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顺逆结合法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顺逆结合法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例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2例(84处),其中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45例(46处),逆行法切取皮瓣37例(38处)。结果70处皮瓣完全成活,14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顺逆结合法与逆行法切取皮瓣术后完全成活率分别为91.3%(42/46)及73.7%(28/38),差异显著(P〈0.05)。结论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可准确定位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必要时可及时调整皮瓣的位置,提高皮瓣的完全成活率,尤其适用于未行或无条件行彩超定位穿支者。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7月我们应用远端蒂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周、足背等部位软组织缺损49例,出现部分坏死12例。本文报道旨在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旋转点和保留腓肠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50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的解剖研究,进行21例改进。其中9例超长皮瓣以腓动脉下段携带其外踝上终末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间隙细小穿支为血供降低皮瓣旋转点、增大旋转半径;12例小面积皮瓣仅以外踝后间隙细小穿支为血供降低旋转点,同时保留腓肠神经于供区。结果:18例改进运用的皮瓣全部成活,1例低旋转点超长筋膜皮瓣和2例保留腓肠神经的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经补充植皮修复创面。随访6个月~2年,21例筋膜皮瓣的保护性感觉恢复,外形良好,不影响穿鞋行走。保留腓肠神经的病例其足踝外侧皮肤浅感觉依然存在。结论:改进后的皮瓣旋转点低、旋转半径增大,对小面积皮瓣还可保留腓肠神经感觉区,从而能够更好的修复小腿中上1/3至足趾根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足跟各2例,踝前1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对中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5.
小腿远端包括胫骨中下1/3远端,足跟、足踝及足背部,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或皮肤坏死后导致骨及肌腱外露,由于肢体远端缺少可移用的皮肤、修复比较困难。我院2000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1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的优点及效果。方法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对27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其中足背10例,足跟部5例,内外踝3例和胫前中下段9例。皮瓣最大面积25cm×12cm,最小7cm×6cm。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皮瓣均成活,24例创面一期愈合,3例创面皮瓣下感染,换药后二期愈合。随访3-14个月,所有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部、足跟及小腿远端损伤致骨和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较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带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2000~2003年,我们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损伤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和总结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应用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病损42例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平均6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胫前、踝、足跟部皮肤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神经周围有血管丛与之伴行并为其提供营养,同时也供应周围一定范围的皮肤,并且与深部知名血管有广泛交通支,这是设计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自从1992年Masquelet等首先提出并成功应用感觉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后,感觉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1]。其中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隐神经伴行血管皮瓣及前臂皮神经皮瓣等均已成功应用于临床[2-5]。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的软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缺损,虽然有多种方法如肌瓣、筋膜瓣及游…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从2006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12例,皮瓣最大15cm×10cm,最小6cm×5cm,筋膜蒂宽度为4~5cm,皮瓣旋转点至外踝尖距离5~7cm。皮瓣剥离的深度在腓肠肌肌膜深面,将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包含于内。蒂部均留有2cm宽度的皮肤,走明道向受区旋转。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血运丰富,制作简便,防止蒂部受压是成活率高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特殊病例的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方法2004年2月以来应用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其中胫骨下段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1例,足后跟软组织缺损伴死腔3例,足底软组织缺损伴跟骨表层骨质缺失(长度为5~8mm)3例,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6cm×12cm~10cm×7cm,切取的腓肠肌厚度为1~4cm,肌瓣的面积比相应的皮瓣面积小。结果术中观察15~20min,切取肌皮瓣的肌肉面活跃渗血,血液循环良好,皮瓣均成活,所有病例均经2~6个月以上随访,骨髓炎治愈,肌皮瓣外形满意,大部分恢复感觉,行走负重良好。结论带肌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成活,该手术操作简便,系特殊病例的踝足部软组织缺损需行肌皮瓣修复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2.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填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创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组织缺损、骨髓炎22例,皮瓣面积最大17 cm×15 cm,最小10 cm×8 cm,肌瓣最大为10.0 cm×7.0 cm×2.0 cm,最小为6.0 cm×5.0 cm×1.0 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6例皆获成功,伤口Ⅰ期愈合。修复足踝部6例,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肌皮瓣坏死1/4,行植皮者1例。肌皮瓣坏死1/3行邻近筋膜皮瓣治愈1例。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创腔是有效可行的,但对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以及肌瓣的血运机制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的方法,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修复32例足远端1/3外侧软组织和骨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5.2岁。本组32侧肢体,共32块皮瓣,其中12例患者进行髂骨植骨。开放创面27例,其中感染创面8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6.0 cm。