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2002年4月~2005年3月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1例,年龄31-5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h。在ICU内完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心、肺、肾功能保护,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结果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心跳骤停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不全3例。治愈7例,住院时间21~57d。7例均获随访,时间2-52个月。1例因霉菌性败血症造成冠状动脉吻合口破裂,术后57d死亡。其余6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Ⅰ、Ⅱ各3例。结论积极妥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腔内覆膜支架手术治疗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有无灌注不良综合征、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测术前及术后的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呼吸机参数及术中术后输血量,对术后发生AR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8例患者中,术前存在灌注不良综合征5例,8例患者术后发生ARD,其中3例于术后48~72h发生,5例子术后48 h内发生.3例因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d行气管切开.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发生ARD与体质指数(P=0.047)、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35)有关.结论 ARD是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充分重视危险因素并积极防治后多可纠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 15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CABG.8例术前实施了IABP,术前实施时间1~2 d,其中1例心肺复苏成功后实施IABP,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实施IABP,5例在术前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实施IABP;7例为术中、术后实施IABP,其中6例在术中实施IABP,另有1例在术后24 h实施IABP.结果 8例术前实施IABP者,无一例死亡,术后1~6 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7例术中、术后实施IABP者有3例于术后1~3 d死亡.全组平均搭桥3.4根,术后于ICU监护2~5 d,平均使用IABP辅助时间(39.3±4.2)h.全组无明显IABP并发症.结论 CABG围手术期实施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重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重症患者IABP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术前实施效果明显比术中、术后实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70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对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例死亡,被排除该研究。体外循环时间(158.39±47.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9.12 +46.27) min,脑部停循环时间(29.83±6.85)min。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19/69),其中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0例,截瘫2例,声音嘶哑4例。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停循环时间>40 min、输血量>4000ml、术后血压波动>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及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P< 0.05或<0.01)。结论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安全时限内的脑灌注,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停循环时间,维持循环稳定,改进手术操作,减少输血量,积极处理肝肾功能不全可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本院连续收治的36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9~65(52.3+6.35)岁。均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1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9例(同时行主动脉左冠窦重建4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60+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6)min,选择性脑灌注(下半身停循环)时间(31±16)min。住院死亡2例(5.5%,2/36),1例术后9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9d死于脑梗死。手术并发症:血管吻合El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低氧血症8例,需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2例;术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以谵妄、兴奋为主,持续48—72h后恢复;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6例,治疗后痊愈。34例存活患者出院前行cT检查: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象鼻”段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在支架“象鼻”远端,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缩小。随访2~36个月,无晚期死亡及需要再次手术者。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51例术前胸部MRI或增强CT确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实施多脏器保护.结果 5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麻醉死亡,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体外循环时间(241.78±31.74)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5.50±10.2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53.50±9.25)min;心脏自动复跳16例;39例病人8~24 h完全苏醒,顺利脱机拔管,8例出现短暂神经功能异常,给予脑保护措施,72 h完全苏醒拔管,3例双下肢肌力减退,5 d后完全恢复;肾功能衰竭8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1.7%,其中术后3 d死亡5例(3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栓塞,1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15天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安全有效,无麻醉病人死亡.术前、术中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以及术中关注重要脏器保护,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动脉栓塞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和1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术后肢体存活39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截肢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预防截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加强对该病及其治疗方法的认识,进而促进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51例,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在手术围术期,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7%。在治疗的43例患者中,38例患者存活,术后半年后CTA检查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人工血管血流正常。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51例术前胸部MRI或增强CT确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实施多脏器保护.结果 5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麻醉死亡,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体外循环时间(241.78±31.74)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5.50±10.2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53.50±9.25)min;心脏自动复跳16例;39例病人8~24 h完全苏醒,顺利脱机拔管,8例出现短暂神经功能异常,给予脑保护措施,72 h完全苏醒拔管,3例双下肢肌力减退,5 d后完全恢复;肾功能衰竭8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1.7%,其中术后3 d死亡5例(3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栓塞,1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15天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麻醉安全有效,无麻醉病人死亡.术前、术中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平稳以及术中关注重要脏器保护,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的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252例,年龄(47.31±10.63)岁,男193例,女59例;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12.7%;分离病原菌76株,革兰阴性菌49株,占64.5%,革兰阳性菌18株,占23.7%,真菌9株,占11.8%;感染组患者院内死亡9例,死亡率28.1%,非感染组院内死亡7例,死亡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气管切开、急性肾衰竭床旁血滤和术后脑卒中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气管切开,急性肾衰竭床旁血滤和术后脑卒中是增加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住院5~20(12.9±3.4)d,术中2例出现残余内瘘,经重复扩张后内瘘减轻.随访2d至5.1年,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1例患者出院后2d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再出现主动脉夹层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唐琳 《药物与人》2014,(9):275-27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至2012年~2013年第三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完成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ing exclusion,EVGE)。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强化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min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例,1.0h发生血肿1例,1例术后左侧上肢乏力,桡动脉搏动较术前减弱,无感染、内漏、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腔内隔绝术的护理,术前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术后实行针对性护理,注意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腔内隔绝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护理内容包括围术期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维持心功能、电解质的稳定,防止心律失常、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死亡,病死率占4.2%.21例(29.2%)出现围术期并发症.10例(13.9%)出现呼吸功能低下,心率失常7例(9.7%),肾功能不全4例(5.6%).结论 心脏瓣膜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术期精心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的合理诊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例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2例经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只接受抗凝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2例,2例接受截肢共3条肢体,2例死亡.住院时间4h至122 d,平均(24±55)d.4例患者出院后口服抗凝剂,均无腹主动脉及远端血管栓塞,2例下肢肌力较术前略差.结论 及早抗凝、溶栓和积极手术取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栓塞的治愈率和降低其病死率;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和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积极使用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以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23例甲减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甲减组,回顾性分析甲减组行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57~73岁,平均(67.5±8.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术前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CABG围手术期采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以同期随机抽样的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未进行过甲状腺素片治疗的单纯CABG患者作为对照,年龄55~71岁,平均(66.7±9.3)岁。结果所有患者均为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甲减组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合并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1例,无院内死亡,随访17例,随访时间5~62个月,1例患者术后11个月不明原因猝死,其余患者生存状态良好。对照组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使用IABP者2例,1例院内死亡。甲减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2±7.5)h]、ICU停留时间[(47.3±18.2)h]、住院时间[(14.7±3.5)d]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3.5)h、(36.4±11.9)h、(11.1±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减合并冠心病需行CABG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I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全部治愈,疗效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7%),切口感染8例(14%)。结论对左半结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尽量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肠腔减压,彻底结肠灌洗及高效抗生素应用,I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刘赞伟 《现代医院》2008,8(3):44-45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全部治愈,疗效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痿4例(7%),切口感染8例(14%)。结论对左半结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尽量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肠腔减压,彻底结肠灌洗及高效抗生素应用,Ⅰ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