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婧  温宏武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9):671-675
卵巢癌症状隐匿,初治时多为晚期,常见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等综合手段。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治疗后有无病灶残留是影响晚期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虽然淋巴结切除术在晚期卵巢癌手术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手术并发症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是否选择切除淋巴结仍困扰着临床医师的决策。目前研究推荐晚期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行最大程度减瘤,并尽可能切除肿大或可疑淋巴结,而临床检测淋巴结阴性且可达到完全减瘤的患者可不必行淋巴结切除。对于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多数支持术中至少行淋巴结活检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膈肌切除术前CT检查提示的心膈角增大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膈肌行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的2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CT检查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检查及心膈角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56例上皮性卵巢癌Ⅲ期病例分为2组:Ⅰ组4例:3例为镜下阳性的Ⅲ期上皮性卵巢癌,1例经过首次细胞减灭术为无肉眼可见肿瘤,术后只用P-32治疗,未行二次探查术(二探术),5年生存率为100%;Ⅱ组52例,均为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接受CAP化疗,再进行二探术和二次细胞减灭术,术后单独P-32辅助治疗(35例)或者除P-32治疗外再接受二线化疗(17例)。根据二探术时肿瘤情况分为3组:①二探术  相似文献   

4.
细胞减灭术在卵巢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以来,彻底的细胞减灭术加以顺铂为基础 职成为卵巢癌治疗的一种常规模式,细胞减灭术的彻底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卵巢癌复发者行再次细胞减灭术仍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更重要的是术后应有高效的化疗药物作为必要的补充治疗。对早期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合理性及其意义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及探讨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缩瘤的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339例。比较225例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行辅助化疗(PDS组)和114例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组)患者的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以及独立因素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与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满意缩瘤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DS组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病灶比例(39.47%)高于PDS组(27.56%)(P0.05)。2IDS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输血比例更小、手术范围更小、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PFS和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大小(P0.001)、FIGO分期(P0.001)和年龄(P=0.003)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4IDS组术后仅无肉眼残留病灶可提高患者的OS。FIGO分期与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大原发肿瘤直径与Ⅳ期卵巢癌患者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7),通过STEPP分析,原发肿瘤直径的界值为8.6 cm。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的几率,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但不能提高患者的PFS和OS。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满意缩瘤的标准应为无肉眼残留病灶。患者的FIGO分期和最大原发肿瘤直径可能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与其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将其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盆腔淋巴结(PLN)清除术分为A组(30例),仅行PLN清除术者分为B组(50例),分析PAN清除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中,32例(40.0%)发生淋巴结转移。A组中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仅PAN阳性7例,仅PLN阳性3例,PAN和PLN均阳性9例;B组中13例发生PLN转移。A与B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A组中淋巴结转移部位以PAN最多16例,其余依次为髂内、闭孔、髂总、腹股沟及髂外淋巴结。A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46.7%,均高于B组(69.0%和39.2%),但无显著差异(P0.05)。A与B组患者中转移至PLN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68.5%和41.4%,5年生存率是49.7%和2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44)。A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72.7%,5年生存率是27.2%和58.5%,差异显著(P=0.048)。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P0.01),而且是死亡风险因素。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除对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在5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0-01—2005—1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对曾行腹腔镜探查且经病理确诊的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进展期卵巢癌患者,经腹腔镜探查确诊、并无法进行最佳肿瘤细胞减灭术,仅行活检和腹腔化疗。20例经腹腔镜诊断为卵巢癌后改行腹式卵巢癌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9例Ⅲ期患者手术效果满意达8例,腹腔镜估计能否进行最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总正确率是88.9%。5例进展期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二次探查术(二探),腹腔探查阳性4例。5例Ⅰc~Ⅱc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根据肿瘤性质和患者生育情况,在1例I。