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祖芳  蒋守涛 《中外医疗》2010,29(21):93-93
目的探讨异常Q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对38例心肌梗死后心电图进行分析,采用日本9020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结果本组有异常Q波者30例(78.9%),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83.1%,Q波消失6例(16.9%)。结论既往有急性心梗病史,结合心脏超声帮助、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仍不失为诊断陈旧性下壁心梗简便、实用、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2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例出现Q波,HL3、HO和HR3导联QRS波多以R波为主,HV3R~HV8R亦以R波为主,有5例由左向右从rS型演变为R型。结论 头胸导联对单纯Ⅲ导联上的Q波有鉴别诊断意义,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导联对异常Q波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舒茂琴  柴红  宋治远 《重庆医学》2004,33(11):1703-1704,1706
目的观察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异常Q波出现的规律与内在联系.方法常规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患者124例,其中心肌梗死40例,合并心室肥大42例以及A型预激综合征42例.比较以上患者Wilson导联和头胸导联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结果头胸导联和Wilson导联的异常Q波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头胸导联对右室梗死、后壁梗死的诊断优于常规导联;左心室肥大和前壁心肌梗死均可在V1-V3导联出现异常Q波,当头胸导联HV3R-HV8R同时存在异常Q波时为前壁心肌梗死,无异常Q波则为左心室肥大所致;头胸导联对A型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诊断,要结合常规导联才能准确地判断是左前游离壁、左前侧壁房室旁道.而在左后间隔房室旁道的定位上不及常规导联有意义.结论头胸导联对右室和后壁梗死的诊断以及鉴定异常Q波的来源具有重要价值,对A型预激综合征的定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下壁导联异常Q波和ST段抬高及胸前导联对应性ST段压低,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但是,正常情况下III、aVF导联就有Q波,而且因下壁导联电极位置距离心脏远,心肌梗死产生的异常Q波,其宽度和深度不及前壁心肌梗死,因此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张霞  王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47-1347
左后胸导联(V7-9)心电图出现ST段异常抬高及病理性Q波,是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如何评价ST段抬高程度及Q波宽度、深度文献报道不一。本文分析120例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心电图ST段偏移及Q波宽度、深度的正常值,以提高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谭贺怡 《广州医药》2006,37(5):31-33
目的 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上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 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 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变窄,在QRS形态、Q波出现导联、伴随ST改变等方面均与急性和陈旧性心梗Q波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是鉴别心肌病Q波与心梗Q波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来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窄,在QRS形态、Q波出现导联、伴随ST改变等方面均与急性和陈旧性心梗Q波有显著差别,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别。结论心电图是鉴别心肌病、心梗Q波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仅仅掌握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的基本特征是不够的 ,很多因素都可以对AMI心电图诊断产生影响 ,因此对AMI心电图综合因素的判断至关重要。下面是院前急救时AMI心电图判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一、AMI心电图的辅助判断因素1 Q波对AMI的判断 :异常Q波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可靠性为 75 % ,另有尸检资料显示异常Q波诊断AMI的敏感性为 6 1% ,特异性为 80 % ,总可靠性在 79%。在正常情况下有的导联可以存在Q波 ,因此就需要断定那些Q波具有病理意义。①生理性Q波 :在V1、V2 导联可以呈QS型 (但不能呈Qr型 ) ,此时的Q波清晰 ,无顿挫 ,其S…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相似文献   

10.
