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应用。方法 60例患者中30例采用纤支镜吸痰加常规治疗为治疗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d后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7d后复查X片,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通过纤支镜吸痰,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吸入性肺炎能得到较快控制。结论纤支镜吸痰加常规治疗可有效缩短吸入性肺炎治疗周期,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2.
早期纤支镜吸痰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吸入性肺炎早期纤支镜吸痰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纤支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A组),内科常规治疗组14例为对照组(B组),治疗后对呼吸频率、心率、肺部湿性哕音、胸片进行比较。结果:A组,呼吸频率、心率恢复正常,肺部湿性哕音消退,胸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纤支镜吸痰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人吸人性肺炎早期纤支镜吸痰对改善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纤支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综合治疗25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中心静脉压、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心静脉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早期纤支镜吸痰对抢救因吸人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纤支镜吸痰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纤支镜吸痰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呼吸频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变化。结果:纤支镜吸痰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吸痰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将46例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3例,观察组除常规给予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抗生素、化痰、平喘、营养支持外,均采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未使用纤支镜吸痰,将二组临床疗效、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治疗前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提高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雾化、振动排痰及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和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164例有痰液阻塞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6例)。两组均予吸痰、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或人工通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予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周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白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及血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和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分泌物较多的肺部感染患者,有利于迅速解除他们的气道阻塞症状,改善血氧交换、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及易被患者接受的技术,更适合在ICU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纤支镜吸痰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祛痰、防误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纤支镜吸痰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50 m L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温(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肺部阴影消退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肿瘤坏死因(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T、WB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WB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部阴影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 h两组PaO_2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CRP、PCT及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IL-6、CRP、PCT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结论:早期纤支镜吸痰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 33例,采用抗感染、祛痰、翻身、振动排痰、吸痰、体位引流、吸氧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B组) 34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氧饱和度(Sp 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相对危险度(RR)、心率(HR),治疗组比对照组心肺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56、0.507、0.507、3.254、3.04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温(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治疗组比对照组肺部炎症病变控制效果更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8、0.011、0.146、0.125、0.018、0.436、0.89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纤支镜灌洗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老年性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性吸入性肺炎患者,采用纤支镜灌洗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老年性吸入性肺炎,其中碳青霉烯类为A组(18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为B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血氧分压及治疗10d后肺部CT炎症吸收好转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和血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与治疗前相比,A、B两组在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内的氧分压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间白细胞计数和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好转率为94.44%(17/18),B组好转率55.00%(11/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灌洗联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老年性吸入性肺炎可提高好转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吸痰或肺段灌洗配合静脉使有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人住ICU的需机械通气的吸人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经纤支镜获取深部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在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纤支镜吸痰、敏感抗生素肺段灌洗。B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体温、血压、血气、血常规及胸部cT,机械通气时阃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症状改善较B组快,机械通气时间短于B组,死亡率低于B组。结论:在静脉使有抗生素的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局部抗生素灌洗较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明显提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一2012年4月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IcU内的108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纽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40mL,1日1次静脉滴注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具体观察指标包括:体温(T)、呼吸频率(RR)、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氧合指数(PaO,/FiO,)、CPI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h)以及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观察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清热、化痰、抗炎症作用,对于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治疗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 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护治疗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信息,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予相应处理及适当的氧疗,并根据氧疗通气方式分为A组(鼻导管吸氧)、B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C组(机械通气),每组50例。