝为主药的代表方剂及桂枝汤的加减剂就有 2 0余首 ,由于配伍不同 ,作用各异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小建中汤、大小青龙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 ,等等 ,配伍桂枝甚多 ,可见桂枝运用…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习称经方。千百年来被许多医家研究和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仲景学说研究的深入,探讨经方的文章数量很多。在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一理论探讨日趋深入在经方的组方规律和药物配伍上,提出五味化合的组方规律。认为(1)辛甘发散(化阳)。辛散药能解表发汗,甘味药能益气扶正。辛甘同用,使散不伤正,且能延长辛味药的作用。桂枝汤及其“啜粥”就体现了辛甘相合的意义(2)辛开苦降。  相似文献   

4.
<正> 桂枝汤乃《伤寒论》中第一大方,方中取桂枝辛温,发散风寒,温通卫阳,为君;芍药酸寒,和营敛阴,为臣;生姜、大枣为佐,生姜辛散,助桂枝通阳泄邪;大枣甘缓,助芍药和营调中;甘草甘平为使,安内攘外,调和诸药。《医宗金鉴》论桂枝汤时指出:“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两者配合,则收散相得,开阎相济。这也是桂枝汤汁少可发,汗多可止论点的理论依据。综观全方五药,具辛、廿、酸三味,辛甘化阳,酸廿化阴。于此可见,桂枝汤滋阴和阳,解外和风,散不伤了有,敛不留邪,既具协同作用,又有拈抗功能,组织严谨,含  相似文献   

5.
秦东风 《河北中医》2003,25(9):684-685
药物配伍 ,各尽其妙 ,笔者汲取前贤经验 ,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实践 ,总结出一些疗效良好的治疗肺系病症的对药 ,现选介如下。1 黄芪配皂刺黄芪益气补肺、内托排脓、消肿生肌 ,为疮家要药 ;皂刺攻毒拔毒、排脓消肿。黄芪以补为主 ,逐五脏间恶血 ;皂刺以消为要 ,软坚散结化痰。黄芪可助皂刺攻毒散邪之力 ,皂刺能增黄芪托毒外出之功。两药相合 ,一补一消 ,一托一散 ,补气托毒 ,散结治癌 ,祛邪毒而不伤正 ,扶正气而不恋邪。主用于中晚期肺癌正虚邪实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咳喘属正虚邪实者 ,也可辨证应用。曾治一…  相似文献   

6.
仲景首创之“炙甘草汤”,原为治疗伤寒病心动悸、脉结代而设。然笔者认为此方也正是一个治疗冠心病的良方。炙甘草汤方以炙甘草为方名,顾名思义,炙甘草为本方主药,此药的功用,正如《本经别录》中所言:既可“通经脉”,又可“利血气”。方中以参、枣、地滋阴保津,益气健脾;用阿胶、麦冬、麻仁滋养营血,以补阴血之不足,使血有所生,脉道充盈,两组共为辅药以助炙草。再以桂、姜为佐使,益气通阳,气行则血行,使脉得以复。笔者曾用炙甘草汤加减配伍治疗过多例冠心病患者,我体会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临床应用每能得心应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歌诀】桂枝美称和营王,辛甘温经通卫阳。外感风寒表虚证,化气祛饮通痹僵。【释义】中药治疗营卫不和首选桂枝。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其性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刍议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 ,历来被视为辛温解表 ,治疗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然而 ,桂枝汤并非独具解表之功 ,且有温补中虚之效。主药桂枝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 ,……。 (引自《本经疏证》) ,有“补中”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桂枝所含桂皮油 ,具有健脾解痉的作用。《珍珠囊》曰芍药“白补赤散 ,泻肝补脾胃。”芍经的有效成分对动物离体子宫及肠管平滑肌能起到抑制作用而止痛 ,佐使药生姜、大枣、甘草也都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桂枝温通心脾 ,温补脾阳以固中虚 ;温通心阳亦补脾土 ,寓有“虚则补其母”之意。芍药酸苦柔肝 ,肝和则…  相似文献   

9.
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配伍用法非常精妙 ,兹举隅如下 :1 桂枝配麻黄 ,发汗解表桂枝辛温气薄 ,解肌和营 ,善透营分之邪 ;麻黄辛温气厚 ,开膝理发汗 ,能解卫分之郁 ;二者合用 ,一透营分之邪 ,一解卫分之郁 ;使汗从玄府出 ,邪随汗外除。凡风寒外束 ,表实无汗者 ,最宜用之 ;方如麻黄汤。2 桂枝配芍药 ,调和营卫桂枝辛温 ,辛能散邪 ,温从阳而扶卫 ;芍药酸寒 ,酸能敛汗 ,寒走阴而益阴 ;桂枝君芍药 ,发汗中寓敛汗 ;芍药臣桂枝 ,固表中有微汗 ;相须为用 ,有安内攘外之能 ,调和营卫之功。外感风寒 ,汗出恶风 ,卫强营弱者 ,用之尤宜 ,方如桂枝…  相似文献   

