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治疗;巴曲酶组加用巴曲酶治疗1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d、7d、10d和14d的血浆LPA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两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逐渐降低,巴曲酶组于治疗后10d、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后14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巴曲酶组治疗后5d、7d、10d血浆LPA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01),恢复正常亦早。结论巴曲酶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对照研究,探讨高压氧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时机、方法和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2005年6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9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两组,(1)高压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9~80岁,平均(60.4±10.1)岁;病程3h~6d,平均(3.1±2.9)d。(2)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47~79岁,平均(58.2±11.2)岁;病程2h~6d,平均(3.2±2.4)d。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07-2005-07于作者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病例选择标准:(1)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者;(2)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偏瘫侧肢体肌力3级以上者;(2)出现意识障碍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4±9·3)岁;对照组90例,男6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91±10·10)岁。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脑心通治疗1·2 g,3次/d口服,疗程30 d。1·3疗效评…  相似文献   

4.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文拉法辛(商品名:博乐欣)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20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物质依赖及哺乳期妇女。共60例,随机分两组。文拉法辛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3~69岁,平均(39·6±12·5)岁;本次病程1~12个月,平均(3·7±3·4)个月。帕罗西汀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37·9±11·8)岁;本次病程1~13个月,平均(3·9±3·8)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患…  相似文献   

5.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阿米替林为对照,比较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2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17~65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米氮平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6·7±12·3)岁;病程1·5~33个月,平均(4·9±5·4)个月。阿米替林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7~60岁,平均(35·6±5·5)岁;病程1·3~32个月,平均(4·7±5·5)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均经1周清洗。米氮平起始剂量1…  相似文献   

6.
赛莱乐对脑梗死患者S-VEGF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1.资料 :病例选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 AC1患者 ,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2 ] ,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 ,排除 TIA;首次发病 ,年龄在 80岁以下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肿瘤及高血脂病史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 10~ 30分。随机分成两组 :赛莱乐治疗组 (A组 )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4 5~ 75岁 ,平均 6 0± 5 .36岁 ;丹参对照组 (B组 )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3~ 72岁 ,平均 5 8± 5 .18岁。全部患者从发病到治疗在 3天内 ,两组在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7.
盐酸纳洛酮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0 3~ 2 0 0 3 -12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 46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 ,病程 3d之内 ,按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均≥ 3 1分。分成二组 :(1)治疗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年龄 46~ 79岁 ,平均 (60± 7 2 )岁。其中脑基底节区梗死 12例 ,脑叶梗死 4例 ,多发性脑梗死 5例 ,脑干梗死 1例 ,小脑梗死 1例。 (2 )对照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47~ 78岁 ,平均(61 3± 6 8)岁。其中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小组于2003-01~2005-12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84例患儿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观察82例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2例,平均(8·26±3·22)岁,男30例,女12例;对照组40例,年龄(8·45±5·89)岁,男27例,女13例,两组资料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小脑顶核可能在脑血流量的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我们观察了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 6 0例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并经头部 CT或 MRI证实 ,病程在 7d以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4 9~ 74岁 ,平均 6 4 .5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5 0~71岁 ,平均 6 1.…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2001-02~2004-06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与使用脉络宁及血塞通等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对比研究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历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在6h以内;(2)头颅CT排除脑出血;(3)无严重全身出血性疾病;(4)非心源性栓塞。1·2一般资料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39~75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6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1·3治疗方法治疗组于入院后…  相似文献   

11.
外伤后脑梗死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随着 CT及 MRI的广泛应用 ,临床所见病例逐渐增多。 2 0 0 0年 8月以来 ,我们在原有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金纳多 ( EGb 76 1)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34例 ,并对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血栓素( TXB2 )、前列环素 ( PGF1α)及血液流变性进行了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患者均符合外伤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 ] ,确诊时间距外伤后 8h~ 2周 ,全部经 CT和 /或 MRI检查确诊。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例 ,男 2 4例 ,女 10例 ,年龄 13~ 72岁 ,平均 35 .2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  相似文献   

12.
2003-06~2004-06,我们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家属实施了同步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62例病人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9~79岁,平均(46·88±9·56)岁;其中脑出血43例,脑梗死19例;文化程度:大学4例,中专(含高中)12例,初中28例,小学18例;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n=31),双号为对照组(n=31)。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配对选择相应的观察组病人家属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3~76岁,平均(51·77±14·26)岁;关系:配偶13例,子女10例,父母6例,其他2例…  相似文献   

13.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2—2014-02本科室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均CT或MRI检查后确诊为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7岁,平均(65.5±4.5)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1~7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4.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单元[1]是指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现报告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采用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病程<3 d、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24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 I证实。随机分为2组,(1)卒中单元组(A组):128例,男70例,女58例;年龄39~68岁,平均(52±13)岁。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9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32例。(2)常规治疗组(B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38~67岁,平均(51±12)岁。颈内动脉系统脑…  相似文献   

15.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8例,全部为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MRI证实有相应的梗死病灶.患者神志清楚,无明显的语言功能障碍,均能配合回答问题.人院后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62±6)岁;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年龄54~73岁,平均(63±5)岁,2组的病情、年龄、性别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以米氮平和阿米替林分别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抑郁患者,比较其疗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均为首发,未经抗抑郁剂治疗;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米氮平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0~85岁,平均(63±5)岁。阿米替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1~86岁,平均(64±6)岁,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米氮平剂量15~30mg/d。阿米替林剂量50~100mg/d。疗程8周…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2001-04~2004-11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急性脑梗死(发病在72h内)患者105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46~75岁,平均(57·26±10·01)岁。病程6~72h,平均18·6h。其中一侧基底节区梗死21例,多发性梗死9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3例,大脑皮质梗死9例,放射冠梗死11例;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5例,中型(16~30分)27例,重型(31~45分)26例;既往有高…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为住院病人,均经头颅CT证实,《各类脑血管病治疗要点》〔1〕,发病在半年以内,均无昏迷、严重心、肝、肾、肺病变,按入院先后将2004年住院脑梗死病人5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伴发疾病积分为(6·3±3·0),既往  相似文献   

19.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集2005-05—2006-05作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入选标准:(1)发病24~48 h内;(2)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且均经头颅CT证实,排除颅内出血性疾病;(3)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肢体瘫痪0~4级;(4)入选前未经抗凝或溶栓治疗;(5)年龄为36~70岁的非昏迷患者;(6)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6~70岁,平均64岁;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重型10例,中型27例,轻型13例;伴高血压28例,糖尿病9例;头颅…  相似文献   

20.
了解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均为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以及有明显自伤、伤人或极度兴奋者。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49岁,平均(27·6±9·8)岁;首次发病年龄平均(25·3±10·2)岁;总病程平均(27·9±31·1)个月;发作次数平均(2·2±1·1)次。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d,治疗剂量5~30 mg/d。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和6周末各评定1次。疗效指标以BPR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