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患者的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行阑尾炎手术,术中均发现回盲部肿块.其中9例术中取部分肿块行快速病理诊断,4例诊断为结肠癌而行根治术,5例诊断为炎性肿块(2例因肿块与周围粘连明显不能分离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3例未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其中1例征得家属同意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肿块;另2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结论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需要行术中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若为恶性病变,则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若为炎性病变,则根据粘连情况行阑尾切除引流术或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右半结肠癌并存阑尾炎误诊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老年人右半结肠癌并存阑尾炎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1993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科收治 2 6例该类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单纯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复诊合并有右半结肠癌而再次手术 ;8例患者行阑尾切除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时发现为右半结肠肿瘤 ,故术中又行右半结肠切除或回结肠短路手术 ;另 6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阑尾炎性包块而采取保守治疗 ,经确诊后方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论 对老年人更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 ,术中应注意探查邻近结肠 ,尤其是回盲部 ,避免右半结肠肿瘤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回盲部炎性假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回盲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回盲部炎性假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例,诊为炎性肿块,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右半结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1例。回盲部切除1例。结论:炎性假瘤症征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结肠镜检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行回盲部切除术;对不能除外盲肠癌者,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盲肠憩室炎的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1年在856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发现6例盲肠憩室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0~53岁,平均34岁。5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眵切除术。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发现盲肠憩室炎,选择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报道回盲部肿瘤8例误诊为阑尾脓肿,2例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存活2 ̄3年2例,10 ̄23个月死亡,而慢性阑尾脓肿2例误诊肠癌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后康复,现仍健在,灌肠气钡造影和B超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董锋  杨海才  王宏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71-2571
回盲部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回盲部肿瘤)由于部位特殊,在临床上误诊为阑尾炎、阑尾包块(脓肿、周围炎)时有发生。回盲部肿瘤易致穿孔以及肿瘤阻塞阑尾腔继发阑尾炎,而以阑尾炎就诊。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右半结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为10%-25%。我科1999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回盲部肿瘤96例,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10例,误诊率为10.4%,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6例阑尾炎患者,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时的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均发现回盲部肿块,3例为炎性肿块,2例为结肠癌二次行根治术(术中均未送快速病理诊断,其中1例因阑尾穿孔行回盲部肠管部分切除术),1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结论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优先快速病理诊断以明确临床诊断,如为恶性需早期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如为炎性则根据术中情况及粘连程度行阑尾切除及腹腔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患者12例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均以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阑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而确诊为合并结肠癌1例,阑尾切除术后1~3月仍有右下腹疼痛,再次入院诊断为右侧结肠癌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时临床较易误诊,术中发现两者并存时,阑尾炎较轻的回盲部和升结肠肿瘤,可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若腹腔感染严重或结肠粪便太多,应抗感染或造瘘后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阑尾癌是一种罕见肿瘤。作者报告该院20年间(1961年1月~1980年12月)所见13例,约占同期阑尾手木切除6686例的0.19%,大肠癌手术切除448例的2.6%。手术时年龄24~82岁(平均63岁),男女比例7:6。主诉有右下腹发现肿块(5例)、右下腹疼痛(3例)。术前诊断回盲部肿块(3例)、阑尾脓肿(2例)、慢性阑尾炎(2例)。手术方式有阑尾切除术(4例)、回盲部切除术(2例)、结肠右半切除术(6例)。分类属囊肿型11例、结肠型2例,其中7例浸润至浆膜,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2例,占15%。  相似文献   