髂骨移植长度为4.0~7.0 cm,平均5.0 cm。手术先根据跖骨骨缺损大小切取髂骨,接着处理受区创面,然后将切取的髂骨植入跖骨骨缺损处,在电视透视下用克氏针固定,建立足外侧骨支架,最后利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覆盖创面。结果32例患者获5~27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皮瓣一期存活30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髂骨移植一期骨愈合11例,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5.7个月;骨不愈合1例,经再次植骨后愈合。皮瓣外形良好28例,皮瓣臃肿4例。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结合髂骨植骨是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在蒂部或转轴点附近增加从深部血管发出的皮穿支以加强皮瓣的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临床应用24例,皮瓣面积为25 cm×12 cm~8 cm×7 cm,创面面积为全足~7 cm×6 cm;修复范围:由踝部至全足底.24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肿胀及静脉淤血.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筋膜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足,增大了皮瓣的存活面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为临床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实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孟朝晖  梁钢  孙建平 《中国骨伤》2013,26(8):631-633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的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至2012年治疗13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5~76岁,平均38.6岁。采用3种不同节段的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包括外踝尖后上4~7 cm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8例;外踝尖后上9~11 cm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缺损3例;外踝尖后上1~2 cm处外踝后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2.5 cm~16 cm×10 cm。供瓣区创面移植皮片修复。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及切口感染,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厚薄适中,无烫伤及溃疡发生;供、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灵活选用不同节段的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可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带肌肉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以来,应用带肌肉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6例,胫骨下段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5例,足后跟足底软组织缺损伴跟骨表层组织缺损3例,跟骨骨髓炎伴窦道2例,皮瓣面积30 cm×10 cm~6 cm×4.5cm,切取的腓肠肌瓣面积4 cm×3 cm~9 cm×6 cm,肌肉厚度1~3 cm,皮瓣面积比肌瓣的面积要大.[结果]术中观察切取的肌皮瓣的肌肉面、皮瓣边缘渗血均活跃,血运良好;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5~17个月随访,开放性骨折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骨髓炎无复发,肌皮瓣质地优,外形满意,大部分恢复感觉,行走及负重良好.[结论]带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经腘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走行及管径,寻找适合用于吻合血管的穿支血管.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蒂腓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例.缺损范围15 cm × 6 cm~45cm×10 cm.皮瓣面积为16 cm×8 cm~30 cm×10 cm,血管蒂长4~6 cm.结果 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3支穿支血管,在腓骨中下1/3交界处存在恒定的适合用于吻合血管的穿支血管,血管外径为(1.21±0.13)mm,血管蒂长(4.6±0.8)cm.6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切取范围大,穿支血管蒂长,管径适中,血供可靠,对小腿功能影响小,是临床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由腓动脉发出单一皮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及涉及足前部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穿支动脉、小隐静脉分别与受区邻近的主干动脉分支及头静脉或大隐静脉吻合建立血液循环;亦可单纯吻合穿支动、静脉供血.皮瓣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临床应用12例.皮瓣切取面积12 cm× 7 cm~18 cm×11 cm,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2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优良,两点辨别觉7~12 mm,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本术式综合了游离皮瓣、穿支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惨复位置随意,血供可靠,是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2,他引:30  
目的 报道远端蒂及近端蒂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近端蒂及远端蒂、带腓肠神经或不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2 5例小腿胫前近、中、远段和踝周、足背及足跟皮肤缺损 ,皮瓣最小面积为 5cm× 4cm ,最大面积为10cm× 15cm。 结果  2 5例中远端蒂皮瓣 2 2例 ,近端蒂 3例 ,不带腓肠神经的皮瓣 3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该皮瓣可行近、远端蒂转移 ,皮瓣可带或不带腓肠神经 ,均有足够的血运。本皮瓣成活率高 ,操作简便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吻合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部套状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足部套状逆行撕脱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6-58岁,平均31岁。切取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至足部,将股前外侧皮神经与足底内侧神经吻合,并将足底外侧神经植人股前外侧皮瓣的足底修复区;转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外侧部。将腓浅神经及其分支分别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吻合。按照Swanson等制定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评定方法,将感觉分成S1-S55级,将感觉恢复范围分为R1(〈25%)、R2(25%-50%)、R3(50%-75%)与R4(75%~100%)4级。结果 14例移植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良好。术后6个月足部感觉恢复分级:足内侧,S26足,S38足;足底,S29足,S35足;足外侧,S23足,S311足。足部感觉恢复范围:足内侧,R14足,R210足;足底,R18足、R26足;足外侧,R14足、R210足。术后9个月足部感觉恢复分级:足内侧,S37足,S47足;足底,S22足,S36足,S46足;足外侧,S38足,S46足。足部感觉恢复范围:足内侧,R25足,R38足,R41足;足底,R28足,R34足,R42足;足外侧,R25足,R37足,R42足。结论 吻合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部套状逆行撕脱伤具有供区隐蔽、实用,受区感觉恢复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