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静脉性胆病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特别是肝外门静脉阻塞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的异常改变。因围绕胆管的静脉丛曲张,压迫胆管壁,使之凹凸不平、狭窄、扩张,甚至形成结石。多数胆病患者无症状,诊断有赖于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超声,有症状者可予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性胆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性胆病(PHB)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特别是肝外门静脉阻塞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胆囊管的异常改变.PH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曲张压迫胆管和胆管壁缺血性损害有关.约20% PHB患者存在胆道系统症状,且与年龄、疾病持续时间、胆石症的发生频率以及肝功能异常相关.磁共振胆管造影术和门静脉造影术是PHB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症状者可予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降低门脉高压和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门静脉系统阻力/血流增加或肝静脉系统回流受阻所导致的门静脉压力异常升高,常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及肝性脑病等。肝硬化所引起的窦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最为常见,通常伴有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而肝外、肝内门静脉系统异常所致的肝(窦)前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内、肝外肝静脉系统回流受阻所致的肝(窦)后性门静脉高压,多无明显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可首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指标判断有无门静脉高压症,再通过影像学、肝静脉压力梯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其类型和病因。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以防治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海绵状瘤胆管病(portal cavernoma cholangiopathy, PCC)为门静脉海绵状瘤继发的胆管形态结构异常,多见于肝外门静脉阻塞(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 EHPVO)患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胆道受压、缺血、炎症等有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其首选检查方法,有症状者可给予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但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旨在对PC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持续升高。随着对门静脉高压基础研究的深入,进而更注重疾病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性胆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高压性肠病、异位静脉曲张、肝性脊髓病等的认知,最终提倡应早期预防门静脉高压并给予适当的介入治疗,因此就门静脉高压的相关诊治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理解剖因素在门静脉损伤中的机制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门静脉损伤中病变部位的病理解剖因素在门静脉损伤中的机制。结果门静脉损伤部位中主干损伤33例,右干损伤3例,左干损伤1例。门静脉损伤常见的病理解剖因素有:胆道再手术合并胆总管或胆肠吻合口周围致密粘连27例次;门静脉高压伴胆管壁及周围静脉曲张16例次;肝门旋转移位,门静脉、胆总管异位10例次;门静脉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围绕门静脉管壁生长12例次。结论病理解剖因素在门静脉损伤中是一个客观因素,手术医生提高其认知程度,有利于预防门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镜附件及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胆胰管恶性狭窄已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对于胆管良性狭窄患者而言处理起来相对较为棘手,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或经皮肝内球囊扩张胆管狭窄。外科手术并发症多、风险大。经皮肝球囊扩张成功率低、复发率高。而内镜下气囊扩张狭窄胆管及置入支架是目前治疗胆管良性狭窄首选方法。我科2010年1月开始将可回收金属支架应用于肝外胆管良性狭窄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可回收胆道金属支架应用时一些操作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多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前者称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发生在30岁以下,而中年以上有右上腹绞痛或黄疸史者多为结石梗阻性黄疸或肿瘤梗阻性黄疸〔1〕。不同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其治疗方案也不同。目前多通过腹部B超、CT、MRI、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胆系造  相似文献   

9.
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非肝硬化因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疾病,目前认为这组疾病的病因主要与JAK2突变、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等,患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对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其影像学特点,同时还需排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方面主要采取抗凝治疗和内镜下治疗,患者预后一般较好。本文系统梳理了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入超声内镜并直视引导肝内门静脉穿刺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5只比格犬为研究对象, 麻醉后经颈静脉置入超声内镜, 进入肝段下腔静脉及肝右静脉入口处, 观察肝内门静脉情况, 实时引导下穿刺门静脉并置入支架, 完成TIPS。结果 5只比格犬中1只因颈外静脉管径较细无法置入超声内镜, 其余4只均经颈外静脉置入超声内镜并在其实时引导下完成门静脉穿刺。完成后续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操作, 实验结束后动物均存活。结论经颈静脉置入超声内镜并直视引导下肝内门静脉穿刺在TIPS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门静脉高压的定义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大于5 mm Hg。根据门静脉系统阻塞部位,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根据肝血窦累及情况,肝性门静脉高压又可以细分为窦前性、窦性和窦后性。继发于肝硬化的窦性门静脉高压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升高,即肝静脉楔入压与肝静脉游离压的差值升高~([1,2])。有约20%门静脉高压继发于非肝硬化因素,统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其中包括窦后性或窦性NCPH,临床上多为肝窦阻塞综合症(HSOS),  相似文献   