期上皮性卵巢癌、4例生殖细胞肿瘤和4例性索间质肿瘤中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腔镜手术。腹腔镜二探组和全腹腔镜卵巢癌手术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现trocar部位肿瘤细胞种植生长,9例进展期卵巢癌腹腔镜探查和活检后4例出现trocar部位肿瘤种植,其最突出临床特点是均有癌性腹水。结论 腹腔镜技术对卵巢癌诊断、评估进展期卵巢癌最佳细胞减灭术机会、卵巢癌二次探查、较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等方面可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在术中肉眼观察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临床Ⅰ期卵巢上皮性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89例术中肉眼观察肿瘤局限于卵巢的Ⅰ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因各种原因未接受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45例为第Ⅰ组,接受全面严格分期手术的44例为第Ⅱ组,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预后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第Ⅱ组中淋巴结阳性者9例(20.4%),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第Ⅰ组的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1.1%,第Ⅱ组分别为95.4%和90.9%。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行分期手术者,分期对预后有影响,ⅠA期、ⅠB期、ⅠC期较ⅢC期预后好。结论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对术中肉眼观察肿瘤局限与卵巢的临床Ⅰ期卵巢上皮性癌的准确分期有价值,尤其对于低分化癌,但其并不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初次手术未行分期手术者,是否需再次手术清扫淋巴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危因素[即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为G,和(或)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1/2]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7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前和术中预测存在高危因素者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以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和术中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存在高危因素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0.2%,准确率为77.6%,假阴性率为12.0%,假阳性率为43.0%,阳性预测值为57.0%,阴性预测值为88.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病灶大小、宫颈受累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子宫外转移与否明显影响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子宫外转移与否足影响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町靠性较高;但预测其不需行淋巴结切除术的假阴性率较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及是否疑有淋巴结或子宫外转移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月至1992年3月,手术治疗了FIGOⅢ、Ⅳ期卵巢恶性肿瘤22例,术后残余肿瘤<2cm作理想细胞减灭术。术前≥2cm的转移瘤主要位于大网膜、盆腔和大肠。22例中作理想细胞减灭术者16例。术后≥2cm的残余灶主要位于盆腔(癌性粘连、浸润),其次在胃结肠韧带、肝门和脾门。短期随访结果,达到理想手术者16例均存活,无复发。未达理想者6例,预后较差。作者还对细胞减灭术的意义、手术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生存率的提高在于理想的细胞减灭术和适宜的化疗。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预测细胞减灭术的范围和成功价值、肿瘤复发的诊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生存率的提高在于理想的细胞减灭术和适宜的化疗。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预测细胞减灭术的范围和成功价值。肿瘤复发的诊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铂类药物化疗后补救性手术治疗二次探查术(二探术)无阳性发现的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1982~1994年米兰大学San Gerardo医院妇产科对38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进行研究。行细胞减灭术后用铂类药物静脉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二探术未发现病变,复发后再次使用铂制剂,部分敏感,单发病灶行补救手术切除。从手术至确诊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7(12~83)个月,二探术至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初治为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且进行系统分期手术的3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手术方式,并进行随访。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8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2岁(20~78岁),3年总体无瘤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7.12%,Ⅱ期91.67%;Ⅲ期85.19%,复发及死亡14例。开腹手术326例(91.06%),腹腔镜手术32例(8.94%)。与开腹组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平均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少且平均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有内科合并症、手术病理分期晚、仅行盆腔淋巴结取样、脉管癌栓阳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11.901,95%CI3.291~43.039)。结论:子宫内膜癌以开腹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显示了微创的优势。手术病理分期晚期、伴有内科合并症、仅行盆腔淋巴结取样术、脉管癌栓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特别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7例Ⅰa~Ⅱb期的子宫颈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48例,腺癌7例,腺鳞癌2例。结果 除2例外,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6min(150~320min),术中平均出血168ml(120~700ml),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数量平均为18.6个和8.2个;8例患者淋巴结为阳性。所有切除组织边缘大体检查均为阴性。术中2例膀胱损伤、1例静脉损伤,均于镜下修补成功;2例中转开腹。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3d,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为10.2d。