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rankel分级E级例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Cobb's角明显减少,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MIR有助于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6例,损伤类型有高处坠落伤、车祸伤、重物压伤;脊柱损伤节段T42例、T5 2例、T62例、T10 3例、T12 8例、L1 6例、L2 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2 h~26 d.手术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侧前方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及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6月~4年,术后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24例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管减压充分,钛网及钢板位置良好.25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充分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序列,并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髂骨,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 2 5例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通过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2 5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 ,Cobb’s角由术前 2 3.5°降至术后 2 .5°。瘫痪恢复按Frankel标准分级 ,A级一例无变化 ,其余 2 4例均提高 1~ 3级。结论 AF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 ,复位确切 ,固定可靠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方法以8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与疗效。结果患者分别在24h内、48h内、1周内和2周内采取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有较大的差距与不同。讨论早期减压、内固定手术,可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稳定脊柱的生理功能,恢复椎体的高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25例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通过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23.5°降至术后2.5°.瘫痪恢复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一例无变化,其余24例均提高1~3级.结论 AF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C臂X线机时用锥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20例患者随访3~12个月,行CT及X线复查,骨折脱位复位率达95%.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损伤固定、牢靠,椎体高度丢失少,但对术者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壳减压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8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非蛋壳减压技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X线检查对患者进行椎体高度评价,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椎体高度全部恢复43例,基本恢复28例,过度撑开5例,成角畸形4例。对69例应用蛋壳减压技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1-3年(平均1.9年)随访,对照组54例,完全性截瘫患者16例,手术治疗后恢复到B级4例,有效率为25.0%,对照组为7.1%;不完全截瘫患者53例,恢复到C级4例,D级8例,E级41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壳减压技术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平  王彦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08-1209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手术入路椎管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病椎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3例。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椎椎体高度,并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患者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6个月~2年。病椎前缘术前高度为30%~75%,末次随访时为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器无松动及断裂。术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有2例A、B级未恢复,B级1例恢复到D级,C级2例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D级11例9例恢复到E级,2例无恢复。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有利于脊柱骨折及损伤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176;降至术后平均11.5&#176;。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术后有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防患者中除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F钉在胸腰段脊拄骨折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对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及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 对手术35例患者随访3月~2年,发现骨折椎体恢复原有高度,Cobbs角恢复正常,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钉能达到良好的复住与减压目的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前路内固定术对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进行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除A级有1例未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充分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序列,并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骼骨,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 术后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访患者中随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 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7.
蒋成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4):50-50,52
目的对比观察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观察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通过2~5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椎体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完全康复者达到20%;虽然两种手术的术后差异不明显,但是随访后发现试验组的椎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8%,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96%以上,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板后路植骨稳定前中后柱椎体,以防止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松动,同时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1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全部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4个月。其中11例伴随有下肢神经症状得到缓解,平均Franke|分级改善1~2级,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榷体高度恢复,术前椎体压缩平均35.8%,术后压缩平均为8.9%。结论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且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的急诊分级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68例,全部进行急诊分级护理,回顾性总结这6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68例患者在经过急诊分级护理后没有死亡病例发生,没有因为护理处置不当而引起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发生。结论对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急诊分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