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61例尿毒症瘀点瘀斑舌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舌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1例尿毒症瘀点、瘀斑舌的舌尖微循环观察,发现本组患者舌尖微循环呈瘀滞状态。表现为发团形增多,微血管袢以模糊、渗出、血色暗红、管袢瘀血、血流缓慢为主,部分管袢有扩张和红细胞聚集现象。初步探讨了尿毒症瘀点、瘀斑舌形成机理,认为舌尖微循环观察对中医血瘀证的诊断及连续动态观测活血化瘀治疗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WZD-1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尿毒症肾阳虚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后的舌尖和甲皱微循环。结果表明: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含量升高和水潴留是尿毒症肾阳虚的病理基础;舌尖微血管管袢渗出是舌胖大有齿痕的形成原因之一;血透前甲皱微血管管袢流态明显异常,血透后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由中度异常(4.99±1.52)下降到大致正常(1.98±0.97)范围(P<0.01)。微循环是反映尿毒症肾阳虚病理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报告29例紫癜患儿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发现紫癜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但其皮肤淤点淤斑的多少与镜下观察的微血管周渗出、出血及袢顶多少并无平行关系。还对5例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了舌尖微循环观察,初步发现亦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甲襞、球结膜、舌尖微循环变化空军沈阳医院呼吸科(110042)车洪柱为探讨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和舌尖微循环变化,我们观察了28例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和舌尖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作为最基本的病理表现贯穿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的改变加速SLE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微循环障碍这一重要的发病环节,使得SLE患者出现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表现。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与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SLE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比较2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差异;记录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伴与不伴肺间质病变(ILD)、肺动脉高压(PAH)、雷诺现象(RP)以及皮疹患者间甲襞微循环积分差异,分析其与SLE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升高(t=12.992、11.410、7.926、12.233,P<0.05);伴ILD和PAH的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与不伴ILD和PAH的SLE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RP的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显著高于不伴RP的SLE患者(£=4.602、3.981、4.244、3.099,P<0.05);伴皮疹的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显著高于不伴皮疹的SLE患者(t=3.794、2.865,P<0.05),流态积分和袢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3、0.617,P>0.05);SLE患者甲襞微循环总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852,P<0.05),与C_3、C4、CRP、ESR、PLT、WBC、IgG和尿蛋白等均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甲襞微循环异常,伴发ILD、PAH、RP和皮疹等可能加重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因此临床上对SLE患者行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病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方法 :应用徐州产WX -9A型黑白电脑微循环测定仪及显微镜 ,观察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左手无名指甲襞微血管襻的状态。结果 :糖尿病组形态积分 ,流态积分 ,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 (P <0 0 5 ) ,且形态改变有其特异性。结论 :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27例功血患者甲皱微循环。其表现为:视野不清晰,血流缓慢,颗粒状血流及血流间断、微血管袢顶及静脉淤血、微血管周围出血斑、汗腺汗珠增多。用中药“活血化淤”治疗后,上述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好转。观察结果认为中医“活血化淤”法是功血的治法之一,并说明功血和植物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4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甲皱皮肤、舌尖和唇粘膜的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其中37例(92.5%)的甲皱微循环有异常表现。有16例在溃疡发作及消退的不同时期作了动态观察,发现消退期时渗出减少,视野较清晰,但异形管襻无明显改善。舌尖和唇粘膜的微循环表现与甲皱微循环相符。作者认为,口疮消退时微循环仍未恢复正常,可能是本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LE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特点。方法:对43例SLE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LE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占86%;另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约占53.48%;关节痛者69.76%;面部红斑65.11%,部分患者合并有口腔溃疡、脱发、四肢指趾端坏死、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SLE患者血象WBC、HB及PLT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仅1例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及嗜酸细胞增多,可见病态造血及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患者有粒系成熟受阻。红系80%以上增生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巨核细胞增生正常的占65.11%,另有少数增生减低或缺如。结论:SLE临床表现不一,多以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骨髓象可出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对此类“SLE相关性血液病”应与原发性血液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舌诊检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诊断有意义的舌诊检测指标。方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从舌质、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尖微循环、舌苔涂片、舌面pH值、唾液CEA检测等多方面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红或青紫瘀斑,舌苔腻,舌有齿痕或裂纹,舌下络脉扭曲、扩张或有瘀点;舌尖微循环观察畸形毛细血管襻增加,襻顶扩张瘀血,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液流态异常;舌苔涂片发现舌上皮细胞表现为过度角化,数量增多,涂片背景脏,并出现较多的白细胞;舌面pH值偏高;唾液CEA明显升高。结论: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联合检测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3.