手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发现轻度输尿管狭窄1例,尿潴留2例,阴道残端复发3例,病情未控1例。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j治疗子宫颈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治疗子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将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宫颈癌的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8月,采用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对5例Ⅰb1~Ⅱ a期宫颈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术后体温及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检查结果、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等.结果 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出现.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5、365、275、240和245 min,平均为286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约为200、400、650、300和400 ml,平均为390 ml.5例患者术后最高体温均未超过37.5℃,术后36 h均排气.5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13、9、12和12 d,平均为11.4 d.5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阴道残端和宫旁切缘均无残留病灶.盆腔淋巴结切除数分别为14、22、16、21和18个,平均为18.2个,淋巴结无转移.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应用于宫颈癌的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这一新方法为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的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71例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不满意的ⅢC~Ⅳ期卵巢上皮癌(包括原发性腹膜癌,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资料。A组(n=41)初次减灭术后单纯化疗6~8疗程;B组(n=30)经3~4个疗程化疗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然后继续化疗4~6疗程。化疗方案均为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和疗程无差异。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及生存情况,以及B组患者IDS术前CA125、B超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应关系,总结IDS的适应证。结果:B组30例患者中23例(76.7%)最终达到满意减瘤,共有11例术后病理结果为阴性,术前CA125或B超对病理结果阳性预测的敏感度差,CA125的特异性达100%。CA125联合B超的预测准确率为70%。A、B组的五年生存率(P=0.790)、OS(P=0.254)和PFS(P=0.289)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中无肉眼残留病灶患者的PFS和OS较A组有明显延长的趋势。结论: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主要适应证是: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采用"基本术式",3个疗程化疗后部分缓解,CA125仍异常;或CA125恢复正常,最好经PET-CT或增强CT明确有残留病灶。残留病灶有可能通过再次手术切除干净,达到无肉眼残留,这部分患者有可能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月间沈阳市妇婴医院26例子宫颈癌和6例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33例子宫内膜癌行筋膜外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7例Ⅰb1期前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宫颈根治术.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平均手术时间(261±62)min,平均出血量(357±46)mL,平均清除淋巴结(21.7±4.5)个.术后尿潴留9例.结论子宫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因其独具优势而有发展前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及操作技术的熟练.  相似文献   

19.
Ⅳ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化学治疗对Ⅳ期卵巢上皮性癌生存的影响。方法 复习 1982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间收治的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2 5例的临床资料 ,生命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t检验 ,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来判断其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2 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 1岁 (33~ 72岁 )。其中 12例 (48% )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组织学分级为C3 者 13例 (5 2 % ) ;7例 (2 8% )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例 (2 4% )有肝转移 ,4例 (16 % )有恶性胸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 ,其中 9例 (36 % )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2 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15 .0个月 ,其中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2 8.4个月 ,而不理想者仅为14.7个月 (P <0 .0 1) ;术后化学治疗达到 6个疗程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2 8.5个月 ,而不足 6个疗程者仅为 6 .5个月 (P <0 .0 1)。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 ,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化学治疗疗程数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积极的化学治疗可以改善Ⅳ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卵巢上皮癌的细胞减灭术是一公认的重要治疗措施,许多作者提出在首次手术后,残存灶极小的病人改善了生存率。作者报道1977年1月1日~1984年12月31日在 Anderson 肿瘤中心的115例患者进行第二次细胞减灭术。所有患者于第一次减灭术后均接受了化疗。其中33例在完成预定化疗前,因临床发现疾病稳定(2例)和疾病进展(31例)而进行第二次细胞减灭术。33例诊断时平均年龄54岁。按 FIGO 标准:Ⅰ+Ⅱ期18%,Ⅲ期67%,Ⅳ期9%,未分期6%。病理分级:Ⅰ级6%,Ⅱ级24%,Ⅲ级58%,未分级12%。组织学类型:浆液性42%,未分化癌12%,糖液性9%,内膜样癌9%,透明细胞癌9%,棍合性癌18%。手术力求彻底,主要范围是:切除肿瘤而不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