10.
<正> 针对回盲部切除术后失去回盲瓣而引起的一些术后并发症,我们选用下列术式,回肠结肠端端套人式吻合,三瓣式回盲瓣重建术或二瓣式回盲瓣重建术。从1987年7月至1991年12月共行此手术2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4岁。急诊手术14例(60.81%),其中肠套叠回盲部坏死3例,回盲部扭转肠坏死3例,阑尾粘液囊肿扭转致肠梗阻、肠坏死4例,回盲部肠系膜严重挫伤2例,克隆氏病2例,以上14例均行回盲部切除;择期手术9例,其中回盲部结核3例,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 198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7例妊娠期合并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行非手术治疗有效,另外10例行手术治疗。10例手术病人中小肠粘连7例,行肠粘连松解术5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回盲部、升结肠肿瘤各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脾曲癌1例,行左半结肠切除、结肠双造瘘术。结论 妊娠期急性肠梗阻病人应早期诊断,先行非手术治疗12~24小时,如无效或者怀疑窄性肠梗阻,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例1:男,58岁.食少量油腻食物后上腹、脐周持续性胀痛,17小时后移至右下腹,疼痛剧烈。检查:全腹有压痛,以右下腹为甚,伴反跳痛及肌紧张。WBC13.9×10~9/L,N91%.诊断:急性阑尾炎。术中见阑尾表面充血水肿,无坏疽穿孔.回盲部可及8×10×10cm 大小质硬肿块,移动度欠佳.肿块内侧有一穿孔灶。考虑为回盲部癌穿孔伴急性阑尾炎.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检查: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回盲部腺癌Ⅱ级浸润至浆膜。  相似文献   

13.
回盲部肿瘤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仅次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回盲部肿瘤易致穿孔以及肿瘤阻阑尾腔继发阑尾炎,而以阑尾炎就诊,据国外文献记载,右半结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的为10%~20.8%,国内报道达20.8%~25%。现将我院近5年来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发作而急诊手术证实为回盲部肿瘤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观念认为,回肠端端吻合口距回盲瓣不得少于10cm,否则需考虑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但对于切除量达小肠全长的50%或保留小肠不足150cm者必须保留回盲部,以避免小肠广泛切除所带来的短肠综合征等情况的发生。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保留回盲瓣末段回肠短距离吻合术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下消化道血管畸形出血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分析我科收治9例的术前诊断及治疗。1临床资料1.1病例: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7-76岁。临床表现均有黑便史3天~5年,以及贫血,但无呕血史。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回肠远端血管扩张症4例,回盲部及升结肠动静脉畸形2例,回盲部毛细血管瘤3例,其中1例合并右半结肠毛细血管瘤。1.2治疗:本组均因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佳而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作远端回肠节段切除术,2例行末端回肠和回盲部切除术,3例行回育部和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皆治愈,未再出血。2讨论:不消化道血管畸形大致分为3…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有些回盲部癌病人以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发病,堂绝大多数这样的病人施行阑尾切除术时发现回盲部肿物,而在术前准备不完善的情况下施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困此手术不彻底或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丁谩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回盲部癌12例并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1岁。发现右下腹包块半月,伴触痛及腹胀。查体:消瘦体型,腹平软,右下腹可扪及约10cm×10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小。大便隐血试验阳性。CEA、AFP及CA199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CT提示:横结肠右侧、右侧髂窝回盲部及盲肠占位性病变,周围广泛粘连、浸润,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回盲部包块。治疗:经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回肠与结肠扭曲成团,右半横结肠与回盲部粘连、浸润。包块约15cm×15cm×8cm大小,右结肠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回盲部结肠大量钙…  相似文献   

18.
我科1986年3月至1988年3月对回盲部或右半结肠癌切除病例,失去回盲瓣功能,人工设计似回盲瓣作用,施回结肠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六例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在右半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ection,ESD)术后创面缝合的效果、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对于右半结肠ESD的患者应用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对创面进行缝合,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优势。结果:共15例右半结肠ESD术后创面,其中6例病变位于回盲部,4例位于升结肠,5例位于横结肠;本组中1例穿孔。全部病例均获得满意缝合效果,ESD术后创面闭合,穿孔封闭,其中穿孔的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不适,白细胞升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对于右半结肠ESD术后创面的闭合而言操作简洁,不用换双通道内镜进行内镜下缝合,还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创面的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并且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好,安全,较双通道内镜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