12.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由诊断走向治疗的重大进展.自1974年由Kawai等开创以来,该技术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肝外胆管结石的重要诊治手段,但是EST存在着远期胆管结石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是迄今为止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的原因。因为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广,位置深;作为结石的主要成分的胆红素钙质地脆,在所处胆管的部位呈铸型充填,不易取出也不易取尽而成为残余结石,嵌顿在肝管内结石引起胆汁瘀滞、胆管梗阻致胆管炎,形成肝内胆管串珠状扩张与狭窄相间,使清除结石更为困难,结石残留难以避免。若结石长期残存在肝内,将引起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成为晚期胆道病等严重后果。因而解决肝内胆管残余结石问题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尽管肝内结石的现代治疗已由胆肠内流 肝切除为主的模式过渡到肝切除 内镜取石的主要模式,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的亚洲地区的胆道外科医生针对肝内结石治疗中的难点,如取尽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和残石方面,在术前影象学检查、手术设计、术中准确判断结石分布及术后有效地清除残石等各环节作了很大  相似文献   

14.
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诊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并随访胆漏愈合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ERCP证实为肝移植术后胆漏13例患者,其中T管漏6例、吻合口漏7例。行内置管引流术6例、鼻胆管引流术2例、鼻胆管联合内置管引流术3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例。部份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激素。结果10例完整随访者胆漏愈合时间10-35d,平均15.3d,随诊胆管造影证实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肝总管狭窄3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1例。胆漏愈合后有80%患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胆管狭窄。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鼻胆管引流联合内置管引流除具有疗效确切、便于观察等优点外,理论上有防治鼻胆管意外脱落引起严重后果和预防后续胆管狭窄形成的作用,但其上述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难取性胆管结石内镜综合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巨大结石、壶腹部嵌顿性结石、小乳头及乳头旁憩室切开禁忌者、T管引流术后残余结石ERCP困难者等难取性胆管结石内镜治疗。方法分别采用术中、术后胆道镜、EST后机械碎石、胆道子母镜、鼻胆/胆肠引流等方法。结果 149例难取性胆管结石中。术中胆道镜取净率95%(19/20),术后经T管胆道镜取净率(35/40)87.5%,机械碎石率94.7%,(72/76),肝外胆管结石取净率94.6%(122/129)。结论应用内镜下综合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大大提高了结石取净率、减少了残石率。达到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结石与门静脉高压症都是临床处理上较为复杂的问题。两者合并更增添了处理上的难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率约占肝内胆管结石就诊人数的10%左右,临床上以胆石胆道梗阻和肝硬变门静脉高压为特点。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的报道甚少,且尚无统一定论。一旦处理不当。常可产生严重后果,轻则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痛苦,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总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胆道感染,解除胆道梗阻,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脏功能。但临床上由于其复杂性,难以决定是先处理胆道疾患还是先处理门静脉高压症,是一次手术同时处理二者还是行分期手术治疗等。举棋不定则有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在充分认识本病治疗中的问题及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结石压迫炎症的胆管壁可致胆管壁溃疡形成,穿透后形成胆管血管瘘,通常为胆管-动脉瘘,而穿入门静脉分支者,可致胆管门静脉瘘,当并存门静脉高压者可致胆道大出血从胆管瘘口喷出,这是胆道大出血少见形式,有关处理的成熟经验报道甚少,尤其是应急处理的效果有时因治疗矛盾多而不够满意. 1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以肝内和(或)肝外胆管炎症、纤维化和管腔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变特点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肝纤维化和胆管壁增生及纤维性缩窄,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原因,但仍有约20%的门静脉高压继发于非肝硬化因素,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NCPH是一组异源性的肝脏血管疾病,临床上多见的是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肝外门静脉血管阻塞(EHPVO),以及布加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化和结节再生性增生等少见病。此类患者常常具有门静脉高压的证据,如反复发生的静脉曲张出血和脾脏肿大,但肝功能保存尚好。目前尚无诊断NCPH的统一标准,对其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临床上往往采用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来确诊。介绍了IPH和EHPVO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的选择,若能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NCPH被认为是预后相对良好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20.
徐志强  张敏 《传染病信息》2019,32(5):456-461
儿童门静脉高压症是指在多种病因作用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压力持续增高,门静脉压力>5 mmHg(1 mmHg=0.133 kPa),或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Hg,最终导致脾大、门腔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腹水等临床表现,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综合征。儿童门静脉高压症根据病因不同分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根据压力来源的解剖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性、肝内性(窦前性、窦性、窦后性)及肝后性。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曲张静脉套扎或硬化、手术治疗等。虽然儿童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率较低,但可以引起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现将其病因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