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吸入性损伤疗程20~35d,全部并发肺部感染,治愈14例,死亡2例,死亡率12.5%.其中死于ARDS 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烧伤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按照输液公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以及机械通气,加强烧伤创面处理等是治疗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蒋君志  何林  陈军  王明英  李洪波  李国江 《四川医学》2011,32(11):1772-1775
目的总结小儿烧伤脓毒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烧伤1106例,发生脓毒症53例。对53例患儿脓毒症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脓毒症发生率4.8%,休克、感染、吸入性损伤、营养不良等是脓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脏器功能保护、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愈45例,转院1例,死亡7例,病死率13.2%,主要死因是脓毒症并发的MODS。结论提高对小儿烧伤脓毒症的认识、积极有效复苏、对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及时切除感染灶、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脏器功能保护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小儿烧伤脓毒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 (TBSA >2 5 % )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至 1998年收治的 4 7例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的病例资料 .结果 :本组治愈 4 1例 ,死亡 6例 .结论 :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 ,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同时注意防治真菌感染的发生 ,正确地进行创面处理 ,是提高小儿特重度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赵凤德  孙伟  韩明锋  时建 《安徽医学》2007,28(6):504-505
目的探讨爆竹火药爆炸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和分析一批12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烧伤后均出现吸入性肺损伤及不同程度的肺冲击伤,全部并发休克,2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局限性气胸1例,全部并发肺部感染,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多见。8例痊愈,死亡4例,病死率33.3%.结论本组患者烧伤临床表现急、症状重;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阶段性;胸部X线表现多样化。治疗上重点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采取综合处理烧伤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祖红旭 《中外医疗》2014,(23):104-105
目的 探讨重度、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的重度、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47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该研究中,38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出院,8例死亡,治疗有效率83.05%;其中休克是造成重度、特重度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临床治疗重度、特重度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致死因素主要包括休克、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关键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及早采取烧伤治疗措施,实施早期创面治疗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爆竹火药爆炸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烧伤患者均出现吸入性肺损伤、不同程度的肺冲击伤及并发休克和肺部感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局限性气胸1例;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痊愈8例,病死4例,病死率33.3%。结论:该种烧伤临床表现急、症状重;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阶段性;胸部X线表现多样化。应重点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采取综合处理烧伤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机械通气、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90例小儿特大面积烧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重点探讨小儿特大面积烧伤(TBSA>40%)休克、脓毒症及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该科收治的90例小儿特大面积烧伤的病例资料.结果该组治愈69例,治愈率76.67%,死亡13例,死亡率14.00%,自动出院8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正确地进行创面处理,是提高小儿特大面积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菌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其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菌血症发生率为51.19%。死亡67例,占20.12%;其中39例(58.21%)并发菌血症23例(34.33%)直接死于菌血症。结论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吸人性损伤、休克是感染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重点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TBSA>25%)休克及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8年本院烧伤科收治的118例小儿特重度烧伤的病例资料。⑧结果本组治愈101例,死亡11例,自动出院6例。④结论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注意防治真菌感染的发生,正确地进行创面处理,是提高小儿特重度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创面脓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烧伤后并发创面脓毒血症小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治愈,3例死亡。病人具有烧伤创面大,早期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创面均有不良用药,严重的营养低下,胃肠道症状突出,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和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特点。结论:小儿创面脓毒症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创面不良用药和早期休克期度过不良是发生创面脓毒症的关键,而肠源性感染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治疗中要强调营养支持、抗感染和脏器功能扶持的综合治疗,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中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创面脓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烧伤后并发创面脓毒血症小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治愈,3例死亡。病人具有烧伤创面大,早期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创面均有不良用药,严重的营养低下,胃肠道症状突出,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和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特点。