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邦 《微创医学》2000,19(4):556-558
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内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迅速而持续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致休克.因此,伤后立即进行循环容量复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的关键,当循环复苏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深度烧伤切痂植皮比自然溶痂后植皮更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而被国内外同行广泛接受[1,2,3].对伤后48小时内在进行循环复苏的同时进行休克期切痂植皮,由于担心切痂术对机体产生二重打击而一直持谨慎态度.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烧伤早期由于炎性因子的作用,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裂隙,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对于较大面积(面积>25%)烧伤病人,往往同时有创伤局部及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外渗,  相似文献   

3.
在烧伤领域里,早已注意到微循环的有关变化。Netsky首先报道烧伤后局部及其周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蛋白漏出这一重要变化。若烧伤面积达25%以上,或三度面积在5%以上,均可导致全身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体液、电解质和蛋白丢失,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目前对其发生机理还不甚了解,故如何  相似文献   

4.
烧伤时微血管超微结构的研究多偏重于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态学的变化,用电镜研究烧伤后微血管内凝血的机理报道不多。我们以前的工作证实,血栓形成是导致烧伤皮肤微循环血流淤滞的重要因素,它对烧伤的程度、修复和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查明烧伤后皮肤微血管中血栓形成的超微结构基础,我们对兔耳窗部皮肤烧伤后的  相似文献   

5.
李建邦 《医学文选》2000,19(4):556-558
大面积烧伤后 48小时内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液迅速而持续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致休克。因此 ,伤后立即进行循环容量复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的关键 ,当循环复苏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深度烧伤切痂植皮比自然溶痂后植皮更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而被国内外同行广泛接受 [1 ,2 ,3] 。对伤后 48小时内在进行循环复苏的同时进行休克期切痂植皮 ,由于担心切痂术对机体产生二重打击而一直持谨慎态度。多年来 ,国内外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综述如下。1 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  早在 1942年 yonug[4]报道了伤后 2 4小时内…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共救治特重烧伤8例(根据1970年全国烧伤分类标准),只死亡一例。现谈谈我们的体会。一、抗休克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样液体大量外渗丢失,血容量迅速减少。血液的高凝状态,加重血管紧张度及心脏负担.若不能代偿,必导致休克。补液可补充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并使血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缺血预适应动物模型与单纯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之间的对照研究,探讨预适应对心肌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1表达的影响及与心肌水肿的关系。方法以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了解在心肌组织AQP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采用Evan blue定量测定法了解心肌组织中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用心肌水含量测定法了解缺血心肌的水肿程度。结果与缺血对照组相似,缺血预适应后心肌AQP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但增加的程度较对照组为高。预适应后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明显受到抑制,但仅伴随着缺血后早期阶段心肌水肿的减轻。与微血管通透性的持续降低形成对比的同时,心肌水肿状态在之后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与AQP1蛋白表达增高在时间关系上相对应。结论预适应早期心肌水肿的减轻与血管通透性的抑制有关,而AQP1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心肌水肿状态维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荣新洲 《广东医学》2004,25(10):1116-1118
随着烧伤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烧伤救治过程中的许多难题陆续被攻克,许多复杂的发病机制也纷纷被发现和掌握。作为烧伤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副产品——烧伤痂下水肿液,在烧伤后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存留于机体,其对机体的影响也逐步被广大烧伤医务工作者所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张大威  胡玲玲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88-789
<正>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需要切痂自体植皮才能达到创面愈合的目的。但这类病人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外渗,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易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1]。因此,应尽  相似文献   

10.
魏晓  李香营  田毅  田国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43-244,248
水通道蛋白1(AQP1)是一组参与跨膜转运水的膜通道蛋白家族,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后水肿和微血管通透性改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借助各种手段干预AQP1表达,有望从分子水平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水肿和改善微血管通透性,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水肿     
如有水肿发生而无任何已知的明确原因 ,称为特发性水肿。其实质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几乎只发生于女性 ,而且部分病人合并有肥胖 ,水肿的出现或加重往往和月经有关而呈周期性。主要发病机理曾被考虑为内分泌功能失调、对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结构不良和血管舒缩神经障碍。但真正的原因迄今尚未明了。1 发病机理患者直立位时 ,血浆中肾素活性增高 ,显著超过正常人 ,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使血浆蛋白外渗 ,静脉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而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 ,致使有效血容量减…  相似文献   

