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奕  何静  陈彤 《宁夏医学杂志》2022,(7):597-599+576
目的 应用鼻窦MSCT观察鼻中隔偏曲(NSD),分析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CRS)及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确诊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有无慢性鼻-鼻窦炎分为CRS组(150例)和非CRS组(50例),结合其鼻窦CT影像学表现,分析鼻中隔偏曲角度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测量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及下鼻甲骨厚度,分析鼻中隔偏曲角度与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结果 CRS组鼻中隔高位偏曲、重度鼻中隔偏曲占比均高于非C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组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及额窦,窄侧鼻腔与宽侧鼻腔Lund-Mackay CT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组与非CRS组鼻中隔偏曲角度与下鼻甲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及下鼻甲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鼻中隔偏曲角度与CRS组下鼻甲内侧黏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中隔高位偏曲和重度偏曲与CRS呈正相关,宽窄侧鼻-鼻窦炎严重程度不同;鼻中隔偏曲角度与宽侧鼻腔下鼻甲内侧黏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高位偏曲与前组鼻窦炎的关系.方法:59例鼻中隔高位偏曲与前组鼻窦炎患者作为实验组,42例无鼻中隔偏曲无鼻窦病变为对照组,比较前组鼻窦炎在两侧鼻腔的发生率,CT检查两组鼻腔中鼻甲、钩突和下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宽窄两侧鼻腔鼻窦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T检查中鼻甲、钩...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对168例(225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均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中鼻甲部分或完全缺失95例(121侧),上颌窦窦口狭窄阻塞51例(75侧),鼻腔粘连85例(117侧),钩突残留48例(57侧),筛窦骨质增生38例(65侧),鼻中隔偏曲25例。106例(134侧)痊愈,40例(56侧)好转,22例(35侧)无效。结论:病变残留、鼻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钩突残留、筛窦骨质增生、鼻中隔偏曲是实施修正性手术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前鼻窦CT检查、选择好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是否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和术后鼻腔粘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85例(31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的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92例(147侧)行单纯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另93例(163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改良鼻中隔高住偏曲矫正和中鼻甲整形术(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处理组鼻腔粘连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住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症。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先矫正鼻中隔偏曲、再行鼻窦开放术,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1]。本文探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鼻塞、流黏脓性鼻涕、头痛、鼻腔反复少量出血等,  相似文献   

8.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是鼻窦引流的关键部位,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与鼻腔骨、软骨结构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肥厚)等密切相关[1,2].  相似文献   

9.
随着鼻窦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及对鼻腔鼻窦解剖的深入了解,人们认识到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观察鼻中隔偏曲与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前瞻性连续收集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患者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17~76岁。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伴凹面侧下鼻甲代偿性增生肥大(伴或不伴鼻窦炎),以往多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或F鼻甲成形术(有鼻窦炎者加行鼻窦手术)治疗。手术损伤较大,对鼻腔结构和黏膜的破坏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我们自2004年1月以来,对此类患者在行鼻内镜鼻中隔、鼻窦手术同时应用离子刀消融下鼻甲增生部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以来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6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分型Ⅰ—Ⅲ型分别为24例(35.9%)、34例(50.7%)、9例(13.4%)。治愈率分别为87.5%、70.59%、33.33%,总治愈率为71.64%,手术并发症2例(2.9%)为纸样板损伤。[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熟悉和确认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3.
邝琰  何彬普 《西部医学》2011,23(4):727-728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青少年慢性副鼻窦炎中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少年慢性副鼻窦炎的冠状位CT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鼻中隔偏曲21例、额窦未发育2例、蝶窦未发育1例。漏斗型12例,占17.91%,窦口鼻道复合体型31例,占46.27%,蝶筛隐窝型5例,占7.46%,息肉型19例,占28.36%。结论冠状位CT能清晰的显示鼻窦和中鼻道的解剖及变异,为术前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解剖依据,是目前诊断青少年慢性副鼻窦炎疾病的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天其  田蓉  刘鹤 《四川医学》2010,31(8):1083-108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9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 96例患者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显示,鼻腔均有不同程度解剖异常和病变特征,术后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丝,随访6个月-2年,治愈85例(88.54%),显效9例(9.38%),无效2例(2.08%)。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与鼻腔解剖异常及病变有关系,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方法,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周虎军  谢金 《安徽医学》2012,33(12):1626-126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2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其中复发性上颌窦炎伴息肉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2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泪前隐窝入路解剖或不解剖鼻泪管,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上颌窦前内下壁骨质,所有患者均行下鼻道开窗。结果随访6个月~1年,复发性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病例,术腔局部黏膜囊性泡状隆起;真菌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水肿,3次换药及鼻腔冲洗,创面逐步上皮化。所有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膜性鼻泪管损伤或面颊部麻木发生,下鼻甲形态正常无坏死,下鼻道开窗口引流通畅。结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视野宽阔,清除病灶彻底,术后换药视窗清晰。该方法为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螺旋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及对照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且偏曲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以电动吸割器在上颌窦自然开口处理中进行疼痛评定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双侧病变接近的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鼻息肉患者40例,治疗组使用电动吸割器扩大一侧上颌窦自然开口(2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反张咬钳、咬切钳扩大同一患者另一侧上颌窦自然开口(20例). [结果]采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治疗组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有效率62.5%(25/40)(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局麻下使用电动吸割器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明显减轻术中疼痛, 减少术后窦腔粘连,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胡洪义 《医学综述》2012,(18):3130-313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可行性。方法将88例慢性额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8例)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对照组(40例)行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