结论:小儿创面脓毒症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创面不良用药和早期休克期度过不良是发生创面脓毒症的关键,而肠源性感染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治疗中要强调营养支持、抗感染和脏器功能扶持的综合治疗,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中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236例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烧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创伤,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力低下,烧伤后全身反应重,并发症出现早,病情变化迅速,因此小儿烧伤患者在治疗经过及预后不同于成人.1995年1月~2005年6月收治重度、特重度烧伤236例,现将防治休克、脓毒症及创面处理等综合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烧伤休克期并发脓毒症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8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患者,依据脓毒症和肠源性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患者创面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计算休克期内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48例中,5例脓毒症(10.4%),发病时间为伤后45h内;5例中血培养与创面培养结果相符者2例;5例中的4例并发严重休克,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4例脓毒症患者中,2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道杆菌感染是严重烧伤休克期发生脓毒症的原因之一,烧伤后早期应用对肠道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是防治休克期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儿吸入性损伤3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 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菌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其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菌血症发生率为51.19%。死亡67例,占20.12%;其中39例(58.21%)并发菌血症23例(34.33%)直接死于菌血症。结论 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黄瑞凤 《华夏医学》2002,15(5):625-626
大面积烧伤和严重颜面烧伤常合并吸入性损伤,据国外文献报道,烧伤患者中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20%~30%,合并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休克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而且伤势严重,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多且发生得早.因而吸入性损伤成为当前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是当前提高烧伤治愈率的关键.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呼吸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烧伤死亡率受年龄、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等诸多因素影响,死亡原因较多.方法:现将1976年来近30年89例烧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按前后15年死亡病人分组(A和B两组),对其病死率,烧伤面积,深度,致伤原因,入院时间,存活时间,吸入伤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旨在完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两阶段烧伤死亡病人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结果:总体治疗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由15年前的0.37%降至到现在的0.2%。下降0.17%。烧伤总面积及Ⅲ°面积比15年前增大,但是小面积烧伤死亡病例增多。合并吸入性损伤者死亡率较高,吸入性损伤仍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15年前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近15年为败血症、吸入性损伤、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控制烧伤创面及早削切痂封闭创面是预防败血症的重要环节。目前烧伤死亡原因依次为吸入性损伤、败血症和MSOF。对各器官功能的扶持,感染的预防控制、休克的复苏、吸入性损伤的预防治疗是今后临床中的重点工作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成批煤尘爆炸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46例煤尘爆炸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的变化、伤情特点及治疗重点.结果 成批煤尘爆炸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46例,治愈44例(95.7%),死亡2例(4.3%).结论 及时解除煤尘爆炸致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纠正低氧血症,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并发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的防治方法。方法:对近20年收治的43例烧伤并发ARF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本组发病年龄1.5-87岁,均为重度和特重度烧伤,于48 h内7 d内确诊者分别占48.8%和81.45%,2 h后开始接受液体复苏者,ARF发病率明显高于2 h内者,合并休克、色素尿、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sepsis)者分别占72.1%、67.4%、51.2%和37.2%。死亡42例,死亡率97.7%。12例接受透析治疗,1例为腹膜透析,11例行血液透析,治愈1例采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11例透析死亡病例平均存活8.7 d,明显长于其余31例未透析全部死亡者的4.3 d(P<0.05)。结论:少尿型ARF多发生于严重烧伤早期(1周内),伤情越重,入院时间越晚,发病率越高;合并休克、色素尿、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是诱发ARF的高危险因素。透析治疗虽未能明显提高存活率,但可延长生存时间,为去除ARF原发病因如切痂植皮创造机遇,CRRT因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能平稳清除毒素和内毒素,可能是治疗烧伤并发ARF较有前景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儿重度烧伤343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重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343例重度烧伤患儿的临床治疗,从休克发生及复苏效果、创面处理方法、并发症发生及治愈率等方面观察小儿重度烧伤的临床救治情况.结果 343例重度烧伤患儿中,共有50例发生休克,休克发生率为14.58%,休克复苏成功46例,休克复苏成功率为92.00%.343例重度烧伤患儿经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291例,创面愈合率为94.17%.343例重度烧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1%.343例重度烧伤患儿中,治愈好转336例,治愈好转率为97.96%.结论 小儿重度烧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应早期防治休克、加强创面处理、增强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以提高重度烧伤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居内脏并发症的首位,治疗效果差,是烧伤早期的主要死因,而休克、吸入性损伤、感染、误吸、补液不当、氧中毒等病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