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对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肝衰竭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应用PE联合血液灌流35例(联合组),单纯应用PE治疗25例(PE组),仅予综合内科治疗20例(内科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有效率为60.0%(21/35)、PE组为52.0%(13/25)、内科组为30.0%(6/20),联合组、PE组分别与内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2、3.59,P均<0.05);联合组、PE组和内科组治疗后TBil、ALT、AST、PT和PTA等均有明显下降(t=6.72、7.05、6.43、7.98、4.37;t=6.04、4.37、5.82、6.19、5.85;t=3.11、2.08、2.75、2.32、3.33,P均<0.01);联合组和P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89、1.26、1.74、1.38、1.44,P均>0.05),但2组与内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87、3.49、3.33、4.82、6.77;q=3.88、3.97、3.85、4.10、7.16,P均<0.01);联合组出现口周麻木、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1.55%、24.14%)低于PE组(41.84%、46.94%)(X~2=4.78、5.83,P均<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肝衰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而且能节省血浆用量,降低口周麻木、血浆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在肝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105例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清中TBIL、DBIL、ALT、NH3的含量等肝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治疗中的过敏反应、血压下降、低钙血症、破膜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原因和处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BIL、DBIL、ALT、NH3的含量均明显好转,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P〈0.05。发生过敏反应7例次、血压下降2例次、低钙血症2例次、破膜1例次。结论低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减少血制品的用量;及时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可有效降低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覃琼芬  吴登强 《吉林医学》2013,(26):5483-5484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灌流吸附(PP)联合低置换量(10002000 ml)血浆置换(PE)在1次治疗模式中完成,对75例次治疗前后肝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和肝性脑病程度进行比较,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结果:治疗后肝性脑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钠显著升高、血氨和总胆红素显著下降,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24例好转,6例死亡。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可使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共进行了147例次,对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结束时血清ALT、TBIL、CRE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ALB、PTA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62例患者经过住院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80例肝衰竭患者共207例次,选择单纯血浆置换治疗77例患者共200例次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追踪近期转归.结果两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及对照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显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疗效及并发症与应用单纯血浆置换相当,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肝衰竭患者62例共119例次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此方法操作简单,治疗安全有效。结论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并发症,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评价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浆置换,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对各项肝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浆置换的患者,ALT、AST、TBIL、ALB和血氨指标均较内科综合治疗组有更好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的乏力、恶心、黄疸、腹水等临床症状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高茹  高峰  郝建宇 《北京医学》2010,32(1):19-2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早期肝衰竭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中期患者有效率为50%,晚期患者均无效死亡。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缓解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获得病情恢复时间。血浆置换进行得越早,疗效相对越好。  相似文献   

10.
冯梦蝶 《吉林医学》2012,33(21):450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及血液净化治疗(PE加CBP)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存活率显著改善,且其AST、ALT等指标迅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60例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结果血浆置换使重症肝病患者体内含有毒性代谢物质的血浆成分被清除,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好转.结论血浆置换治疗为重症肝病患者过渡到肝移植或促进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取得宝贵时间,是快捷、有效的治疗重症肝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2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同期45例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为对照组,观察二组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存活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蔡良  罗丹  徐雪梅   《四川医学》2023,44(11):1197-1200
<正>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是一种肝细胞损伤导致转氨酶迅速升高、精神状态改变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在数天或数周内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根据肝衰竭体征和症状演变时间可分为超急性型和亚急性型[1]。约30%~50%的ALF发展为晚期肝性脑病需要肝移植,肝支持疗法可将受损肝脏过渡到自我恢复或肝移植[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10例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血清TBIL、DBIL、ALT显著下降,ALB明显升高,PT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无效死亡。结论:早期、必要时重复应用血浆置换可减少各种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是快捷、有效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肝衰竭患者77例,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不良反应。结果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4.9%,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与肝衰竭分期相关,以早期有效率最高(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35例次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所有不良反应均可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联合治疗药物中毒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是治疗药物中毒的两种常用方法。血液灌流疗法主要适用于可吸附的物质中毒 ;血浆置换疗法适用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物质中毒 ,以及重症毒物中毒。对于既有可吸附、又有高蛋白结合率的毒物中我们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联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13例患者中有机磷农药中毒 9例 ,安定、舒乐安定中毒 2例 ,氯丙嗪中毒 1例 ,有机磷农药、安定混合中毒 1例。其中重症药物中毒 8例。年龄大于 70岁的 5例。2 方法和结果  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 ,我们采取 YT-HP-2 5 0灌流器先灌流 2~ 3h,完毕后…  相似文献   

18.
沈强  唐琰  李磊 《安徽医学》2011,32(12):2004-2006
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采用血浆置换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很快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总生存率为63.4%,早期及中晚期慢性肝衰竭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8.9%及43.9%(P〈0.0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对早期慢性肝衰竭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患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守娟  王丽 《四川医学》2014,(11):1472-147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凝血变化,随访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疗效,另有30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明显改善,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0%(P<0.05),能明显降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是临床有效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CHDF)治疗肝衰竭前期(pre-liver failure,pre-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肝衰竭前期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20例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患者,治疗组为29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PE联合CHDF治疗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血生化指标、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进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non-biologic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NBALSS)后患者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得到改善,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19.04±11.37) mg/L vs. (54.81±37.60) mg/L]、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17.01±9.86) pg/mL vs. (31.86±13.01) pg/mL]、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88.59±51.06) U/L vs. (279.93±69.75) U/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67.39±35.22) μmol/L vs. (133.21±26.52) μmol/L]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6.28、7.51、12.26、7.40,均P=0.00),血凝血酶原活动度(serum prothrombin activity,PTA)水平明显升高[(88.86±20.16)% vs. (45.70±3.47)%,t=8.81,P=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19.04±11.37) vs. (29.21±22.05),t=2.04,P=0.02;白介素-6:(17.01±9.86) vs. (31.37±11.02),t=4.26,P=0.00;谷氨酸转氨酶:(88.59±51.06) vs. (194.70±90.86),t=4.93,P=0.00;总胆红素:(67.39±35.22) vs. (103.63±69.65),t=2.12,P=0.02;血凝血酶原活动度:(88.86±20.16)% vs. (66.20±14.33)%,t=3.48,P=0.00]。此外,治疗组患者1周后好转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55.0%( χ2=5.94,P=0.015)。29例治疗组患者中死亡1例,20例对照组患者中死亡2例。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衰竭前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近期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