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脱位前牙固定矫治器治疗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牙由于位于口腔前区突出位置.故在颌面外伤时常伴发前牙的松动、脱位及移位。据报道.33%的儿童在15岁之前都有前牙的外伤史.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牙弓夹板结扎同定。该方法易引起菌斑的堆积.影响患的牙周情况.从而对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近3年来.笔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来固定处理松动、脱位的外伤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玲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5):574-576
目的:评价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恒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9例恒前牙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树脂夹板固定法(实验组)和牙弓夹板固定法(对照组)进行固定,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树脂夹板固定外伤后恒前牙对牙周组织刺激小,其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牙外伤常伴牙列缺损,现阶段牙弓夹板仍然是外伤松动牙固定的常用方法,这种固定方法除了导致牙出现不需要的移动、刺激牙龈外,不便于即刻修复缺失牙,不利于颜面美观的恢复。本文用隐形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松动牙,同时用复合树脂牙即刻修复缺失前牙,取得较好的松牙固定、恢复发音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外伤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例上前牙外伤致松动的患者,应用直径为0.25mm金属结扎丝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定,消除咬合创伤,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拆除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结扎丝后,10例患者前牙均已完全固定,效果满意。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前牙外伤,美观舒适,固定牢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周炎松动前牙用Super-Bond C&B粘结剂固定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周基础治疗后的16例牙周炎患者共计18颗Ⅱ~Ⅲ°松动前牙,采用Super-Bond C&B粘结剂在牙齿邻面将松动牙直接粘结固定,治疗后6个月时对粘结固定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粘结有无松脱,患牙动度、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的变化。结果:18颗牙在6个月内有1例治疗失败,1例松脱,已行再固定。治疗后6个月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较固定前有所改善(均值分别减少0.81mm、0.42mm,P<0.05);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患者自觉舒适无异物感。结论:采用Super-Bond C&B粘结剂直接粘结法固定牙周炎所致松动前牙,具有美观、舒适的特点,粘结效果稳定,牙周状况改善,有助于改善牙齿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平面导板对前牙外伤固定治疗的效果,以便为前牙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10例上前牙外伤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平面导板解除咬He创伤,时间3个月-10个月,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固定矫治器加平面导板治疗前牙外伤是可靠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加针尾圈螺钉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军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2):108-109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临床上锁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方法很多,如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钢板固定记忆合金固定、张力带固定等。其中以普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最为常用,且经济、方便,但其最大问题是术后针体极易松动、滑移脱出。曾有人提出使用克氏针加针尾圈钢丝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以限制克氏针脱出。但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手术操作复杂,并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设计了改进术式,即克氏针加针尾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前牙外伤是口腔急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尤为常见,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作者利用固定矫治器治疗20例患儿,均能得到患儿很好地配合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岁;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8岁,均在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期。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例,打架斗殴伤5例,摔伤12例。本组病例均为前牙不同程度的松动伴牙龈撕裂,牙体完整无缺损。X片显示:牙根无折裂,颞下领关节无明显异常。2.治疗方法和结果:口腔内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创后酸蚀处理前牙唇面,直接粘着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高层建筑工地日益增多,胸部外伤病人也逐渐增多。本院从1990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1084例胸外伤病人,其中浮动胸壁的病人36例。现报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8例,女8例;浮动胸壁叠形胶布固定11例,巾钳悬吊牵引4例,未固定21例;年龄15~68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31例,高处坠落5例;左侧浮动胸壁16例,右侧浮动胸壁20例,全组均有血气胸。其中2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肋骨折数3~12根,平均5根;合并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12例髋假体柄五种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及X线系统观察、分析,以假体柄松动、下沉常见的X线征象为依据,探讨各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变化。指出了非骨水泥假体柄松动、下沉及并发症的力学原因和解剖基础。同时对骨水泥或复合骨水泥取得满意疗效的生物力学基础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提高股骨骨折手术治愈率。方法 分析1994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3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钢板弯曲3例、断裂8例,单纯螺钉松动6例、断裂5例,钢板弯曲或断裂伴螺钉断裂或松动6例,髓内针弯曲或松动4例。