J H Qin  B Liu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0):606-8, 581
Observations of tongue tip microcirculation were made on 104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ymptom-complex [5 groups: Yin deficiency, Yang deficiency, Qi.blood deficiency,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 damp-heat] in view of TCM, and on 100 healthy persons. 10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transverse diameter of the fungiform papillae, morphology of microvascular clumps in the tongue papillae, congestion of the top of microvascular loop, loop dilation, blood color, hemodynamics in microvascular loop, exudation, hemorrhage and loop morphology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were: patients of each group were found to have to different degree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 every group differed with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 group of being most different. The numbers of abnormal indicators: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 group had all 10; Yang deficiency group 9; Yin deficiency and Qi-blood deficiency group 8, 8 respectively; damp-heat group 7.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gue tip microcirculation of each group and the changes of tongue picture and typ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view of TCM.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例SLE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ACD抗凝血,Real-TimePCR检测miR-31表达。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受累程度指标(Renal-SLEDAI积分)及临床用药与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与SLEDAI积分和Renal-SLEDA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43;r=-0.337,P=0.044),与临床用药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程度相关,作为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为SLE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娜  张薇 《西部医学》2014,(12):1637-1640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iNRAs的表达情况,寻找SLE与健康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NRAs,探讨CD4+T淋巴细胞参与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43例SLE患者作为实验组,2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提取RNA进行芯片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其筛选结果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在43例重度活动期SLE患者和23例健康者中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有13个miNR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基因8个,下调基因5个.进一步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了miR-NAs的表达情况,最终确定miR 410与miR-181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明显下调,miR-31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明显上调.结论 CD4+T淋巴细胞中的miRNA很可能参与了SLE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干扰素-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30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C在各组的相对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F-α的浓度。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的相对计数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与dsDNA定量和ANA定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在P0抗体、抗U1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变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血液系统损害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低于血液系统阴性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在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显著降低,SLE的pDC相对计数与病情相关,检测pDC相对计数可作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变化,并阐明Tfh细胞在妊娠期SLE患者中的免疫作用。 方法 选取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者,分为SLE妊娠组32例和SLE未妊娠组30例,以健康妊娠组(健康妊娠妇女)30例和健康未妊娠组(健康未妊娠妇女)25例为对照,SLE妊娠组32例患者(随访丢失2例)根据妊娠期间和终止妊娠后3个月内病情变化分为SLE妊娠预后不良组(8例)和SLE妊娠临床稳定组(22例),收集各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4+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ICOS)+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5(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Tfh细胞百分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 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健康未妊娠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随访中,与SLE妊娠临床稳定组比较,SLE妊娠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和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43 1,P<0.05;r=0.830 7,P<0.01)。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和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SLE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升高可能与SLE患者妊娠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8.
Yang JH  Shen Q  Zhao DB  Cai Q  Ha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318-323
目的 检测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co stimulator,ICOS)及相关免疫分子在SLE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索其与SLE疾病活动程度、病程及血清抗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ICOS在SLE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和门诊SLE患者 (n=51)以及健康体检者 (n=30)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ICOS及其他免疫分子CD45RO、CD45RA、HLA DR的表达水平,观察ICOS在不同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SLE活动程度、病程、血清抗dsDNA抗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及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ICOS的水平显著升高,但活动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同一SLE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4+、CD8+、CD45RO+、CD4+CD45RO+和CD8+CD45RO+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该患者经过治疗疾病缓解阶段(P<0 05);初发SLE患者CD45RO+细胞表达ICOS水平明显高于复发患者 (P<0 05);血清抗dsDNA抗体( +)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中任何一种 )异常升高的患者外周血CD45RO+及CD4+CD45RO+细胞表达ICOS的水平分别明显高于血清抗dsDNA抗体 ( -)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P<0 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某些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的(MDC)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SLE患者(SLE组)、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MDC占淋巴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α、IL-6、TNF-α水平。结果①SLE组外周血PDC、MDC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SLE蛋白尿组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非蛋白尿组患者;抗ds-DNA阳性组SLE患者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抗ds-DNA阴性组。③PDC比例与血沉、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④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N-α、TNF-α、IL-6水平均增高。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PDC、MDC比例显著降低,且PDC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及狼疮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