白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325-2325
心电图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相当可靠的,如果某些导联上发生新的异常Q波或R波比以往明显减低并且ST段呈损伤型抬高及进行性T波倒置,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但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有时很困难.对无Q波心肌梗死、梗死部位小、恢复期常规心电图检查常不能发现异常,尤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心电向量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较心电图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心电图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后胸导联心电图ST段异常抬高及病理性Q波在诊断正后壁心肌梗死、识别大面积心肌梗死及鉴别右冠状动脉或冠状动脉回旋支阻塞中具有价值。本文分析100例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心电图,以更好地了解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心电图正常值。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首次、溶栓后及出院前系列心电图变化。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正常心电图2例(8.33%),异常心电图22例(91.67%):其中T波倒置13例(54.17%);Ⅰ导联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Ⅲ导联的T波倒置(SIQⅢTⅢ)4例(37.5%),其中2例死亡;窦性心动过速9例(37.5%);Ⅰ导联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SI或QⅢ)6例(25%);ST段改变(抬高或下移)5例(20.83%);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20.83%);心房颤动2例(8.33%)。结论:心电图检查往往都能为诊断APE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中心电图检查简易方便,对APE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APE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可以作为患者就诊时最早的检查手段。故APE的心电图诊断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当代医学》2009,15(27):44-4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变引起非梗死性Q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046例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2~18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2046例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中,有12例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及异常Q波,发生率为059%。本组12例患者的心电图ST—T无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均为正常,患者无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故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非梗死性Q波。结论异常Q波多数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但不一定都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急性脑血管病变也可引起非梗死性Q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 ,病理性Q波总幅度 ,最大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的导联数 ,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比较。同时考虑冠脉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不论再通与否 ,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前壁、下壁 )病人标准 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异常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也常发生于其他的疾病,本文通过分析55例有异常Q波的患者,旨在探讨常规心电图与超声检查联合检诊非心梗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12导联同步描记方法记录受检者常规ECG后,对临床无心肌梗死病史而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波者,使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查仪做检测,对比分析作出明确诊断.结果 55例中16例为心肌病、12例为高血压心脏病、11例为严重肺气肿或肺心病、8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为预激征侯群、2例为三尖瓣下移、2例为急性胰腺炎、1例为宫外孕.结论 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波的因素甚多,与超声检查联合诊断并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作出明确诊断,减少误诊与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测定150人心电图V_7—V_9导联Q波的值(时间、电压、Q/R)。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了此三个导联Q波的正常范围,并讨论了V_7—V_9三个导联的异常Q波诊断标准,为心电图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来则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18导联心电图,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病理性Q波总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ST段抬高的导联数,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的比较,同时考虑冠脉灌注的影响。结果:不论再通与否,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前壁、下壁)病人标准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QRS综合波早期改变及临床意义诊断急性心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100例,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记录常规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的R波、S波以及ST的变化,与发病之前正常的心电图的波形进行对比,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00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波消失,在所有的导联中Ⅱ导联、Ⅲ导联、a VF导联的QRS综合波S波消失,出现高尖的R波,在a VL导联中S波加深。a VF导联在心肌梗死后R波振幅增高(0.35±0.11)m V,a VL导联在心肌梗死后R波振幅增高(0.26±0.09)m V,Ⅲ导联在心肌梗死后R波振幅降低(0.125±0.15)m V,经过统计学检验心肌梗死后与心肌梗死前R波振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 VF导联R波的改变与a VL导联S波的改变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导联中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图2得出心肌梗死后ST段抬高,平均振幅为(0.20±0.2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综合波早期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证据,心电图的改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非心肌梗死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相关鉴别要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20例非心肌梗型患者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的特征。结果:非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异常Q波不是心肌梗死的独有表现,有些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不出现Q波(呈非Q波性心肌梗死),有些非心肌梗死患者却可出现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图形,它们的机制各不相同,心电图的改变既有相似之点,又有独特之处。其鉴别要点是Q波形态、出现导联、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QRS波群的时限及ST-T的演变规律等。结论:各种病症引起的异常Q波都有其心电图及临床特征,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随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肌梗死对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技人员来说诊断并非难事,但是对微小的心肌梗死诊断却易于忽视。近年来,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0.04"、>R1/4电压、结合血清酶的改变,亦是提示心肌梗死的一个诊断指标,故在临床上观察了30例病例,并经过血清酶的检验,证实有一部分患者属于等同性心肌梗死,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检查对象:2004年10月 ̄2006年元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中Ⅲ导联异常Q波者有30例,男9例,女21例,40岁 ̄49岁有18例,50岁 ̄59岁8例,60岁 ̄65岁有4例;合并冠心病的12例,合并糖尿病的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