监测入院后24 h、72 h 3组IAP。根据入院72 h IAP,将C组分为IAP增高亚组(>10 mm Hg,1 mm Hg=0.133 kPa,32例)及IAP正常亚组(≤10 mm Hg,18例),记录患儿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峰压(PIP)、氧浓度(FiO2)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A、C组年龄低于B组,入院时C组CRP、PCT、PaCO2高于A组与B组,SaO2、PaO2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儿入院时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通气24 h及通气72 h 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气24 h及通气72 h C组IAP水平高于A组与B组(P<0.05)。不同时间点B组及C组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通气24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通气72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及通气24 h(P<0.05)。C组入院72 h IAP增高亚组PIP、FiO2、MODS发生率高于IAP正常亚组(P<0.05)。结论 不同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经鼻CPAP及机械通气)所致气道压力不同对IAP可能会产生影响;在机械通气中PIP及FiO2两个参数对IAP影响明显,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下调此两项参数,减少医源性损害。动态监测肺炎患儿IAP水平,对重症患儿病情演变及脏器损害程度有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廷东  李文全  肖迎军 《四川医学》2013,(11):1673-1675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8例HIV感染者中,对因肺孢子菌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BiPA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药物+鼻/面罩吸氧治疗)和BIPAP治疗组(药物+BiPAP治疗),对治疗48h后两组PaO2,呼吸频率(P),以及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变化、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48h后BiPAP治疗组PaO2明显升高,P明显降低,P<0.05;并且2~4周后BIPAP治疗组血清清蛋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HIV感染者发生合并PCP及呼吸衰竭,BiPA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呼吸功能和降低身体能量消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气道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宿迁市钟吾医院ICU收治的28例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镇静、肌松、持续俯卧位通气状态下监测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h、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2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俯卧位1h、俯卧位2h时PaO2[(85±12)mmHg和(97±10)mmHg比(65±11)mmHg]、PaO2/FiO2[(150±37)mmHg和(158±50)mm如比(130±28)mmHg]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仰卧位2h时持续存在[PaO2(87±11)mmHg,Pa02/Fi02(150±52)mmHg,P〈0.05],MAP、HR、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2h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3±2.0)mL比(8.1±1.1)mL,P〈0.05],而俯卧位1h、恢复仰卧位2h痰液引流量与初始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0)mL和(8.3±1.2)mL比(8.1±1.1)mL,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恢复仰卧位后改善引流作用消失;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俯卧位通气可用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并ARDS的辅助治疗,需气道充分引流的患者可适当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三七皂苷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三七皂苷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治疗后WBC、N、ESR、CRP水平明显下降,而三七皂苷组WBC由治疗前的(10.585±4.201)×109/L下降至(8.719±2.999)×109/L;N由治疗前的(0.769±0.103)下降至(0.693±0.126);ESR由治疗前的(38.182±29.198)mm/h下降至(13.955±10.477)mm/h;CRP由治疗前的(37.542±20.318)mg/L下降至(7.250±5.127)mg/L,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三七皂苷组PaO2由治疗前的(74.625±32.552)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至(85.839±23.476)mm Hg;PaCO2由治疗前的(68.537±15.844)mm Hg下降至(41.316±4.940)mm Hg,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WBC、N、ESR、CRP明显下降,PaO2上升和PaCO2下降。三七皂苷有良好的抑制炎性反应和抗感染治疗作用;亦能改善低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改善患者气道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自制口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支气管镜吸痰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1 年10 月- 2012 年10 月我院呼吸科监护病房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排痰困难患者33 例,随机分为口鼻面罩组15 例和对照组18 例。口鼻面罩组采用经自制口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采取传统吸痰方式,即直接摘下面罩吸痰。记录两组患者在吸痰前、进镜过程中、吸痰中、吸痰结束时、吸痰结束后10 min 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血压、脉氧饱和度。同时在吸痰前和吸痰结束时检测患者动脉血气水平。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 )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口鼻面罩组在吸痰过程中各个时间点心率和呼吸频率始终低于对照组,脉氧饱和度始终高于对照组(P < 0.05)。吸痰结束时,口鼻面罩组的pH、PaO 2 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 2 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经自制的改良口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支气管镜吸痰能够使患者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安全性高、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疾病预后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2例患者实施了NIPPV,19例患者初始通气成功,但其中12例患者中转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无创通气后2小时,成功无创通气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189.7±64.5)mmHg较通气前(148.6±45.7)mmHg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不断增加;呼吸频率(RR)、心率(FIR)、平均动脉压(MAP)也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初始接受无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57.9%,所有接受有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93.3%,总病死率为68。2%;无创通气患者中发生胃胀气3例,面部溃疡1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早期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方法 对6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常规插管组30例和早期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率(HR)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前常规插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较早期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前后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插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插管组(P〈0.01).结论 急救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2006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3例重症ARDS患者,均行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行CHVHF治疗的重症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3~15d,平均(4.9±3.7)d;患者呼吸窘迫症状有效改善,双肺湿啰音显著下降,氧合功能显著提高,胸部X线检测示斑片状阴影逐步消除;死亡11例,死亡率13.3%。观察83例患者治疗3、6、12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气氧浓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比值(PaO2/Fi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ARDS,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长、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等优点,积极促进患者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