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挫伤性前房积血在眼外伤中极为常见,大多数治疗后可以恢复,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前房积血,如复发、迟迟不吸收者,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葡萄膜炎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10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房积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眼外伤,而因眼球挫伤所致则更为多见。多数病例经治疗后积血很快吸收,视力恢复正常。也有部分病例经治疗仍积血吸收缓慢,可引起继发性出血,继发性青光眼后角膜血染等并发症。我院近3年来收治28例前房积血的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例应用甘露醇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59-159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三年来对78例前房积血患者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以及适时前房冲洗,对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结果出院视力1.0以上者50例,0.4-0.8者23例,0.05~0.3者4例,0.05以下者1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吴葛玮  陈萍 《中国医疗前沿》2011,6(5):58+69-58,69
目的探讨3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年来收治的3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给予半卧位、止血、制动等综合治疗。结果早期综合治疗后36例前房积血完全吸收。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关键是止血、加速积血的吸收,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非手术治疗76例,前房积血在2-13天吸收,7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积血吸收。结论 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并发症。同时对高眼压持续不降及眼压正常但积血多无改善者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年来收治的3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给予丰卧位、止血、制动等综合治疗.结果 早期综合治疗后36例前房积血完全吸收.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关键是止血、加速积血的吸收,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前房积血是各种原因致眼球挫伤的一种严重的眼部表现,如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均可致视力下降。我院1995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挫伤性前房积血113例(113眼),现将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进前房积血吸收,防止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双眼包扎,半卧位及应用止血剂和前房穿刺冲洗。结果:67例积血完全吸收。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与是否尽早治疗有关,与积血量多少、眼球损伤程度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挫伤性前房积血在眼科外伤中最常见,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少数因挫伤较重出血量多或治疗不当发生并发症而严重影响视力。2000年6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45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房积血是眼球挫伤中最常见症状,现将我院10年来较完整病史记载的13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130例中男112例,女18例,左眼62例,右眼68例。6岁以下儿童4例,7至15岁42例,16至25岁42例,26至35岁24例,36岁至45岁10例,46岁以上8例。以7至25岁者多见。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30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60例痊愈28例,好转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活动指数为(1.78±0.37),对照组为(2.55±0.2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钝挫伤性前房出血的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并提高处理其并发症的水平。方法,对钝挫伤性前房出血病例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经治疗后,症状消退,积血吸收。视力恢复情况:0.8-1.0者58例,0.4-0.6者37例,0.1-0.3者6例。结论:前房出血对视力的影响是暂时的,经治疗可吸收,但前房出血的并发症常可导致严重的视力减退,因此,在促进出血吸收的同时应强调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清热泻火、通里攻下中药内服.结果 治疗组45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45例痊愈13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恢复时间比较显示,治疗组腹痛、腹胀和上腹部压痛等症状的恢复时间明显少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发热、尿淀粉酶和白细胞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波姆光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波姆光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波姆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波姆光配合中药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波姆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丽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26-127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9%和89.3%,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和76.7%,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爱的发制药公司12692)口服,治疗组除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外合用中药灌肠.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4例,经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184例疗效较明显,而且远期疗效亦好。复发率亦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且远期疗效亦明显,复发率亦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利用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指间关节扭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指间关节扭挫伤患者28例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有效率100%,治愈率89.29%.结论: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指间关节扭挫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将154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76例采用单纯西药(激素、环磷酸胺)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5.0%,对照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和59.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胰腺癌患者给予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并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结果:该38例胰腺癌患者经中医诊治后存活时间均超过半年以上,其中,存活时间在半年到1年的患者有18例、占47.4%,存活时间在1到2年的患者有13例、占34.2%,存活时间在2年以上的有7例、占18.4%。结论:对胰腺癌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治,确实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症状得以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存能力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