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摘要 患者,男,75岁,离休干部。因突然胸闷、憋气、烦躁不安1小时,于2005年7月30日晚12时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2.
胃镜检查术前1小时肌注阿托品与常规胃镜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效果比较,病人流涎以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明显减轻,减少了病人作胃镜检查时的痛苦,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需作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0岁~73岁;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慢性肺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25例肺心病患者、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35例装起搏器患者,分别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式对患者的作用。结果较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更为有效。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率更高,可以发现常规的心电图监测没有发现的问题,因此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7岁,因8小时前服速可眠30粒,昏迷一小时于1982年6月15日6时入院。入院时呈深昏迷状,遂肌注可拉明1支。6时15分自主呼吸停止,立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汉族、退休工人.主因"眩晕、呕吐10小时,伴眼球运动障碍"于2001年6月16日15时30分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小时(2001年6月1 6日5时30分)早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恍惚,看物体变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评价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Amlodipine)每日1次在24小时内的抗高血压的作用,并进一步证实等容(长)和动态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1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每日服1次氨氯地平研究其疗效和耐受性,以及连续监测动脉内血压观察24小时内的疗效。先用2周安慰剂,然后单盲给予氨氯地平,前两周的剂量是(5mg),后4周可根据需要增加到10mg。经本品治疗6周后,24小时动脉内血压记录表明,氨氯地平可在24小时内有效地降低血压,且不改变正常的昼夜变化类型;昼间平均血压从22/13.7降到19.6/11.9kPa(P<0.05),夜间平均血压从18.3/10.5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便携式咳嗽监测仪监测呼吸科常见病住院患者客观咳嗽状况。方法:在医院呼吸科10月住院患者中选取25例,采用自行研发的便携式咳嗽监测仪进行24小时咳嗽状况监测。结果:呼吸科常见病中COPD患者平均咳嗽136次/24小时,咳嗽多为6:00~9:00;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咳嗽127.3次/24小时,咳嗽多为4:00~8:00;支气管扩张患者平均咳嗽168.8次/24小时,咳嗽多为8:00~11:00;肺癌患者平均咳嗽82.2次/24小时、肺部感染患者平均咳嗽160.8次/24小时,两者大部分时间均有咳嗽且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常见病咳嗽各有其特征,咳嗽监测仪有望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65例早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结果偏低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早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结果偏低的原因.方法通过对65例早餐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结果偏低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早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结果偏低的临床特点.结果16例是服用了降血糖中成药物,占24.62%,26例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占40.00%,10例使用超短效胰岛素制剂的患者占15.38%,8例是进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占12.31%。5例是在化验前1~2天饮食富含VC食物糖尿病患者,占7.69%。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2岁。因剧烈头痛1小时伴呕吐1次。于1999年1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当天早晨急起头痛,呈持续性,以顶枕部为著,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发病后无意识障碍,肢体活动正常。既往史:高血压病10余年,1年前曾患“右基底核区腔隙性脑梗死”。体格检查:T 36.8℃,P 78次/分,R 21次/分,BP 220/120 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痛苦面容,两  相似文献   

10.
大量临床现象和统计数据表明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有昼夜24小时分布差异,即在昼夜24小时内存在一个高发时间段。Agooli等曾报道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早晨而夜间很少发生;Marshall等则认为脑梗塞病人40%以上发病是在午夜12时~早晨6时;Marler等验证了清晨高发时间段的存在。本文总结1987~1990年农民脑梗塞300例,就24小时的发病规律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300例患者中男性154例,女性146例。脑梗塞诊断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腰穿方法定诊。1.2 年龄组:300例患者中40~45岁1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偶测血压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都显示出白天高晚上低以及两峰一谷的规律。观察组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相对于偶测血压监测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24小时眼压监测是在青光眼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青光眼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最关键的检查手段之一。所谓24小时眼压监测就是检测患者24小时内眼压的波动情况。无论是对于可疑青光眼者,或是已经诊断并正在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而言,该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眼压越高,波动越大,对视神经的损伤越大,患者视觉功能丢失得越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160例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其检测效果。结果 160例患者出现晕厥症状52例,86例心律失常,其中48例患者晕厥与严重心律失常存在关系,4例晕厥过程无心律失常症状。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于疑似心源性晕厥症状具有较为明显诊断价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法,用随意一次尿蛋白/肌酐(mg/dl)比值,推测24小时尿蛋白总量(g)。取得与实测24小时尿蛋白量非常近似的结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1987年3~10月内科门诊或病房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蛋白定性±~+以上的患者,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4~64岁。无肌酐饮食2~3天后查血肌酐,同时留取尿标本。2.标本收集:24小时尿标本分5组留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做胃镜的老年人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了解老年人做胃镜检查时对心脏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30例>60岁做胃镜患者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经过对做胃镜者做镜前、中、后24小时心脏监测,24小时最快心率并没发现在镜检中,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的例数及次数多以非镜检时多见,P<0.01.结论,我们认为胃镜检查,如术者操作熟练,对老年人是较安全的一项检查.  相似文献   

16.
李碇 《北方药学》2012,9(6):93-93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改变,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视。方法:175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175例高血压病人中131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或各种心律失常,4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伴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观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第一个ACE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降压效果显著,但作用时间较短。随后发展的依纳普利(Enalapril)克服了前述缺点,是一个有效的降压药。雷米普利(Ramipril)经动物实验证明比依纳普利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长;健康人服药后1小时ACE活性开始下降,5mg能完全抑制ACE达8小时,残余效应长达8天;高血压患者口服本品后可见血压明显下降,持续24小时。 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雷米普利首剂10mg,1小时后收缩压开始下降,5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医药》2009,(6):280-280
科学运动“半小时”是指:每天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中午睡上半小时;晚上步行半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做胃镜的老年人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了解老年人做胃镜检查时对心脏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30例>60岁做胃镜患者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经过对做胃镜者做镜前、中、后24小时心脏监测,24小时最快心率并没发现在镜检中,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的例数及次数多以非镜检时多见,P<0.01。结论,我们认为胃镜检查,如术者操作熟练,对老年人是较安全的一项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在第一个小时内口服结合静脉补液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fDKA)青年患者血糖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T1DM并发DKA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抢救开始的第一个小时内给予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液体1000ml,同时补充快递静脉补液1000ml,并给予微泵控制胰岛素注射速度;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1500ml。比较抢救前及补液1小时后的血糖、血酮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酮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抢救前改变俨〈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酮、pH及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扩张;对照组1例血压升高、呼吸困难,1例心律失常。结论在第一个小时内口服温开水结合静脉补液,有助于降低T1DM并发DKA的青年患者的血糖及血酮,更加有效地纠正酸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