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选择的经验.方法 60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病例选择至少满足三个原则①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②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有效;③认知功能良好,术中能良好合作.毁损靶点选择主要按临床症状分型确定.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作为常规基础性治疗靶点,术中如震颤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加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单纯震颤型患者可首先选择丘脑腹外侧核为靶点.结果手术有效率97.3%,术后患者Hoehn和Yahr分级及UPDRS评分及“药物所致运动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62.3%±10.6%,“关”状态改善率76.1%±8.7%,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永久性并发症为1.3%.结论微电极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合适的病例选择对于良好的手术疗效是首要的.毁损靶点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分型确定,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作为常规基础性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选择的经验.方法回顾60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经验,根据临床症状分型确定,单纯震颤型,选择丘脑腹外侧核(Vim,Vop)为靶点;僵直少动型选择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为靶点;混合型首先选择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为靶点,术中如肢体震颤改善不理想时,再加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结果手术有效率97.3%,术后患者Hoehn和Yah分级及UPDRS评分及药物所致运动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62.3%±11.3%,关状态改善率76.1%±8.7%.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永久性并发症为1.3%.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合适的病例选择对于良好的手术疗效是第一位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诊断明确,手术操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目前的生活质量.毁损靶点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型,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灵活地选择毁损靶点.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8年对255例帕金森病行脑立体定向术,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89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核毁损术66例。对两组病例就手术效果,术后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头颅CT扫描提示颅内出血进行对比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丘脑、苍白球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至201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Vim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PVP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45例。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UPDR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的UPDR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靶点定位、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CT、MRI和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Gpi)腹后部毁损术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主流。由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时仅靠Gpi腹后部毁损术难以全面改善症状,尤其对重度静止性震颤和非帕金森病震颤疗效较差。因此,我们在成功使用多靶点毁损术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1],对合并重度震颤或其它类型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同期单侧Gpi腹后部加丘脑vim核双靶点联合毁损术。为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接受单靶点毁损术的患者中按同一临床标准选取50例,与1999年1~10月接受双靶…  相似文献   

6.
苍白球腹后外侧部位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1例,年龄39~70岁,病程2~11年,所有病例均按Matsumoto分级,全部病例经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后震颤症状消失,其中8例加用了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Vplp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病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全部症状,面部表情明显改善,且没有Vim毁损术后出现的智能损害,作者强调术中电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与苍白球腹后内侧核(PVP)毁损术在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2005年完成立体定向毁损术220例,行单侧Vim核毁损术125例(一组),PVP毁损术(二组)95例,对其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头颅MRI扫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术式手术有效率:Vim核124例(99.2%),PVP93例(97.9%);术后反应:Vim核19例(15.2%),PVP7例(7.4%);手术并发症:Vim核22例(17.6%),PVP2例(2.1%)。结论 帕金森病(PD)定向毁损术应根据震颤型、僵直型和运动不能型选择丘脑或/和苍白球毁损术,苍白球毁损术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较丘脑毁损术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1例,年龄39~70岁,病程2~11年。所有病例均按Matsumoto分级。全部病例经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后震颤症状消失,其中8例加用了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Vplp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病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全部症状,面部表情明显改善,且没有Vim毁损术后出现的智能损害。作者强调术中电生理定位,以防损伤内囊及视束。  相似文献   

9.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 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观察单侧双靶点毁损对偏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MRI定位,微电极技术术中对靶点行功能确认,对5例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患施行脑立体定向病变肢体对侧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联合毁损术治疗。结果 5例患术后运动功能显改善。结论应用单侧双靶点毁损治疗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丘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近 50年来 ,利用立体定向外科方法治疗各种震颤和运动障碍性疾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经过对不同靶点的探索和研究 ,目前认为丘脑的腹中间核( Vim)核、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 PVP)以及丘脑底核( STN)是治疗帕金森病理想靶点。随着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及微电极记录等电生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和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更加精确 ,毁损灶趋向更小 ,而控制震颤和肌僵直的效果更好。尽管如此 ,根据国内外大宗资料报道 ,其毁损手术后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感觉缺失、言语障碍、视野缺损等达 2 %~ 2 5% [1~ 7]。自从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对已行一侧核团毁损术的19例患者施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对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其中16例患者一期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二期行对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核)毁损,同时加做Vim核小灶毁损.3例患者一期行Gpi核毁损,二期行对侧Gpi核毁损及Vim核小灶毁损.采用PD国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开”、“关”两种状态进行评分,分析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所有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典型症状(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二期Gpi核毁损术对缓解僵直明显,加做Vim核小灶毁损,震颤缓解满意.2例患者术后出现构音困难,其中1例伴吞咽困难.3个月后症状缓解. 结论 对双侧症状均较严重的PD患者,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的靶点,严格控制毁损灶大小,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6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和(或)丘脑(Vim)毁损术,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缓解对侧肢体症状383例(占98.7%)。康复出院365例(占94.5%)。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其中震颤型20例和僵直迟缓型26例。采用“关状态”UPDRS Ⅲ评分对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结果。结果 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两组患者运动症状的近期改善率平均为59%和56%.经一年随访分别下降为54%和17%。结论 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稳定地改善震颤型帕金森病.而对僵直迟缓型帕金森病的疗效不稳定,远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6.
立体定向射频颅内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s毁损。结果术后89.3%的病人即刻症状消除,10.7%症状减轻。手术后帕金森病统一量表(UPDRS)评分显著性下降(P <0.01)。随访3~48个月,复发率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电极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380例,采用坐标和图像直接定位相结合.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0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34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6例,行同期双侧PVP11例,分期双侧PVP11例,分期单侧PVP或Vim毁损术3例,术前、术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结果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29.8%,“开”状态提高25.9%.UPDRS总的改善率为57.3%,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50.8%,日常活动改善率59.1%,运动功能改善率58.2%;并发症颅内出血5例,全组无死亡.本组有220例术后随访4~18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7%).结论用微电极记录可准确定位,了解周围结构,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毁损灶偏向苍白球内侧对僵硬和运动障碍改善明显,而偏向苍白球外侧对震颤改善明显.PVP毁损对异动症、“开一关”症状及肌张力增高效果最好;对肌肉酸痛、震颤、步态、姿势、语言其次;对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疗效.PVP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的患者手术效果也较理想,Vim毁损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震颤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低温多靶点立体定向技术,对52例患者进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主要是Vim核)及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同期毁损术。结果:52例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低温多靶点定向毁损术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PD患者,行同侧VL及VPLP联合毁损术,能克服传统的VL毁损术对运动迟缓无效,VPLP毁损对震颤改善不充分,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多靶点能弥补低温破坏不完全之不足,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危险性,手术成功关键是精确定位,精确定位则依赖于电生理验证。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附196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自2001年3月-2005年5月应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PD)19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