10.
桂枝主要作用为温经通脉,只要身体有经脉痹阻之证,皆可使用。大枣补中。生姜发散表邪。甘草生用补气生津,清热解毒;炙用温中健脾,和里缓急。《伤寒论》中,四药合用,温通经脉,解表散邪;生姜、大枣、甘草合用,解表散邪,补益中焦,生姜、大枣合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大枣、甘草合用,养营调中,扶正祛邪。仲景将这四味药与诸多药物配伍,巧妙地运用于临床,从而治愈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付强  郭春莉 《河南中医》2006,26(12):1-3
张仲景对桂枝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通过灵活配伍,可散寒发汗;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可温中补虚;可温阳化气行水;可活血通瘀;可强心通阳;可温阳平冲降逆;可和解表里;可交通上下。桂枝虽为临床常用药,但配伍犹应谨慎,否则变证百出。此外,其究属辛温刚燥之品,选用时必须把握好分寸,凡暑、火、燥邪为患或风从热化者,皆禁用。  相似文献   

12.
甘草具有益气通阳、清热解毒、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之功,于《伤寒论》中使用高达70次。生、炙甘草于体内的走行方向不同,生甘草偏于向下,炙甘草则向中心聚集。于剂量之中也有巧妙的运用,汤剂最大量用至4两,小至6铢,散剂仅为方寸匕,以补益通阳、缓急止痛为君药用量最重,发汗为佐使者则剂量最小。在配伍上,仲景以辛温发散药与甘草配伍辛甘化阳,以芍药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急症、脏腑实证、痰热湿热互结者皆不用甘草,但病位于中焦或虚实夹杂证者除外。  相似文献   

13.
正1号方组成:黄芪15g,白术、连翘、山银花各9g,藿香、石菖蒲、防风、甘草各6g。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此为成人一天剂量,如多人服用,可视人数加大服用剂量。功用:益气固表,健脾化湿,辟秽解毒。适用人群:成年人的预防用药,可连服3~5天。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大补脾肺之气,固表实卫,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君药益气固表,使气旺表实,腠理固密,为臣药。防风辛温,走表以祛风除湿,且升脾中清阳,伍黄芪则益气御邪,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伍白术则健脾和胃,且为脾经引经药,东垣曰"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脾气旺则肺气足;藿香、石菖蒲辛温芳香,既解在表之风寒湿邪,又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连翘、山银花辛凉,既有辛凉透邪、清热解毒之效,又具芳香辟秽之  相似文献   

14.
辛甘化阳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其实不然,寒凉之品中辛甘合用亦可有扶阳之能,又可制其温燥之性,从而化生无穷妙用。辛甘相合,其应用广泛,化阳之功用可简概为以下七种:一、扶正阻邪深入,二、护阳守津液,三、扶正清余邪,四、扶阳化浊,五、通阳调气,六、生津润燥,七、护心通窍。  相似文献   

15.
麻杏甘石汤方出《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则多有发挥,凡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或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全方以麻黄为君,杏仁为臣,两药合用既宣肺散邪,又降肺平喘;佐以辛甘大寒的石膏,清而兼透;炙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全方兼具"宣、清、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16.
<正>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广泛,于所载112方中,达41方之多,并在《伤寒论》条文中反复出现了60多次,其所治之证,遍及三阴三阳六经。张仲景在太阳病篇中桂枝的应用最多,其中有29方应用了桂枝。桂枝辛、甘、温,为辛温解表药,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桂枝的发汗力较弱,长于温经通脉,既可解表,又能温里。但张仲景应用桂枝主要不在发汗,而在于温、通。《本草思辨录》曰:"桂枝所优,为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不得认桂枝为汗药也。"此深合张仲景之意。《本经疏证》概括桂枝的作用为"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  相似文献   

17.
<正>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具有扶正驱邪之功,在清除里邪的同时又可透达表邪,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健脾益气,其用药在寒热补泻方面无明显差别。方中柴胡配黄芩,君臣相使,一者轻清升散,一者清少阳相火,协同起到和解少阳的作用。柴胡、黄芩得半夏之力以攻邪,加入益气之人参、甘草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在遣药组方中,擅长于相反相成的配伍用药之法。常将其两种性味迥然不同的药物,有机组合,融为一体,使其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从而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兹就其药味的组合特点,浅探如次:1 辛酸相合 散中寓敛 散,即发散之意。具有能散、能行、能活等作用;敛者,收也。具有收、敛、固、涩之功能。于发散之剂寓收敛之药,使其散不太过,敛勿滞邪。如被誉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治风寒客表、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12条、13条)。方中以辛温之桂枝为君,辛温而散,解肌发表,驱邪于外;佐以酸寒之芍药,敛阴益营于内。此乃散敛互佐,开中有合,使辛散而不伤阴,酸敛不致碍邪,表邪得解,营卫调和而病愈。正如吴谦所云:“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散  相似文献   

19.
桂枝,药用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为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本经》曰:"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经疏证》曰:"和营、通阳、下气、利水、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医方之祖  相似文献   

20.
加味玉屏风散临床应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屏风散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是治疗气虚自汗、易感风邪的经典方剂。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固表、大补脾肺为主药;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为辅药,与黄芪合用,气旺表实,汗不能外泄,邪不能外侵;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为佐使药。该方药味少,立意深,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