12.
烧伤后除损伤外的一般反应外,无论烧伤的深浅或面积的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均为体液渗出.一般烧伤后48小时内,由于热力作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从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3.
微血管是由内皮细胞单层和基膜组成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控制着血管内外物质交换;微血管通透性是指血液成分通过微血管壁到血管外的现象,既包括正常情况下无损伤组织的微血管对水分和亲水性物质的通透,又包括某些病理状态下微血管对大分子物质尤其是血浆蛋白通透性增加及其伴随的大量水分的漏出,因而其直接关系到组织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病理条件下的异常变化.定量研究微血管通透性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炎症、烧伤、休克等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产生和分泌的改善及其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30%TBSA 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和均匀补液后,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局部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含量及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浓度的改变。结果:伤后1h,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即显著升高,6h达高峰,补液后,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降低,快速补液组的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局部内皮素-1含量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均匀补液组,而一氧化氮含量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的浓度变化与心肌局部内皮素-1含量改变呈正相关。结论: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能够改善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心肌受损程度,因此,对烧伤延迟复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烧伤后局部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及严重烧伤后烧伤远离部位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引起组织水肿的病理基础。尽管目前对其发生机理还不甚了解,但很多学者认为可能与组织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激肽、前列腺素和Thromboxane等有关。并应用上述各种介质的拮抗剂,如应用神经阻滞药物、烟酸、Venalot、Mepyranine、Indo-methacin、甲基强地松龙、潘生丁、利血平、H_2受体拮抗剂等对抑制伤后组织水肿进行了实验研究。近年来尤为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慧  赵钰林  吕光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57-1957
严重烧伤的病人,由于病史长,机体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最终导致病人的死亡。只有充分掌握了其并发症的原因,才不致延误治疗时机和盲目治疗。现将伤后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总结如下。1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因伤后体液,尤其是血浆的大量不断外渗和水分的大量蒸发,使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急剧增高,致外周阻力增加;同时因伤后细胞膜电位改变,钠、钾失衡,使组织间液的钠、水进入细胞,造成细胞水肿,体液外渗,造成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缺氧,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2肺部感染因伤后疼痛可明显减低肺通气量…  相似文献   

17.
徐刚  房辉 《医学综述》1996,2(9):460-462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和平时期电力、煤气、化学、火焰等致伤原因居多,在战争时期燃烧性及放射性武器等造成烧伤患者更多。因此,目前各国对烧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总结出大量的科研资料,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尤其较大面积烧伤特别是深度烧伤,不仅损伤皮肤和肌肉,而且会影响到患者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本文仅就国内外文献中有关烧伤休克治疗,主要以休克期补液问题和体液渗出与胶渗压的关系等做一简要综述。1 烧伤休克期血管壁通透性改变与体液渗出1.1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通透性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液——组织的屏障,具有许…  相似文献   

18.
重症烧伤引起全身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液体渗到体表外和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防止休克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及时补液是平稳度过休克期的关键。现将我们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去甲肾上腺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烧伤组1组,烧伤前腹腔注入高、中、低剂量NE组各1组,共分为8组,每组6只,采用4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观察、脑含水量测量方法,观察脑组织水肿情况.结果病理观察显示烧伤和烧伤应激时脑组织水肿明显,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尤以烧伤应激时更加严重.结论 NE诱导了严重烧伤24 h大鼠脑水肿,故认为烧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促进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烧伤后局部血管通透性升高,全身毛细管壁通透性也升高,引起组织水肿.产生的大量水肿液,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还是一个高水平内毒素及其它多种活性物质的"贮毒库",更是细菌繁殖的优良培养基[1].而休克复苏则带来难以避免的再灌注过程,造成组织和细胞的氧自由基(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OFR)损伤,当前临床研究认为在烧伤休克复苏治疗中适量地应用甘露醇,不仅能增加尿量,减轻水肿,对保护肾脏功能和自由基的清除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