结论 内固定方式或材料选择不当,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是导致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脊柱内固定翻修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的原因,寻求避免内固定失败或失效的对策。方法:本组3l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22—58岁,颈椎病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螺钉位置不佳、松动脱出4例,颈椎前路Cage松动或脱出l例,胸腰骶椎骨折内固定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9例,松动或脱出3例,螺钉断裂3例,胸腰椎前路钢板松动2例,术后矫形丧失出现后凸畸形5例,腰椎BAK脱出2例。内植物选择不当2例。临床症状有畸形、局部疼痛、肢体疼痛麻木等。结果:内固定选择不当或螺钉位置不佳等引起内固定失败和/和失效的为22例,占70.9%;内植物断裂4例,占12.9%,患者过早负重或外伤引起的5例,占16.1%。共18例更换内植物,其它13例调整内植物位置。术后随访6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3个月。翻修术后19例患者局部症状及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X线片上显示内植物位置良好,原有畸形消失;2例吞咽困难获得改善,其它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技术性原因是造成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应力遮挡。应加强脊柱外科领域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方丝弓正畸法与钢丝-釉质粘接剂法两种固住方法在前牙外伤性松动治疗中的疗效,寻找一种较为美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专科的因外伤致首牙松动的83例患者,114颗牙,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方丝弓正畸法进行固定,B组采用钢丝一釉质粘接剂法进行固定,术后分别观察2个月,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A组成功率明王高于B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丝弓正畸法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松动牙或脱位牙的固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钢丝-树脂夹板固定与牙弓夹板固定在半脱位恒前牙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2年就诊于我院的132例牙外伤患者的152颗半脱位恒前牙完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颗半脱位恒前牙中有钢丝-树脂夹板固定93颗,牙弓夹板固定59颗,两种固定方法成功率分别为95.69%和88.13%,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在控制牙外形、牙弓形态、远期效果上优于牙弓夹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半脱位恒前牙固定中均疗效肯定,但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应其预后效果良好,更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牙移位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牙周病伴有松动牙移位患者共80例103颗牙。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50颗牙)和观察组(40例53颗牙),分别采用单纯正畸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强纤维带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探诊出血率(BOP)、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及牙槽骨高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度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OP、前牙覆牙合及牙周袋深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牙移位可有效改善不适症状,降低松动程度,促进覆牙合覆盖关系恢复,且未加重骨质吸收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3例患接受该方法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骨折类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5例,Ⅴ型4例。Ⅰ、Ⅱ型在“C”臂机监视下闭合复位,“T”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Ⅲ、Ⅳ、Ⅴ型采用踝前小切口,以螺钉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针道感染3例,螺钉松动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尤其Ⅲ、Ⅳ、Ⅴ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胃管固定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胃管固定方法是一长一短2条胶布,短胶布以交叉法固定在鼻翼,长胶布以交叉法固定在脸颊。因鼻翼及脸颊均被胶布固定,不便于患者洗脸刷牙;鼻翼及脸颊受牵拉亦增加患者不适;两条胶布分别交叉贴在脸部影响容貌;且由于皮肤油脂分泌,临床上常有因固定不牢而发生胃管脱落的病例。为此,笔者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新的胃管固定方法,经临床使用6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植入过程中的手术细节,减少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植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植入的519枚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治疗不同部位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髓炎病例107例,注意手术细节和术后的护理,探究减少外固定针感染的方法。结果 519枚外固定针均顺利植入,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无外固定针松动病例,无固定针断裂病例,无医源性骨折发生,无医源性神经肌腱损伤。固定针钉道口出现渗液18例,股骨7例,胫骨6例,跟骨2例,掌骨2例,肱骨1例,加强局部伤口护理,每天碘伏滴注三次,清除钉道口血痂等异物,渗液均得到控制。2例出现流脓,为骨髓炎患者,经抗感染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结论注意外固定针植入时的细节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外固针的松动以及钉道口感染的发生,外固定支架的使用牢固可靠。  相似文献   

19.
AO纯钛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8,自引:9,他引:68  
报告了对15例颈椎疾患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AO颈椎纯钛带锁钢板固定。经6个月~8.2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带锁钢板可使固定节段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磁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颈椎外伤、肿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价值。方法对38例外伤性牙脱位患者予以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获6个月随访,其中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6%。结论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能改善外伤牙牙周状况、咬合关系及松动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