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 ,脊柱外科有了长足的进展 ,手术日渐复杂和多样化。我院自 1999年 10月以来采取颈椎间盘摘除、植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病 4 7例 ,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4 7例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年龄 4 7~ 6 8岁 ,平均 5 4 .6岁。病史最短 3个月 ,最长 8年。全部病人经拍片及MRI检查确诊。颈椎手术节段 :C3 / 43例、C4/ 515例、C5/ 614例、C4/ 5、C5/ 68例、C5/ 6、C6/ 74例、C6/ 73例。本组术后均放置引流皮片 ,2 4h后拔除。无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2 术前护…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顺利康复。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4月-2005年6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得到推广,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8年3月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疾患6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0例,其中颈椎椎体爆裂性骨折12例,颈椎脱位8例。Fm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7例,D级2例,E级O例。对结果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8~48个月,平均30个月。植骨块均取得坚强愈合,10例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1例术后一周椎体间再脱位而畸形愈合,但无反曲发生。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前路钢板固定具有稳定性佳,促进植骨块愈合和维持椎间隙高度等作用。是治疗颈椎骨折脱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锥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外伤后脊髓压迫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充分的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且能通过坚强钢板固定达到非常稳定的作用。但由于颈部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不仅要求手术精确,而且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是 相似文献
6.
方燕芬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10,5(1):20-21
颈椎骨折中,约80%好发于第4—6颈椎节,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则好发于第3~4颈椎,由于过度屈曲、伸展、压缩引起骨折或脱位,常可累及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治疗颈椎骨折一般首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但由于颈椎前路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8.
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和评价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38例颈椎疾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术后4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余37例随访-16月,平均9.1月,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融合,6例钢板或螺钉位置不理想,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是目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稳定颈椎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其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为促进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自1964年Bohle报道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颈椎退行性变疾患和颈椎肿瘤的治疗。我科从1999年7月至2004年8月以来应用颈前路钢板螺钉治疗颈椎创伤21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查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颈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3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病人,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ORION钢板内固定。按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标准,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分级评定。结果:28例获访病人中,平均随访时间为13.8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时Frankel分级好转率分别为50%和82.1%,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0.64级和1.14级。结论:选择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早期手术不仅可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1.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及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的配合、术后正确的功能练习,除1例因脊髓横断需进一步恢复功能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基本治愈出院.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植入不当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植入不当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自1995以来采用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颈椎疾患121例,经平均随访18个月,其中18例发生植入不当并发症。并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钢板植入偏斜9例,螺钉进入椎间隙2例,钢板未完全锁定5例,其中高出钢板平面1~2mm 2例,2~3mm 2例,4mm 1例,发生螺钉松动并滑脱2例,但无导致食道瘘等。本组未出现钢板螺钉断裂。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植入不当并发症的发生大多与术前病例头颈摆放偏侧或族转,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螺钉锁定不完全,螺钉进入椎间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的效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7例,D级2例,E级1例),均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除2例Frankel分级A级和1例Frankel分级B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患者恢复1~2个等级,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钢板松动、断裂、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可使受压脊髓充分减压,脊柱恢复稳定,损伤脊髓获得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复员丹结合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颈椎复员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天麻蜜环菌片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35例,有效率96.2%;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26例,有效率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基底动脉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颈椎弓顶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复员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简单,疗效切实、突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治疗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23例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的患者行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术后3个月、6个月、2年规律随访,随访时复查颈椎正侧位平片、颈椎CT、MRI,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颈髓功能。结果:23例患者平均获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未见内固定失效、骨性椎管再狭窄,术后3个月MRI见脊髓T2W高信号改变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MRI见脊髓T2W高信号改变较术后3个月减轻、术后2年MRI检查见脊髓T2W高信号改变基本消失;术前JOA评分(7.67 ± 1.16)分,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JOA评分分别为(10.87 ± 0.82)分、(13.09 ± 0.73)分、(13.48 ± 0.67)分,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4.91 ± 8.64)%、(58.55 ± 7.40)%、(62.70 ± 6.46)%;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术后2年JOA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2年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治疗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疗效主要与显微镜下松解脊髓各被膜间的粘连、解除硬脊膜内外的压迫及灌洗降低部位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屏胶系统与CR(computed radiography)、DDR(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摄影技术在颈椎张口位投照中的优缺点。方法:通过投照次数、照片质量、所需时间在各种摄影方式中的差别来进行比较。结果:3种摄影方法,DDR摄影技术优势明显。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